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球蛋白比值在评估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s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白球蛋白比值(AGR)水平对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2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收治的135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住院第1天检测所得的血清AGR水平从低到高平均分为3个等级,T1(AGR <1.34)、T2(1.34≤AGR≤1.53)、T3(AGR>1.53)。将出院定为结局事件,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3组重症肌无力患者出院的累积概率,Log-rank检验评价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出院有关因素。对住院期间发生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3组中位住院天数分别是T1:25(13.0~38.3)d, T2:18(13.0~26.0)d,T3:15(11.0~20.5)d, Log-rank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Cox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血清肌酐、临床MGFA分型和AGR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AGR、临床MGFA分型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独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因素(P<0.001),其相应的HR值分别是4.655(95% CI: 2.355~9.202),0.596(95% CI: 0.492~0.723)。住院期间发生肌无力危象与AGR、临床MGFA分型相关。

结论

血清白球蛋白比值可能是评估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简单有效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为临床处理提供评估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中国大陆北京、上海、吉林、辽宁、江苏等14个省、市、自治区共39家医院的所有住院分娩产妇临床资料,共103 124例,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分娩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足月胎膜早破发病率13.6%(14 073/103 124),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发病
目的分析初诊为阑尾炎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独立诊断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及临床检查结果CD组纳入28例,阑尾炎组纳入84例,匹配比例为1∶3。分析比较CD组和阑尾炎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诊断
目的研究在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两种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肝脏纤维化指数(FIB-4)对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的预测作用。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0年1月—2014年8月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HCC病例中抽取3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文中标准分为ALFD组与对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超急性期脑出血血肿增大的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05例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症状发生在6 h以内,均行首诊头颅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24 h内复查头颅CT平扫。影像资料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以血肿有无增大为因变量,以血肿位置、形态、初始血肿体积、斑点征及UHG速度分组为自变量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期刊
目的探讨自制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外引流术的引流效果。方法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需手术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选取56例采用钻孔置管外引流术,并随机分为A组(使用自制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21例)和B组(使用传统硅胶引流管3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残液量、置管天数及拔管时残液量。结果A组术后第1天残液量(23±15)m
目的比较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差异,探讨其剂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8至1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实施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患者9例,术前手术体位固定患者扫描CT,行术前计划后打印3D模板,术中按模板预设针道位置穿刺肿瘤,扫描CT确定针尖位置无误后按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术后行验证计划。观察手术前后的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视幻觉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与PD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PD门诊就诊的187例Hohen-Yahr分期(H-Y分期)为1~3期的P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有视幻觉(VH)组和无视幻觉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帕金森病常规的非运动并发症问卷(NMSquest)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