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膜瘤自发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3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9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自发性出血患者共15例(占3.0%),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

结果

1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慢性头痛、一侧肢体乏力、视力下降或癫痫等前期症状突然加重(6例),亦可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偏瘫、癫痫发作等类似卒中发作表现(9例)。头颅CT和MRI上显示为血肿、肿瘤占位和瘤周水肿征象。根据肿瘤与血肿的位置关系,脑膜瘤自发性出血可分为单纯瘤内出血型(7例)、单纯瘤周出血型(6例)和瘤内外混合性出血型(2例)3个类型。所有患者同期行肿瘤切除和血肿清除。肿瘤切除程度达Simpson 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15例患者术后随访48个月,3例术后存在神经功能后遗症,余12例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随访结果提示,15例患者中,2例肿瘤进展或复发;余13例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脑膜瘤自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其临床表现与卒中急症相似。通过术前头颅CT结合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根据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可分为单纯瘤内出血型、单纯瘤周出血型和瘤内外混合性出血型。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患者多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月至3月未进行MDT管理的烧伤患者16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4月至6月实施MDT疼痛管理后的烧伤患者172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均在门诊由同一专科护士团队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实验组由烧伤科医师、疼痛科医师、伤口治疗师、专科护士团队组成MDT团队,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对此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NRS评分(同对照组),然后根据
本文介绍了颅脑解剖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标本的取材、遴选、血管的选择和准备、动静脉的灌注,以及标本的保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的前期必要步骤。
目的:探讨九针围刺针法联合火针腰夹脊穴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火针腰夹脊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九针围刺针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两组肢体发凉、腰脊疼痛、神疲和腰膝酸软等症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
目的探讨高分辨C型臂CT联合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共81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动脉瘤患者共置入71枚FD,其中18例患者联合弹簧圈稀疏填塞治疗。术中对FD置入区域行20 s高分辨C型臂CT扫描,观察FD局部有无扭曲或打开不全;使用数字减影血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共14个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所有患者均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9例患者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医务人员不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4月在湖北省某3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工作的医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