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巴迪:睡狮在中国苏醒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e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你面前摆着的是这样一个糟糕局面:这个职位很可能无法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任何“政绩”,即使能有成效,也是你的继任者去收获和享用你辛苦劳作所结出的果实。你还有勇气去接这个烂摊子吗?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中国区总裁张剑炜就是这样一个无畏者。
  2007年,本刊记者对张剑炜做过三次专访。每一次张剑炜的心情都不一样。
  今年5月,记者第一次采访张剑炜时,庞巴迪的运输集团刚刚与广州地铁公司签订全自动捷运(APM)系统合同,长达4公里的珠江新城中心区捷运系统预计将于2010年6月建成。
  “运输业务今年好的不得了。”谈起这个项目,半年后张剑炜的笑容依然灿烂。确实,庞巴迪运输业务今年在中国出尽风头。除了广州地铁捷运项目外,庞巴迪及其中国合资公司今年获得的合同还包括为武广高速客运专线提供信号系统(2007年8月),为上海地铁7号线提供192辆地铁车辆及牵引和控制系统(2007年5月),为铁道部提供500台货运机车(2007年2月)。
  11月,更大的好消息传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购买铁路客运车辆订单——一份40列16车编组的高速动车组(共640节车)订单落入庞巴迪的口袋。
  “5个订单,4个创纪录,这得益于我们在运输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相信年底前还要再签订一个合同。”从1999年来到中国负责运输业务,张剑炜从零做起,很少有在凌晨两点之前睡觉,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记者第二次采访张剑炜是在今年6月,正值庞巴迪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庞巴迪将参与中国一航一排5座的ARJ21 -900机型研发,以增强ARJ21系列的竞争性,同时探讨ARJ21-900与庞巴迪C系列飞机的共通性。
  这一次,张剑炜的心情却很复杂。
  “我们的宇航业务目前在工业合作上谈的特别好,但在支线机的销售上很痛苦。”张剑炜说。
  对庞巴迪来说,在中国市场,其运输业务正处于收获季节,而宇航业务却还刚上路。过去,庞巴迪宇航在中国被认为“架子大,傲气大”。中国曾经找到庞巴迪,希望在支线飞机制造上展开合作,但遭到庞巴迪的拒绝。结果让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后来居上,与二航集团成立哈尔滨安博威公司,在中国组装并销售ERJ145系列飞机。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庞巴迪为其傲慢在中国付出了代价。目前ERJ145飞机已经拿到了中国市场60多架订单并进入了交付期,而从2001年到今天,庞巴迪没有在中国卖出一架飞机。
  “很多人对庞巴迪的宇航业务有偏见,2005年我刚接手宇航业务的时候,大家对庞巴迪的印象很差。我记得当时我们提出要跟中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人家像躲瘟神一样不想也不敢谈。”张剑炜不无感慨地说。
  从2005年全面负责庞巴迪在中国的宇航和轨道交通等所有业务开始,张剑炜迅速出击,逐步修补公司形象,大力拓展与中国公司的合作力度与广度。2006年,庞巴迪与一航集团下属沈飞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由沈飞公司转包生产庞巴迪公司研制的68-78座高速双发涡桨支线客机冲8-Q400的前机身、后机身和尾段等大部件。
  “Q400是在全球卖得最好的飞机之一,机身放在沈飞来做,这是大部件。转让技术干的非常好,已经交付了两架,正要交付第三架。”如今记者第三次采访张剑炜时,他已经充满了信心。“目前我的工作重点和精力已经开始向宇航业务进行倾斜。”他说。
  “尽管目前看着一个一个订单被别人拿去还是感到心痛,但这两年我们的宇航业务进步很快,开始有了一个落脚点和平台。”张剑炜说,“目前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巴迪宇航也会像运输业务一样最终被中国客户接受。”
其他文献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转型期,企业竞争压力增大,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日益微妙,中国企业金融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近年,长垣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紧紧围绕县委中心任务、全县工作大局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法律监督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