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下科技理性对主体的倾覆r——以《时震》和《最后一幕》为例

来源 :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理性彰显了人类作为理性主体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成为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然而,人类对科技理性的过度追求却反过来导致自身主体意识的消隐和主体地位的崩塌.后现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关注到人类主体在科技理性至上的世界中所遭遇的危机和困境,深入探讨了失去伦理价值制衡的科技对人类主体性的扭曲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损毁.虽然两位作家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和论述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迫切地呼吁人类重视科技理性的警示作用,共同思索在科技与人类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合理途径,体现了两位作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刻反思和关切.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是佩里·安德森研究的成长期,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产生了诸多理论成果,系统解读这些研究成果并预判未来研究走向,将填补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空白.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社
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作为马克思三大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以费尔巴哈的感性原则为中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
为了保障职务犯罪调查活动顺利进行,维护监察权威,《监察法》已将有关人员作伪证、拒不配合监察机关调查等妨害监察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然而,现行《刑法》规定中存在漏洞,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