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知识结构可视化表现,不断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从而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本文将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明确思维导图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有效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 学生思维发展 方法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23
  思维导图是一种整体的思维工具,具有学习管理、思维发展等多种作用,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辅助学习手段。思维导图既可以包含文字内容,又可以包含图片内容,需要表现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不断地联想想象,提高学习、记忆、思考效果。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以图示方式呈现知识框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找到学习方法、促进智力发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辐射出多个分支,形成诸多次主题,然后一级一级地分解下去,能够使学生思维不断扩展,形成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内容,让他们从思考中构建网络状的知识框架体系。比如,在《桂林山水》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针对漓江水和桂林山进行描述,展现水的清澈、碧绿以及山的险峻、秀丽,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们在脑海中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
  2.培养学生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个求异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聚合思维,它是一个信息加工整合的过程,利用已有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寻找所学内容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对事物特点的精确把控,是一种有范围、有方向、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运用思维导图,将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等其他名山大川做比较,将漓江水与大海、湖泊进行比较,能够发现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实现了思维聚焦的效果。
  3.培养学生系统思维
  不管学习还是工作,人们解决问题都要从全局出发,掌握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解决关键矛盾,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系统思维。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有利于将散乱的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在讲解《鹿与狼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变化”一词去构建思维导图,通过阅读查找,列出文章中随着环境变化出现的其他影响,从而形成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念,明确环境与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全面看待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分为归纳型思维导图、分析型思维导图、创作型思维导图等类型,其中归纳型思维导图在字、词、句的教学中应用较多,分析型思维导图适用于阅读教学,创作型思维导图适用于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不断提高思维导图的实用性。
  1.课前思维导图应用
  首先,教师通过建立思维导图能够将关键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在预习时可以绘制两张思维导图,一张囊括了已学到的知识内容,另一张将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炼出来,能够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师讲解时,重点关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有利于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预习课文《燕子》时,首先画出文章主题——燕子,然后画出主干——燕子的特点,最后添加枝叶——展现燕子特点的具体事物,这样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
  2.课堂思维导图應用
  课堂板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引导、示范、辅助记忆、归纳总结等多种功能,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课堂板书,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思维导图,也能够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去做笔记,全面概括学习内容,将课堂精华提炼出来,便于日后的复习回顾,而且建立的思维导图可以根据学习进程进行扩展,将不同章节内容有效连接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构建整体框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课堂提问和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将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体现出来,能够直观反映思考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灵感、促进思维发展。
  3.课后思维导图应用
  人类记忆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遗忘曲线进行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课后思维导图应用可以提高复习效率,结合课前思维导图和课堂思维导图,分析一下学习前和学习后之间的差别,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新的思维导图,将所学所想融会贯通。随着学期的深入进行,逐渐将思维导图扩大,从每一课到每一单元到整本书,都要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形成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的知识网络,从整体到细节上全面把握。另外,语文学习与课外拓展也密不可分,新《课标》对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建立思维导图,能够让他们对课外学习情况进行进度记录和总结归纳,从而不断积累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从课前思维导图、课堂思维导图、课后思维导图等角度出发,研究了有效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充分认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所学所想串联起来,不断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康绪清、韩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第13期。
  [2] 包维范《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分析》,《吉林教育》2016年第34期。
  [3] 王宝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教师》2018年第18期。
  [4] 陈音璇《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天津教育》2020年第3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而言,需要进一步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新课改的要求,切实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充分掌握相对应的听、说、读、写等相关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改进对策,然后落
本文以《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整体提升行动纲要》总体规划为实例,聚焦以城市公共领域微更新为主的城市整体提升行动.为应对本次城市治理行动中问题多样、参与主体众多、时间跨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学生作文分数,还应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注重运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在进行作文先导式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先构思作文题目、内容和写作思路,这样能使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做好准备,随后快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效率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写作教学 作文先导式  DOI:10.12241/j.issn.
中国正处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转换的时期,而上海已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历史遗留的大量工业景观面临遗产保护、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等发展需求.鉴于上海工业发展历史悠
摘 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对写作学习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育的革新势在必行。教师应积极地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整合  DOI:10.12241/j.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语文本身极其重要,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讲,语文是一种语言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研究,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DOI: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