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途径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数学知识更抽象、更复杂,逻辑性也更强,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成为“学困生”。因此,教师要理性认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认真分析和对待学生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环境条件等因素,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幅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几点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途径。
  一、明确数学的重要性,转变学生“轻”数学的认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课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转变学生“轻”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的道理,不断激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尝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天气预报、软件开发,到交通灯转化、公交调配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稳固数学基础知识,稳步提升“学困生”数学成绩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小学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必然会影响之后初中数学的学习。如学生没有掌握好小学四则混合运算,那么,学习初中有理数运算时就会感到非常吃力。遇到这类很难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节奏,或者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不应责怪,而应多鼓励他们,从各方认真思考、分析其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找到弥补“漏洞”的方法,通过学生帮扶结对、教师个别补课、相关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等方法,夯实“学困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实现稳步提升“学困生”成绩的目的。
  三、减弱内外环境的影响,让“学困生”专心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应多了解和观察“学困生”,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问题。如多数“学困生”一方面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常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教师,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也不能在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学过即忘等。教师只有发现、分析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应承担家校联系的责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转化“学困生”做出努力,让“学困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解除困惑,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初中部分数学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管教不管学,不仅教学模式陈旧,备课不足,而且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对学生辅导不到位,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烦学、厌学,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学方法,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会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活泼,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上数学。
  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要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既不抛弃“学困生”,又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关键在于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容易形成知识断层,进而成为“学困生”。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虚心向教师请教,向优秀生学习,并且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笔者相信,通过“学困生”的不断努力,他们终有一天也能转化成“优秀生”。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多关注、爱护“学困生”,扎扎实实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大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给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成人教育体系,如管理监督体系、制度监控体系、评估监督体系以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得到了大力普及,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规模庞大、办学形式新颖的成人高等教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