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李鬼”拍卖行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ang34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见媒体报道发现宝物。在博得眼球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拍卖行”纷纷前往藏友家中主动鉴定,估价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并动员收藏者送拍。
  这一过程可能布满了陷阱。虽然不断有媒体和相关机构提醒收藏者注意“李鬼”拍卖行的伎俩,仍有收藏者抱着“一夜暴富”和“捡漏”心理,成为“猎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以《拍假与假拍》为题,报道广州佳吴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古今通宝展览有限公司公司武汉分公司虚假鉴定,以境外拍卖为借口骗取服务费的问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为此专门发表了《中国拍卖行业坚决反对假拍卖公司扰乱市场的行为》的声明。
  实际上,“李鬼”公司往往并不具有拍卖资质,让工作人员冒充“业内专家”,开具虚假“鉴定证书”,谎称前往海外拍卖,忽悠消费者签订合同,骗取消费者财物。
  如何识别“李鬼”拍卖行,受骗后如何维权呢?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给出了具体建议。
  “六点”远离“李鬼”
  首先注意公司的名称。“受理拍卖的公司名称和合同订立一方主体必须是拍卖公司,没有‘拍卖’两个字的公司,无权代拍卖公司征集拍品。”欧阳树英说。
  其次是法律依据。“拍卖援引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寻找法律依据,需要找对条文。”
  “正规拍卖公司与送拍者签订的是‘委托拍卖合同’而不是‘服务协议’。”欧阳树英特别强调,“正规拍卖行在拍卖之前不收取任何费用。”另外,“拍卖会的举办地点一般是境内不是境外”,以及“‘李鬼’公司的估价一般都远远超过藏家的心理期望。”
  选择值得信赖的拍卖行
  若收藏者决定通过拍卖方式进行艺术品交易,“选择拍卖行时,建议充分考虑艺术品拍卖机构的经营资质、运作的规范程度、信誉情况等因素,这是保护自身权益、较少交易风险的重要环节。”欧阳树英建议收藏者可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成员、中拍协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具备行业资质等级的拍卖企业中进行选择。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带领全行业开展诚信、自律、标准化建设和国际化推进工作,近年更有显著举措。2011年6月15日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以维护拍卖行业“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推进拍卖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拍卖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依据《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SB/T-10538-2009);2011年9月制定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示范企业评定管理办法》和《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从企业管理制度及硬件指标、业务流程指标、行业认可指标三个方面考核,涉及内容116项(86个标准项和30个示范项),并于2014年修订。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又联合全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定工作。这样,文物艺术品拍卖“形成了以186家自律公约企业为主体,以56家达标企业为核心的行业主流队伍。”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委员会是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行业组织,至今年4月底,成员单位60家。国家文物局核准的文物拍卖资质企业416家(截止今年8月10日,包括25家暂停资质企业在内)。
  “上述企业信息均可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官网查询”,欧阳树英说。
  受骗后的维权途径
  在中国,维权不易,不熟悉法律和非专业人士尤其艰难。欧阳树英给出了四个维权路径。
  投诉。“如果是正规的拍卖公司进行的欺诈行为,藏友可向各级拍卖行业协会、画廊协会等行业组织反映情况,请求依照行业自律有关规定惩戒有违法违规或不诚信行为的企业。”
  反映。“可向各级文化、文物、工商、商委等行政部门反映情况,行政部门根据管理规定给予不良企业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藏友确实能够举证这类公司带有明显的欺诈行为,可以去公安报案。”
  仲裁。“如合同中约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当事人可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诉讼。“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审理后给维权者一个公正的结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