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外”在化学课堂中绽放精彩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面对这种“意外”,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抓住课堂生成的每一个契机,让精彩在课堂中绽放。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胸怀大爱,冷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课堂常规教学情况之外的其他情况,称为“课堂偶发情况”。它的发生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即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我曾经尝试这样的教育:
   案例1:上课时,一个学生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学生:“老师,我来晚了,因为……”
   教师:“你为什么要迟到?难道你不知道迟到会使班级丢分吗?”
   学生:“自行车坏在半路上了,我是跑来的。”
   教师:“还有理由!你为什么不早点出门?准是昨晚看电视,今早睡懒觉!课后到办公室找我!”
   学生带着沮丧、气恼甚至敌视的情绪坐下,很长时间不能静下心来。
   同样的场景,我改变了一种方式:
   上课时,一个学生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学生:“老师,我来晚了,因为……”
   教师:“怎么了?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自行车坏在半路上了,我是跑来的。”
   教师:“为了学习,为了班级的荣誉,你能急忙跑来上课,这很好!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以后要早点出门。”
  面对同样的现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迥异的。显然教师后一种方式能够充分地尊重和爱护学生,其处理方式巧妙而富有教育机智,产生的积极情感反应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二、机智幽默,明断暗收,为我所用
  案例2:盛夏的课堂,令人昏昏欲睡,有一男生趴在课桌上流着口水进入了梦乡。不叫醒他显然是不合适的,关键是怎么个叫法。
  老师走过去,贴着他耳朵:“苏州站到了,该下车了,快!”
  在全班同学掩嘴爆笑的当儿,男孩睁开惺忪的睡眼,脸红到了脖子根。老师又笑眯眯地说一句,“趴着睡着不算本事,站着睡着才有真本事。要不,现在试试?”
  男孩赶紧讨饶:“不睡了,不试了!”课堂上又迸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一扫午后昏昏沉沉的气氛。之后,大家精神饱满,听课格外专注。
  “课堂机智”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教师心中有爱,有善于包容的心胸。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课堂上的合作伙伴,而不应居高临下,动辄呵斥。我想这样的课堂气氛一定是民主活泼的,教师也能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用担心教师的幽默、善意的包容会损坏其在学生面前的威严形象。相反,学生会更乐于配合教师,愿意听好教师的课,这就是一个成熟的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有的教师往学生身上扔粉笔头,扔黑板擦,这不是“课堂机智”,而是课堂暴力。这样的教师该好好反省自己:你究竟得到了什么,又永远失去了什么?得到的是学生一时的敬畏,永远失去的是你在学生心中曾经美好的形象。更为严重的是,你失去了学生对你应有的尊重,对你这门课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倘若人人自危,你的课还有什么吸引力可言呢?
  三、勇于认错
  在公开教学中,教师因准备不足、临场发挥不好,或者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注意处理方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教师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加以补救。比如老师说错了,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说错时你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说才可以呢?”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了教学机遇。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学生更聪明!
  四、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巧妙机智地因势利导,常使“山穷水尽”演变成“柳暗花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以致实验不成功或出现异常结果,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3: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时,课堂中应该演示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学生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再加热,红色溶液又变回了紫色。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够生成碳酸,碳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知识。但是在这节课上出现了意外情况:在演示中把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很快就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但当把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时,石蕊并没有恢复紫色。这种意外情况引起了学生们的议论。
  此时我并没有一带而过,也没有急于解释。我故作不解对学生说:“实验出现了问题,大家一起来想想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学习知识。”接着我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实验失败的两种可能性:①石蕊会不会有问题?②由于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把发挥出来的氯化氢一起带到石蕊中。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氯化氢太少,形成的盐酸浓度太低,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
  结果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根据所提供的药品设计了几种实验,并进了行验证,最后很容易得出结论: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混有氯化氢,并一起带到石蕊中。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氯化氢太少,形成的盐酸浓度太低,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
  学生们在评价和交流中,直面刚才实验失败这一事实。这时,我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对这个实验进行一下改进呢?”同学们在一阵讨论中又提出了关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案:实验失败是由于有氯化氢的缘故,因此可以用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样没有氯化氢参与反应,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接着学生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重新进行了实验,终于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总之,现代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作为新课改的教师,一定要遵循教学原则、牢记教学任务,眼观全局、灵活应变,同时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表情、耐心细致的教育来消除障碍和矛盾,机智巧妙地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个“意外”,让化学课堂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镇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可以说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而班主任工作实际上也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任何一所较有特色的学校,班主任工作是最能够体现这一特色的。我管理学校工作20多年来,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最为清楚。因此,鉴于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紧紧围绕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和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经常做些自我反省,并不断探索新的出路,于是就有了每一年的班主任培训工作。在教育战线上工作这么多年来,作为班主任,应在
学校作为一种环境,它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直接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刻认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环境的关系,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从物态、精神、制度和管理等四方面进行。  1.物态文化。它是指对专业发展产生影响的校园布局、环境和设施。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具有文化意蕴布局和美化绿化的校园,能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强化教师工作动机,形成良好的工作愿望,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物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提高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难点,本文从新课程的导入、初三的朗读教学、新课的讲授以及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方面阐述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与广大教师共同交流。  关键词:朗读教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分层次作业    围绕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整改,广大教师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所突破
总结自己担任多年班主任的经验,再结合这届初一新生的特点,在初一新生教育引导中,我觉得看得多、抓得严、跟得紧和爱得广,能够促进初一新生顺利入轨。    一、看得多,即要充分认识到初一新生的特点     初一新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一切都觉得很新鲜,对于即将要开始的中学学段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和憧憬。他们很想给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因而这个时候的初一新生大多都是积极热情的。大部分同学
2010年3月27日,“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隆重举行。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出席了会议并作报告。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旨在通过举办此次论坛,发挥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校长的理论、实践和人才优势,加强研讨和交流,并以此引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设新的着力点,为广大中小学
2009年8月18日  (湖南省新田教育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们新田县是湖南省的一个山区小县。近些年来,新田的教师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这其中包含了《教师》杂志的关注、关心、关怀。《教师》杂志不仅成为新田教育的好帮手、新田教师好朋友,而且也成为了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通过大家的努力,近几年我县《教师》的征订数量都在千份左右,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教师》的
9月17日星期五 晴   英语老师您的字能不能再大点,我们坐后排的看不见黑板上的字。 坐后排的人  老班,给我换个座位吧,我实在受不了后面男生的唠叨。  Y,I’m sorry! 后悔的S   ……  10月8日 星期二晴  哟,“桫椤”还有这一手,牛,咱们班真是露脸了。  某些班干部有私心,记录纪律情况时好朋友记得少些——不平则鸣  老班主任,您误会我们了,那次没打扫教室扣分是因为物理老师留下我
据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办负责人介绍,该院为加强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建设,由建设办、人事处、国际教育学院制定了培训计划,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先后分批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培训学习。内容涉及办学理念、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教学、团队建设等,培训方式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现场研习、实地参观等。  仅去年8月以来,该院就选派79人出国培训。在出国培训前,该院专门召集出国培训人员
本文从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要求入手,分别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对阅读信息进行感知、处理、分析、提取和运用。介绍了“三阶段”阅读教学模式,以期探讨优化阅读教学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忽视对课型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无论对什么形式的教学材料,都千篇一律地用“读单词——教语法——做练习”的模式,结果造成了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
湖南省湘乡市湘铝示范学校(以下简称“湘铝示范学校”)是湘乡市城区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课改之前,这所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低,教育教学质量落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在湘乡市教师进修学校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以小学一年级作为新课改的龙头,精选教师成立课改实验小组,以此推动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大力倡导全体教师 “不做新课改的守望者,要做新课改的实施者”,组织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讨与课程改革,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