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批判性话语分析视角出发,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四册课后练习题为语料,通过采用对该教材中的以男性和女性为主语的练习题进行归纳分析以及对练习题中的人称和词汇进行分析的方法,探讨教材语言的性别定势和性别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该教材语言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并亟待解决。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 教材语言 性别不平等
教材作为教和学的桥梁,其作用举足轻重。教材语言不仅传递知识信息,同时作为一面镜子,反映社会某些现实状况,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影响。
一、理论基础
批判性话语分析是由Fowler、Faircough等人倡导的方法, 与Holliday倡导的分析方法相比,它更着眼于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揭示隐藏于语言后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丁建新,廖益清,2001)。笔者拟将教材课后练习题语言作为语料,总结教材语言反映出的以性别为代表的意识形态。
二、性别不平等在教材语言中表现——以全新版《大学英语》课后练习题为例
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四册课后练习题为语料,分析其中的语言性别不平等现象。
(一)从批判性话语分析原则分析教材中性别定势
Fairclough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为了纯语言而分析语言的运用。(曹发菊,2010)其中心论点便是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反映权利关系。纵观历史,男性处于强势地位,女性相对弱势。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种状况反映到语言中必然出现语言性别不平等问题,形成一些性别定势。
笔者统计了该语料中分别以男性和女性为主语的题目数量,结果表明,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每个单元的前者数量也多于后者。在第一、五、六单元以及两套测试题中表现尤为明显,两者比例失衡较严重。可见,男性仍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比例失衡实际是语言性别歧视的一个具体体现。
此外,笔者对语料中提及的男性与女性职业领域进行归纳,结果如下。
从以上两表可见,前者共有106个例子,53%表明了男性的职业,涉及政治、科学、商业等领域,将男性刻画成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努力打拼事业的形象。而后者共有52个例子,仅有15.4%表明了女性的职业,并大多是将女性刻画为家庭琐事操劳的家庭妇女形象或在事业上不思进取的雇员形象。这种反差亦可视为语言性别歧视的又一体现。
(二)从批判性话语分析工具分析教材语言性别问题
批判性话语分析主要从及物系统、情态系统、分类系统和转换系统四个方面说明英语形式在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某种意识形态。笔者结合语料实际情况,拟从情态和分类系统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情态
在英语中,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形容词以外,人称代词也可表情态意义,其中称谓的使用能表现出作者的态度,提供社会地位的线索。本文语料中男性称谓以头衔加姓的称呼、直接以头衔开头或者使用Mr.开头的较多,如:
Dr Deng/ The manager / The Chairman /Mr. Hurd等。
而女性称谓多用代词she 或大众化的名字如Mary。以表示家庭身份的词开头也是常见的例子,如mom等。使用职称开头的尊称较少,如professor Lee。
综合以上分析,男性称谓更显正式,突出男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而女性称呼多采用普通代词或名字作为称谓,不能突出女性的地位,这是该教材语言性别歧视的又一体现。
2.分类
分类系统是指语篇对人和事物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下面举例说明语料中关于男性与女性所使用的不同词汇:
男性:adj. heroic,successful;v. managed to,bear;n. success,fortune;负面的较少,如:abandon; sadness。
女性:adj. Weak,seriously;v. can’t move ahead;severely weakened;n. lack of experience;正面描述较少,如:merry;elegant。
不难看出,前者多使用成功、努力等正面词汇,反映男性的坚强性格,塑造其成功的形象。而后者多用严重的、虚弱等负面词汇,从而塑造女性的弱势形象。二者对比鲜明,体现出对待女性的不平等性。
总结
教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确实存在,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在选编教材练习题时对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可以做一点改进也未尝不可。教材编写者应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并在选编题目时从数量比例到内容(称呼、用词等多方面)进行权衡,重视性别权利的平等,避免教材练习题中的语言性别不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发菊. 批评性话语视角下的性别不平等.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李荫华等.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四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 教材语言 性别不平等
教材作为教和学的桥梁,其作用举足轻重。教材语言不仅传递知识信息,同时作为一面镜子,反映社会某些现实状况,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影响。
一、理论基础
批判性话语分析是由Fowler、Faircough等人倡导的方法, 与Holliday倡导的分析方法相比,它更着眼于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揭示隐藏于语言后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丁建新,廖益清,2001)。笔者拟将教材课后练习题语言作为语料,总结教材语言反映出的以性别为代表的意识形态。
二、性别不平等在教材语言中表现——以全新版《大学英语》课后练习题为例
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四册课后练习题为语料,分析其中的语言性别不平等现象。
(一)从批判性话语分析原则分析教材中性别定势
Fairclough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为了纯语言而分析语言的运用。(曹发菊,2010)其中心论点便是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反映权利关系。纵观历史,男性处于强势地位,女性相对弱势。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种状况反映到语言中必然出现语言性别不平等问题,形成一些性别定势。
笔者统计了该语料中分别以男性和女性为主语的题目数量,结果表明,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每个单元的前者数量也多于后者。在第一、五、六单元以及两套测试题中表现尤为明显,两者比例失衡较严重。可见,男性仍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比例失衡实际是语言性别歧视的一个具体体现。
此外,笔者对语料中提及的男性与女性职业领域进行归纳,结果如下。
从以上两表可见,前者共有106个例子,53%表明了男性的职业,涉及政治、科学、商业等领域,将男性刻画成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努力打拼事业的形象。而后者共有52个例子,仅有15.4%表明了女性的职业,并大多是将女性刻画为家庭琐事操劳的家庭妇女形象或在事业上不思进取的雇员形象。这种反差亦可视为语言性别歧视的又一体现。
(二)从批判性话语分析工具分析教材语言性别问题
批判性话语分析主要从及物系统、情态系统、分类系统和转换系统四个方面说明英语形式在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某种意识形态。笔者结合语料实际情况,拟从情态和分类系统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情态
在英语中,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形容词以外,人称代词也可表情态意义,其中称谓的使用能表现出作者的态度,提供社会地位的线索。本文语料中男性称谓以头衔加姓的称呼、直接以头衔开头或者使用Mr.开头的较多,如:
Dr Deng/ The manager / The Chairman /Mr. Hurd等。
而女性称谓多用代词she 或大众化的名字如Mary。以表示家庭身份的词开头也是常见的例子,如mom等。使用职称开头的尊称较少,如professor Lee。
综合以上分析,男性称谓更显正式,突出男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而女性称呼多采用普通代词或名字作为称谓,不能突出女性的地位,这是该教材语言性别歧视的又一体现。
2.分类
分类系统是指语篇对人和事物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下面举例说明语料中关于男性与女性所使用的不同词汇:
男性:adj. heroic,successful;v. managed to,bear;n. success,fortune;负面的较少,如:abandon; sadness。
女性:adj. Weak,seriously;v. can’t move ahead;severely weakened;n. lack of experience;正面描述较少,如:merry;elegant。
不难看出,前者多使用成功、努力等正面词汇,反映男性的坚强性格,塑造其成功的形象。而后者多用严重的、虚弱等负面词汇,从而塑造女性的弱势形象。二者对比鲜明,体现出对待女性的不平等性。
总结
教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确实存在,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在选编教材练习题时对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可以做一点改进也未尝不可。教材编写者应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并在选编题目时从数量比例到内容(称呼、用词等多方面)进行权衡,重视性别权利的平等,避免教材练习题中的语言性别不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发菊. 批评性话语视角下的性别不平等.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李荫华等.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四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