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导学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安排学习任务,并且及时地给学生恰当地评价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课改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03-01
  0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认识策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学案协助学习,学生有的放矢
  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下就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给学生准备出适合学生需要的导学案。让学生可以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有了导学案教师把教学重难点都准备在学案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分析导学案,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导学案上的练习题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一个很好的反馈,促进了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并在学案上设计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探究酸和碱的组成特点,并且在导学案上提出问题: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他们有什么化学性质?液体导电需要什么?稀盐酸、稀硫酸、稀烧碱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能导电,说明了什么?其次让学生分析酸和碱能否反应,并且鼓励学生用实验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寻找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反应类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资源,会促进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融入到课堂探究中,理解知识规律。
  二、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學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形成思维的快速运转。教师设置的宜人情境会让学生生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路能够变得更加开阔。情境会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学生通过你一言,我一语,思路会变得更加完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使课堂成为学生学生流连忘返的舞台。例如在学习《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2003年美军往伊拉克北部地区投放了石墨炸弹,攻击了当地的供电设备,造成了严重的停电,暴露了一些军事目标。为什么石墨炸弹会引起这样的问题呢?情境中,学生会融入到故事环境中,进而主动地探究石墨的相关知识和性质,在思考和总结中认识到石墨具有导电性。情境教学会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设计教学任务,学生积极探究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堂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安排就知道了学习内容,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任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练习中形成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也会变得更强,让学生的认识在思考中越来越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任务来驱动学生,使学生可以围绕着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动手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了解分子的概念和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二组不同的实验,首先是混合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学生会观察到它们的总体积要小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其次是让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抽取20毫升的空气和20毫升的水,并且进行推压。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空气容易推压,而水不容易推压。学生完成动手任务会主动地思考,在分析和探究中认识到在第一个实验中能够感悟到分子之间有间隙,在第二个实验中可以体会到空气中分子间隙大于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隙。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思考,学生会总结出分子的特性,了解到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隙大于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掌握知识,并且留下深刻印象,实现高效课堂。
  四、教师科学评价,学生兴趣增加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下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会让学生指导自己的不足,从而再不断地改进,朝着教师要求的方向进步。教师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找不足,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不能够做的很好,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于中等层次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适当地表扬、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后进生的评价时则要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快马加鞭赶上并超越其他学生,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总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来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多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分析,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展现,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 参 考 文 献 ]
  [1]陆国琴.巧妙导入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化学教与学;2018年10期.
  [2]聂志良.有效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走进成功的化学殿堂[J].考试周刊;2017年48期.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是幼儿所期待的,亲子共读活动中,父亲的参与更容易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父亲陪伴幼儿参与亲子共读才能更有助于满足幼儿的期望。   【关键词】 幼儿 父亲 阅读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31-01  阅读是幼儿成长和探索世界的重
【摘要】 当下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课堂的精彩,阅读运用的美妙快乐,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关键词】 乐学语文 课堂精彩 阅读运用之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4-083-01  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无所谓,乃至厌倦。原因很多,有内因和外
【摘要】 教学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听课效率,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重视教学策略的不断突破,慢慢的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展开重点论述,并提出自己的分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策略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学校教学要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促进学生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面对高考。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陈旧的教学思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体育 教学思路 方法创新 
外国人来了跪不跪  跪拜礼是古代中国的传统礼仪,早在周代就已经对跪拜礼仪作了严格的规定。其中,臣子拜见君王或祭祀先祖要行稽首礼。行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也是跪拜礼中最重要的礼节。  此后,跪拜礼成为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朝历代中国人普遍遵守。不过,在和西方的交往过程中,这一礼节却逐渐成为一种障碍,引发了一系列争
【摘要】 为了响应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号召,营造良好育人文化氛围,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杏坛梁銶琚初级中学继承和发扬梁銶琚博士“古人风”和“天下雨”的精神,把“立人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这朵“立人教育”之花已经悄然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日常中,一点一点润泽着学生的心灵。笔者通过观察本校学校生活日常,探究“立人教育”之花能够悄然绽放的原因,并尝试找到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
【摘要】 初中数学的学科难度较小学阶段而言提升幅度较大,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都出现了“学不好数学”的情况。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优化,利用教学效率的提升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在众多新兴的教学技巧当中,思维导图这一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体系构建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别具一格的优势。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探讨。
【摘要】 在高考的声乐辅导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换气方法等,改变不良的习惯。本文从多个方面入手,认真分析如何提高声乐辅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考 声乐教学辅导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
1919年12月28日晚11时,一位老人在北京帽儿胡同病逝,享年61岁。两天前,他自知大限将至,召集亲朋到病榻前,口授遗命,并给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打去最后一封通电:“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这位老人叫冯国璋,一年多以前还是代总统之身,在人生的最后两年,他因秉持“和平统一”之理念,与多年的同僚段祺瑞分道扬镳,一度势同水火。卸任前他还表示,自己移居私宅后要与
【摘要】 绘本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文本,从其出生、幼儿园学习,基本每天都要接触到绘本。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开发、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将绘本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契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基础上获得写作素材,拓宽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写作热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绘本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