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纲要,在城市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城市发展能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大力推动城市绿色城区建设,建立完善科学运营体系,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城市迅速发展的前提下,綠色城区建设成为当前建设的模式。由于在城市传统建筑建设过程中,总体消耗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为了建立宜居城市,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作为例,针对城市CBD区绿色专项规划方案展开论述。
关键词:城市;CBD区;绿色专项规划
1、中心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概况
在2006年,国务院批复天津的城市建设定位为中国北方金融中心,其中于家堡金融区位于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风景宜人,占地3.86平方公里,规划120个地块,总的建筑面积达到970万平方米,建成以后等于一体的超大规模国际级的金融区。
于家堡区位图
为了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于家堡根据国家制定的规划发展理念,对城区低规划和示范性城镇建设进行量化约束,建立完善的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明确了金融区的减碳目标,到2030年,实现减碳54.4万吨,建筑减碳排放42.8万吨,交通减碳排放11.6万吨。
根据以上分析,其中建筑减排在整体减碳目标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在进行于家堡CBD区绿色专项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解读区域未来规划,明确星际约束标准,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制定合理减碳量化目标,建立健全法律规定,提升未来绿色城区建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于家堡绿色专项规划方案
CBD于家堡区域建设前期已完成了完整、详细的规划,根据新国标的要求,对于家堡建筑进行了有效的星际评分,从而分析于家堡规划建设运营是否达到了绿色建筑水平。根据整体规划的要求,受到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于家堡土地开发难度比较大,具有较高的容积率,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主要采用高层、超高层以及密路网等空间形式。
2.1小街区密路网
在通常情况下,我国城市规划主要采用大尺度街区网络,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根据于家堡的实际情况,采用100m×100m的小型街区尺度,对道路进行你规模,不仅保证紧凑的布局,而且建立了小街区密路网,便于行人出行。于家堡采用小尺度规划设计,为城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可以有效实现城市区域内的微循环,最大限度减少城区主干道交通压力,降低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同时还能够增加临街的面积,增加更多的商铺,带动商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商户和消费者,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2高层高密度
根据于家堡规划设计的目标,超高层建筑会对超过60%,容积率大概在5到20。超高层建筑密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单个基础设计站点可以辐射到更多的用户,从而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由于超高层拥有较高的阴影,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防止建筑物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减少太阳的辐射,提升能源集中使用效率。但是也会增加竖向交通的电力需求,影响城市整体的通风环境,易产生热岛效应。
2.3功能混合
在于家堡,为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增加城区土地发展的弹性,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实现酒店与会展、办公以及公寓的结合,最大限度优化土地布局,实现城市土地兼容使用,提升城市立体空间的利用效率。基于城市混合功能理论,出现了城市混合综合体,这种分区规划的方式。于家堡高密开发模式,主要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空间形态,对商业、办公以及居住在一个建筑物内进行开发,实现城市空间综合一体化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垂直方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4城市立体空间开发
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于家堡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视城市空间地下立体发展和地上垂直发展。其中地下立体发展主要以结合多层次的空间,重要以开发轨道交通,充分利用大型公共建筑空间,建立完善的地下步行系统,最大限度环节城区地面交通压力,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地上垂直发展主要以高层和超高层为主,建立混合型的发展模式,不断开拓立体空间,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5便捷交通模式
根据于家堡规划的目标,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设置了5个地下轨道交通枢纽站;同时对BRT快速公交及普通公交车站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均匀的分布在城市各个空间,建立高效立体化的交通模式。其中三横两纵有效的连接了东北、华北以及西北交通要道,并且与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组成了零换乘枢纽,建立了高效快捷金融区交通模式,极大地便利了人们出行。
2.6建立独立的能源站
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于家堡金融区,采用能源集中供给的方式,并且建立相应的区域能源站,根据不同地块的业态,根据城市绿化布局结构和地下空间设计标准,在未来建设8座区域供热、供冷站,服务面积大约690.7万m2,平均供应半径为1千米。其中区域能源站的主要采用集中的蓄冰电制冷,补燃型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与地源热泵的冷热源形式,每年可以减少大量的煤炭资源和CO2排放,还能节约水资源。
3、综上所述
在进行城市CBD区绿色专项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整体上对建设城区进行长远的规划,保证规划设计的效果,为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CBD区;绿色专项规划
1、中心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概况
在2006年,国务院批复天津的城市建设定位为中国北方金融中心,其中于家堡金融区位于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风景宜人,占地3.86平方公里,规划120个地块,总的建筑面积达到970万平方米,建成以后等于一体的超大规模国际级的金融区。
于家堡区位图
为了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于家堡根据国家制定的规划发展理念,对城区低规划和示范性城镇建设进行量化约束,建立完善的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明确了金融区的减碳目标,到2030年,实现减碳54.4万吨,建筑减碳排放42.8万吨,交通减碳排放11.6万吨。
根据以上分析,其中建筑减排在整体减碳目标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在进行于家堡CBD区绿色专项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解读区域未来规划,明确星际约束标准,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制定合理减碳量化目标,建立健全法律规定,提升未来绿色城区建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于家堡绿色专项规划方案
CBD于家堡区域建设前期已完成了完整、详细的规划,根据新国标的要求,对于家堡建筑进行了有效的星际评分,从而分析于家堡规划建设运营是否达到了绿色建筑水平。根据整体规划的要求,受到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于家堡土地开发难度比较大,具有较高的容积率,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主要采用高层、超高层以及密路网等空间形式。
2.1小街区密路网
在通常情况下,我国城市规划主要采用大尺度街区网络,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根据于家堡的实际情况,采用100m×100m的小型街区尺度,对道路进行你规模,不仅保证紧凑的布局,而且建立了小街区密路网,便于行人出行。于家堡采用小尺度规划设计,为城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可以有效实现城市区域内的微循环,最大限度减少城区主干道交通压力,降低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同时还能够增加临街的面积,增加更多的商铺,带动商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商户和消费者,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2高层高密度
根据于家堡规划设计的目标,超高层建筑会对超过60%,容积率大概在5到20。超高层建筑密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单个基础设计站点可以辐射到更多的用户,从而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由于超高层拥有较高的阴影,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防止建筑物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减少太阳的辐射,提升能源集中使用效率。但是也会增加竖向交通的电力需求,影响城市整体的通风环境,易产生热岛效应。
2.3功能混合
在于家堡,为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增加城区土地发展的弹性,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实现酒店与会展、办公以及公寓的结合,最大限度优化土地布局,实现城市土地兼容使用,提升城市立体空间的利用效率。基于城市混合功能理论,出现了城市混合综合体,这种分区规划的方式。于家堡高密开发模式,主要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空间形态,对商业、办公以及居住在一个建筑物内进行开发,实现城市空间综合一体化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垂直方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4城市立体空间开发
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于家堡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视城市空间地下立体发展和地上垂直发展。其中地下立体发展主要以结合多层次的空间,重要以开发轨道交通,充分利用大型公共建筑空间,建立完善的地下步行系统,最大限度环节城区地面交通压力,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地上垂直发展主要以高层和超高层为主,建立混合型的发展模式,不断开拓立体空间,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5便捷交通模式
根据于家堡规划的目标,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设置了5个地下轨道交通枢纽站;同时对BRT快速公交及普通公交车站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均匀的分布在城市各个空间,建立高效立体化的交通模式。其中三横两纵有效的连接了东北、华北以及西北交通要道,并且与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组成了零换乘枢纽,建立了高效快捷金融区交通模式,极大地便利了人们出行。
2.6建立独立的能源站
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于家堡金融区,采用能源集中供给的方式,并且建立相应的区域能源站,根据不同地块的业态,根据城市绿化布局结构和地下空间设计标准,在未来建设8座区域供热、供冷站,服务面积大约690.7万m2,平均供应半径为1千米。其中区域能源站的主要采用集中的蓄冰电制冷,补燃型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与地源热泵的冷热源形式,每年可以减少大量的煤炭资源和CO2排放,还能节约水资源。
3、综上所述
在进行城市CBD区绿色专项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整体上对建设城区进行长远的规划,保证规划设计的效果,为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