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做了简要介绍,对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结合石嘴山供电公司首座龙庭台区等三个不同类型的用电信息采集改造台区对宁夏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经济效益及管理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關键词:营销;用电信息;采集
1 引言
由于电力营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抄表、收费由传统的人工操作逐步转向自动召测结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了平台。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供电部门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抄读用户电量并能实时掌握用户用电信息。
按照坚强智能电网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宁夏电力公司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定义
2.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2.2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对各信息采集点用电信息采集的设备,简称采集终端。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的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分为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等类型。
2.3专变采集终端
专变采集终端是对专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
2.4集中抄表终端
集中抄表终端是对低压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包括集中器、采集器。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器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采集器是用于采集多个或单个电能表的电能信息, 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采集器依据功能可分为基本型采集器和简易型采集器。基本型采集器抄收和暂存电能表数据,并根据集中器的命令将储存的数据上传给集中器。简易型采集器直接转发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命令和数据。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营销系统智能化水平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让供电企业能掌握用户的实时用电情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自动抄表,统计电量,计算线损。自动抄表能杜绝传统手工抄表误抄、漏抄、估抄电能表现象的发生,而且节省人力资源;结算电费能有效的保证电费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人工抄、核、收带来的欠费问题;自动计算线损能及时发觉表计异常,窃电等用电量损失的情况,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线损管理。
2)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化水平
在现场用电信息采集改造过程中,主要从电源、配电线路、表箱、表计、进户线五个方面进行改造。通过改造,用户表计得以集装,零乱老化的下户线全部更换,并且装设电源开关和用户漏电保护装置。接进户线、表箱、电能表安装更加整齐美观,电气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3)提高计量装置准确性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改造,电能表全部更换,由费控智能电能表取代。改造前,表计灵敏度不够,在低负荷运行时计量误差较大;改造后费控智能电能表能精确计量并实时反映用户用电信息,为准确计算供用电量和线损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4改造效果评价
4.1降低线损
石嘴山供电公司首座龙庭小区、怡心花园小区、二公司公变三个台区改造前后0.4kV线损统计如下:
首座龙庭台区改造前平均线损率为7.92%;改造后6月份周线损率为4.30%,线损明显下降,和改造前相比下降近3.62个百分点,且线损保持稳定,波动较小。
怡心花园台区改造前平均线损率为7.95%;改造后6月份周线损率为4.88%,线损明显下降,和改造前相比下降近3.07个百分点,且线损保持稳定,波动较小。
二公司公变台区改造前平均线损率为9.87%,且波动比较大;改造后6月份周线损率为7.69%,线损明显下降,和改造前相比下降近2.18个百分点,且线损保持稳定,波动较小。
从以上三个台区0.4kV线损分析来看,进行用电采集系统建设能有效降低线损。线损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表计及线路改造,之前的电子式及部分机械电能表更换成费控智能电能表,部分老化的线路完全改造。改造前人工抄表,这种方式不能做到变台总表与各用户分表同时抄表,导致供电量、用电量统计数据不完全对应,从而造成线损波动较大。改造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抄取供电量、用电量,提高了电量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供售电量统计数据完全对应,相应线损波动也较小。
4.2管理提升
1)解决电费回收难题
三个试点台区改造前,怡心花园台区和二公司公变台区还有部分普通机械表和电子表,抄表员抄表后回收电费存在一定难度,改造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计量、抄表、结算自动化,一月可多次结算,增加主营现金流。实现预付费控制功能,防范欠费风险,保证电费回收实现100%。
2)节省人力资源
改造前三个试点台区由三名工作人员负责。改造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抄表,节省了工作人员,减少劳动力,那些从抄表算费中解放出来的人员,可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用户服务,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电力行业的社会形象。 如果每位员工年收入按照6万元计算,由三个试点工程节省出的人力资源成本可达到每年18万元。
3)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窃电、电表异常、线路损耗是电量损失的主要原因,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的计算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别,难以分析。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消除种种干扰因素,有效地抑制窃电和电表异常现象,有力支撑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计算和分析。并且可以实现短周期计算线损,结合理论线损计算,可以迅速定位线损症结,便于线损管理人员从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出发降低线损。
4)达到同步抄表
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不能做到线路总表与各用户表之间同时抄表,这样就导致供用电量数据统计不完全对应,会影响线损的真实性和波动性;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远程自动抄表,结算,供用电量数据统计完全对应,线损真实性提高,波动减小。
5)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用电系统采集系统除给电力工作人员管理带来很大方便外,它还为用户安全、稳定、可靠用电提供了有力保障。它以丰富的服务手段,新的服务方式,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支撑95598客户服务,支撑提供网站、语音以及短信客户互动服务,支撑供电故障判断,提高故障抢修及时性。用电检查、稽查业务管理更加主动,可及时发现表计异常,主动进行远程服务或现场检查。给用户带来方便,有力地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
4.3经济效益 1)通过采集系统将各类统计报表将实现快速统计,由以往的每张报表统计时间由日逐步变为分钟来计算,把各级人员从繁杂的报表统计中彻底解放出来。 2)将用户的现场检查转变为集中实时监控,可以显著降低现场检查的成本; 3)通过营销数据分析,可以在营销数据的支撑下进行营销的各项政策决策,提高营销决策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4)专变抄表成本、公配变、变电站关口抄表、催费、停复电等成本将显著下降。
作者简介:
张军(1985-),回族,性别男,宁夏贺兰人,从事农电综合管理工作
關键词:营销;用电信息;采集
1 引言
由于电力营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抄表、收费由传统的人工操作逐步转向自动召测结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了平台。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供电部门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抄读用户电量并能实时掌握用户用电信息。
按照坚强智能电网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宁夏电力公司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定义
2.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2.2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对各信息采集点用电信息采集的设备,简称采集终端。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的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分为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等类型。
2.3专变采集终端
专变采集终端是对专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
2.4集中抄表终端
集中抄表终端是对低压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包括集中器、采集器。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器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采集器是用于采集多个或单个电能表的电能信息, 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采集器依据功能可分为基本型采集器和简易型采集器。基本型采集器抄收和暂存电能表数据,并根据集中器的命令将储存的数据上传给集中器。简易型采集器直接转发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命令和数据。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营销系统智能化水平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让供电企业能掌握用户的实时用电情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自动抄表,统计电量,计算线损。自动抄表能杜绝传统手工抄表误抄、漏抄、估抄电能表现象的发生,而且节省人力资源;结算电费能有效的保证电费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人工抄、核、收带来的欠费问题;自动计算线损能及时发觉表计异常,窃电等用电量损失的情况,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线损管理。
2)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化水平
在现场用电信息采集改造过程中,主要从电源、配电线路、表箱、表计、进户线五个方面进行改造。通过改造,用户表计得以集装,零乱老化的下户线全部更换,并且装设电源开关和用户漏电保护装置。接进户线、表箱、电能表安装更加整齐美观,电气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3)提高计量装置准确性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改造,电能表全部更换,由费控智能电能表取代。改造前,表计灵敏度不够,在低负荷运行时计量误差较大;改造后费控智能电能表能精确计量并实时反映用户用电信息,为准确计算供用电量和线损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4改造效果评价
4.1降低线损
石嘴山供电公司首座龙庭小区、怡心花园小区、二公司公变三个台区改造前后0.4kV线损统计如下:
首座龙庭台区改造前平均线损率为7.92%;改造后6月份周线损率为4.30%,线损明显下降,和改造前相比下降近3.62个百分点,且线损保持稳定,波动较小。
怡心花园台区改造前平均线损率为7.95%;改造后6月份周线损率为4.88%,线损明显下降,和改造前相比下降近3.07个百分点,且线损保持稳定,波动较小。
二公司公变台区改造前平均线损率为9.87%,且波动比较大;改造后6月份周线损率为7.69%,线损明显下降,和改造前相比下降近2.18个百分点,且线损保持稳定,波动较小。
从以上三个台区0.4kV线损分析来看,进行用电采集系统建设能有效降低线损。线损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表计及线路改造,之前的电子式及部分机械电能表更换成费控智能电能表,部分老化的线路完全改造。改造前人工抄表,这种方式不能做到变台总表与各用户分表同时抄表,导致供电量、用电量统计数据不完全对应,从而造成线损波动较大。改造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抄取供电量、用电量,提高了电量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供售电量统计数据完全对应,相应线损波动也较小。
4.2管理提升
1)解决电费回收难题
三个试点台区改造前,怡心花园台区和二公司公变台区还有部分普通机械表和电子表,抄表员抄表后回收电费存在一定难度,改造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计量、抄表、结算自动化,一月可多次结算,增加主营现金流。实现预付费控制功能,防范欠费风险,保证电费回收实现100%。
2)节省人力资源
改造前三个试点台区由三名工作人员负责。改造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抄表,节省了工作人员,减少劳动力,那些从抄表算费中解放出来的人员,可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用户服务,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电力行业的社会形象。 如果每位员工年收入按照6万元计算,由三个试点工程节省出的人力资源成本可达到每年18万元。
3)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窃电、电表异常、线路损耗是电量损失的主要原因,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的计算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别,难以分析。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消除种种干扰因素,有效地抑制窃电和电表异常现象,有力支撑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计算和分析。并且可以实现短周期计算线损,结合理论线损计算,可以迅速定位线损症结,便于线损管理人员从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出发降低线损。
4)达到同步抄表
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不能做到线路总表与各用户表之间同时抄表,这样就导致供用电量数据统计不完全对应,会影响线损的真实性和波动性;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远程自动抄表,结算,供用电量数据统计完全对应,线损真实性提高,波动减小。
5)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用电系统采集系统除给电力工作人员管理带来很大方便外,它还为用户安全、稳定、可靠用电提供了有力保障。它以丰富的服务手段,新的服务方式,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支撑95598客户服务,支撑提供网站、语音以及短信客户互动服务,支撑供电故障判断,提高故障抢修及时性。用电检查、稽查业务管理更加主动,可及时发现表计异常,主动进行远程服务或现场检查。给用户带来方便,有力地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
4.3经济效益 1)通过采集系统将各类统计报表将实现快速统计,由以往的每张报表统计时间由日逐步变为分钟来计算,把各级人员从繁杂的报表统计中彻底解放出来。 2)将用户的现场检查转变为集中实时监控,可以显著降低现场检查的成本; 3)通过营销数据分析,可以在营销数据的支撑下进行营销的各项政策决策,提高营销决策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4)专变抄表成本、公配变、变电站关口抄表、催费、停复电等成本将显著下降。
作者简介:
张军(1985-),回族,性别男,宁夏贺兰人,从事农电综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