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食管测压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的相关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104例确诊A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高分辨食管测压(HRM)技术分析食管动力学特点,使用Eckardt量表、MDADI问卷和SF-36问卷进行症状和生活质量调查,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4例均有吞咽困难症状,其中伴反酸37例(35.6%)、烧心28例(26.9%)、体质量下降18例(17.3%),根据HRM检测结果采用芝加哥分类诊断标准诊断Ⅰ型AC 17例(占16.35%)、Ⅱ型AC 80例(占76.92%)、Ⅲ型AC 7例(占6.73%)。完成Eckardt量表、MDADI和SF-36问卷调查者分别有29例、20例和25例,结合各自完成问卷调查者的卧位生理盐水吞咽试验HRM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发现Eckardt量表总评分与HRM中的整合松弛压(IRP)值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5),MDADI问卷中的机能影响评分与HRM中的IRP值呈显著负相关(r=–0.530,P<0.05)。

结论

AC患者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芝加哥分类诊断标准下以Ⅱ型多见。IRP值可预测AC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并可预测生活质量尤其是生理机能方面的受影响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农村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特点及其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2014年7月1日至8月30日该地区18岁以上常住农村户籍居民体检者1 336例,比较不同年龄段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根据体检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0~59岁,686例)和老年组(60~96岁,65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分A、B、C、D 4个组,每组334例,比较不同血尿酸水平者血压、血糖、血脂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辅助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放化疗前(手术期+术后至放化疗间歇期)体质量下降百分数为10.3%,明显高于放化疗期间的4.4%;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 (77/80),其中放化疗期间体质量下降超过5%者中73%(36/49)出现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体质量下降未达到5%者的32%(10/31);共有35例患者因不能
将治未病门诊诊治的失眠症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睡前只口服阿普唑仑,干预组在服用阿普唑仑的基础上增加针灸、心理和中药治疗。均以10 d为一个疗程,共连续治疗6个疗程。干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46%)和总有效率(96%)均好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差异。方法入选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OSAHS病情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15]13例、中度组(15≤AHI<30)26例与重度组(AHI≥
目的评价儿童及青少年(≤17岁)慢性胰腺炎患儿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诊治的87例儿童和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患儿(2~17岁)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段分成3组,2~6岁(幼儿组,n=27)、7~12岁(少年儿童组,n=35)、13~17岁(青少年组,n=25),统计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胆管下端狭窄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因胆管狭窄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内镜诊疗中心行EUS检查患者83例,收集其EUS定性诊断结果及最终确诊结果,统计EUS判断恶性胆管下端狭窄的准确性。结果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恶性胆管下端狭窄55例,病理阴性或无病理证据者经临床随访12~36个月证实良性胆管下端狭窄28例。EUS定性诊断胆管下端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
期刊
目的目的探讨术前采用亚甲蓝标记病灶对黏膜下隧道内迅速发现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的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27例,均采用黏膜下隧道法切除,其中9例无定位,18例术前采用亚甲蓝标记定位。对比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成功切除病变。无定位组发现病变用时9~32 min(平均14.7 min),亚甲蓝定位组发现病变用时7~10 min(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