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为初始表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一些少见表现的临床认识和治疗水平。

方法

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以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为初始表现的老年CLL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该患者以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为初始且主要的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相关检查考虑CLL/SLL,胸腔积液流式细胞学检查提示CLL/SLL胸腔浸润。患者诊断CLL伴胸腔、心包浸润,予伊布替尼单药化疗,未见好转,后患者自动出院。

结论

CLL/SLL临床少见,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加上急诊科或其他非血液科专科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时极容易误诊、漏诊,类似情况应注意鉴别。

其他文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对R-CHOP方案免疫化疗反应良好,但30%~4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复发难治DLBCL。因此,发现新的预后标志物,对提高DLBCL的诊疗水平至关重要。免疫逃逸是DLBCL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TIM-3、BTLA、LAG-3在DLBCL中均高表达,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效应功能,促进淋巴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促进DLBCL发
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PRF)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凋亡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转导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将NB4细胞分为对照组[以0.025%二甲基亚砜(DMSO)代替PRF]和10、30、50 μg/ml PRF组,作用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用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将NB4细胞分为对照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认识。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断的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10年合并E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诊断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脾切除10余年后,血小板计数>450×109/L,粒红系无显著增生,网状纤维染色0级,无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证据,分子突变JAK2V617F阳性。可确诊ET。结论合并存在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混杂因素时,会延误ET诊断,特
目的探讨国产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5家医疗中心采用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60例MM患者资料,其中52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复发难治患者。患者接受至少2个疗程以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每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
目前针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方案较少且疗效有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可以通过靶向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HDACi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复发难治NHL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现就HDACi治疗NHL的进展进行综述。
塞替派是一种烷化剂,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多种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多种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化疗。但是,2019年塞替派在我国重新上市之后,临床医生用药经验较少。基于塞替派目前在我国临床应用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共识专家组成员讨论制定了塞替派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目的分析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cIg)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例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瘤且伴McIg患者的资料,同时选择40例不伴McIg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年龄、性别、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D-二聚体、肿瘤细胞来源、Ki-67等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
目的探讨具有不典型形态学表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9年2月收治的1例具有不典型形态学表现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倾向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淋巴瘤白血病,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提示为AML微分化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检测并未对疾病的诊断给出明确的结论。结论AML微分化型在临床中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方式对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1月至5月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由专人发放、回收问卷,使用统一规范性语言指导患者按要求完成问卷。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客观支持得分为(10.3±4.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22.2±5.3)分,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9±2.2)分,生命质量得分为(78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对高龄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8年11月12日收治的1例采用伊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方案治疗的高龄难治DLBCL患者资料。观察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89岁,因发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入院。患者对伊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治疗方案敏感,经1个月治疗达部分缓解,不良反应少,仍在治疗中。结论应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