“90后”高职新生入学不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90后”高职新生入学后一般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如因为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等的改变而产生焦虑多、迷茫感、受挫感。鉴于此,本文论述了消除“90后”高职新生心理不适应感的具体调适策略,以期有助于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 “90后”高职新生 入学不适应 心理调适
  
  2010年入学的高职新生中大多数都是生于1990年后,即所谓的“90后”。由于成长环境的改变,“90后”成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自我、敏感却又富有主见、充满活力。这些“90后”新生在给高职院校带来清新空气的同时,也由于其价值观、人生观、个性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给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他们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异乡独自求学,在短时间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诸如一系列心理失衡现象。如果心理失衡现象长期得不到调适,则有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帮助“90后”高职新生摆脱入学后的不适应感,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是摆在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90后”高职新生入学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1.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的焦虑感。
  大多数“90后”高职新生在入学之前从未离开过父母,也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进入大学后,要与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共同学习和生活,由于生活环境、语言、生活习惯、个性等方方面面的差别,会使第一次独立生活的学子们产生一些担忧,出现一定的焦虑情绪,比如担心自己能否和大家和谐相处、能否融入到新的集体,等等。
  2.理想“间断”带来的迷茫感。
  “90后”高职新生在高中阶段都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奋斗目标的,有些高中老师甚至给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思想——现在吃点苦没事,到大学里就可以好好享福了。这样的观念于无形中给了一部分新生一种消极的暗示,认为只要进入大学,人生就再没有什么可追求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了。很少有学生会为上大学后的学习和生活作出长远而具体的规划,从而也丧失了奋斗的动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把的空余时间,他们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因此部分新生会产生一定的迷茫感,找不到奋斗的方向。
  3.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恐慌感。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相比,无论是在老师的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学习的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多数教学内容比较理论化和抽象化,课堂的信息量也大大加大了。中学时学生是在老师的辅导下和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而进入大学后,学习主要靠自学和自我监督,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增大,因此,有的新生不能很快地适应这种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的学习方式,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有的新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上的被动,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4.独立性缺失带来的受挫感。
  以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高职新生,大多是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的,过于幸福的成长经历,使其缺乏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来到新环境后,有的新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饮食,有的新生不能适应宿舍的条件和管理规范,有的新生在遇到困难时习惯于向他人求助,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这些新生一旦遇到挫折,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进而产生焦躁感和受挫感。
  5.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失落感。
  有些新生在中学时期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习惯了被表扬和肯定,但进入大学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当年的光环已经不复存在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心理会产生落差和不平衡感;有些新生把大学想象得过于美好,但一旦发现大学的很多地方跟自己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时,内心便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和苦闷感;有的新生高考的目标是考入本科院校,但高考的失利使他未能达成所愿,无奈之下才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对于眼前的大学,他们会感到失望,提不起兴趣;有的新生是调剂专业录取的,由于对录取专业不了解,因此思想上会产生诸多疑虑,甚至对所学专业产生反感情绪。
  6.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带来的闭锁感。
  处于青年早期的“90后”高职新生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情感的共鸣,但由于多数人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加之学业负担重,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进校后,面对集体生活,自我意识较强的新生有时会发生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的情况。由于交往范围的扩大,有些学生想和别人成为朋友,却不知道怎样去交往和沟通。一旦交友出现挫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便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封闭心理,甚至对他人产生敌意。
  7.自我认知不准确带来的自卑感。
  “90后”高职新生由于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仍不能客观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因此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有些是因为长相平平,有些是因为穿着土气,有些是因为家庭贫困,有些是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帮助其克服自卑感,他们往往会陷入封闭的泥潭,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高职新生入学不适应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发展日趋全球化和多元化。“90后”新生所生活的家庭、学校等各种场合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或好或坏的价值标准和文化氛围。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又有巨大的影响力。“拜金”、“强烈的权利意识”、“彰显自我”、“浮躁”等社会的时代标签在他们身上很容易就会被发现,而心智已经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尤为明显。[1]
  2.学校环境因素。
  第一,“90后”高职新生在中学时期多数为走读生,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但进入大学后,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并且衣食住行、经济开支、待人接物都要靠自己处理,这些显然对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中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老师课堂讲授、正面灌输,学生巩固知识的方式主要是做习题。但进入大学后,老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相对较少,讲课速度加快,抽象性加强,而学生自己可安排的学习时间则相对较多。总之,大学对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要求比中学更高。[2]
  3.家庭教育因素。
  就一部分居住在城市中的“90后”新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出生于“四二一”家庭,即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3]物质生活的优越加上父母长辈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于“有求必应”,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三、针对“90后”高职新生入学不适应问题的心理调适策略
  1.明确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
  目标是个人发展的方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才能制定计划,并为之而努力。大学生的发展目标与中学生有别,中学生的目标单一而明确——考上大学。而大学生的目标不仅包括学习上的,也包括能力和素质发展的目标,要让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走向成熟,为自己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培养合力。
  很多家长认为把小孩培养上大学后,他们就完成了教育孩子的使命。但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必要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和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培养合力。
  3.以宿舍为载体,发挥其重要的教育作用。
  宿舍是学生课外生活最多的地方,因此以宿舍为阵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生入学后,可以邀请宿舍管理人员或大二“老生”对新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为其演示内务整理的规范,使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课外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对于增强新生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利用各级学生组织在新生中开展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4]以充实新生的课外时间,帮助新生释放心理压力,减轻心理的不适应感。
  5.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并重新自我定位。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定位。对于感到优越感丧失的学生,应教育他们逐渐接受自己只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的事实,要学会接纳自我,让其明白过去的荣誉已成为历史,应该努力开创新的成功。对于有些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的新生,要引导他们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重新定义,使其回归到现实中来,以减少由于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
  6.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调节人际关系。
  “90后”的学生比较敏感,但又渴望归属感,因此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掌握交往的原则便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学会多从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用真诚和宽容的心去待人接物,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让自己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增强内心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晶.“90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其实[J].产业高科技论坛,2009,(3).
  [2]徐培华.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与调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孙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华章,2008,(9).
  [4]胡薇.90后大学新生适应障碍及干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9,(8).
其他文献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是指Treitz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及胰管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的出血也属于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疾病
天然高分子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用酶法自制了具有一定水溶性的猪皮胶原,尝试利用丝素和胶原蛋白各自的优点,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胶原-丝素共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由于儒家茶、仙恩茶、李光地名茶等后起之秀的“锦上添花”,才使得安溪铁观音这个“大观园”花团锦簇,春色满园。    开疆辟土划一片蓝海    所谓“捷足先登,先人为主”,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行情,安溪铁观音的后起之秀,纷纷采用了“曲线救国”的攻城略地战略,有意识地避开了领头茶企的“红海市场”,将重心放在了“蓝海市场”的选择开辟培育上。  福建省安溪县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