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不能无视传统符号、地域文化元素和新现代风格。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合到现代设计中,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或者提炼传统文化中的元素,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追寻着传统的精神。应该说,设计师自觉地运用传统符号、地域文化元素是中国设计界的一大进步。
[关键词]现代设计 传统元素
随着中国的经济的腾飞,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界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举行的仪式上隆重揭晓。会徽图形为中国传统印章图形中的一种“肖形印”,其正式名称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o会徽除“京”字形印章图形外,还有“Beijing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图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其一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宇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合到现代设计中,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或者提炼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将其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影射中国现代社会中的某个主题。
当今的设计潮流,越来越朝前卫性与实验性靠近。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来自日本与西欧的矢量作品。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还是配色,都充满想象,大胆而犀利。殊不知在我们的传统艺术里,早在汉代的岩画里,就出现过许多充满奇特幻想的作品,再到近代的麒麟功画,更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如果我们觉得自身的创作思路匮乏,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从传统的民族艺术中去吸取养分,而不是一味的跟随国外的艺术潮流。艺术虽无国界,但这种先后的次序反映的是一个民族艺术的生命力,反映的是一个植根于这个民族的艺术家或设计师的想象力。如果连这些都大同了,那么民族艺术创作,从根本上也就失去意义了。
现代艺术设计呈现“本土化”地域性特征,不管设计多么具有现代感,它都离不开传统沃土的滋养和萌发。只要稍一回首,重新审视自己,便会发现人们内部积蓄的种种体验和丰厚的实践。不言而喻,这就是以往从未间断过的生命活动所产生、并随着时间研磨成形的沉积物。事实上传承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已引起设计界广泛关注。“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的口号更是把传统推向颠峰。在对民族性探讨的同时现代艺术设计必须在夯实传统基石的同时努力寻求“变化”之道。运用现代设计思维,把科学技术、大众意识形态、大众审美倾向融入的设计中,形成变化。第十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的主题“和而不同——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足见其提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就是从中国文化的思考出发,同时也是与时代同步。这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传统的文化理念,一个是最新的艺术感受与成就,包括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必然出新东西。
中国现代设计的出路,要走中西结合、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的结合的路。说的没错,但这决不是“左手是天人合一,右手是科学和理性”这样简单。“仿形”也好“表象”也罢,都没有走出模仿的圈。现代设计一定要现代化,不能古代化,但又不能丧失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现代设计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创新,如何创新呢?这就是难题了。中国设计师的创新设计就是要到达“走出表象,直指真正的中国人的心灵的境界”,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就是:精深、博大、淳朴和优雅。针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进行创新设计。
中国现代设计要从寻找文化根本入手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它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便成为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现代设计要从寻找文化基因入手
(1)纵向文化:远古文化、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当代文化。
(2)横向文化地域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滇云文化。
民族文化-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
中国现代设计要从寻找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入手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于来自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如何理解的,是以何种态度对待的?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并非将各种传统艺术元素变成一个一个的符号,在你造句的时候如何放进去的问题。传统艺术是一种文化,而非道具。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这种文化,而非从这些文化中提取些什么,生搬硬套,搞成个四不像。
如何真正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并演练成现代平面设计语汇,让我们先来粗略的历数一些元素。
1 水墨
中国的水墨,讲究意、气、神,而具体表现为苍劲、空灵、淡雅,以一种极放松的状态体现深刻的文化寓意。
2 民间风格画
如木版年画,市井速记等,人物风格鲜明,富于特定背景的气质,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变。
3 篆刻、剪纸
特点是构图严谨,线条细腻,讲究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
4 装饰艺术
如岩画、彩陶、青铜玉器、漆绘、织绣、瓦当,等等。
此类艺术形式从最基本的审美意识出发,无论是写实或写意,其线条、色彩以及整体塑造的意境,都是我们如今平面设计所可以完全借鉴和学习的。
设计的要从寻找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入手
我们也不能无视传统符号、地域文化元 素和新现代风格的手法。应该说,设计师自觉地运用传统符号、地域文化元素是中国设计界的一大进步。
我们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手法。即取传统图形,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变革,留其神而变其形(指形式),以某种巧妙和令人信服的方式融入所要诉求的画面中来,在这里,平面设计里的构成、色彩、字体编排等等手法,都来自现代设计语汇,而作品的灵魂却来自所引用的传统图形。传统图形往往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深入人心。二是内涵深远。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传统图形的改造应用,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力度也会因从某种深层植根的东西出发而变得强大有力。那么最终的作品,必定是一幅优秀的作品,这优秀绝不是昙花一现的视觉。
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传统的中式设计,由于主要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稳,中规中距,色彩上多采用朴素稳重的颜色。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凭添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可以运用现代材质,采用对比手法等。
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造型方式、构图方式、构图空间观念、形态观念、形态表情等都是我们需要系统分析和学习的。
1 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图案造型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1)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
(2)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
(3)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如用鸳鸯象征“恩爱夫妻”。
2 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中国传统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中国传统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
3 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中国传统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中国传统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我们常说应用传统的艺术元素来创作,这种方式不能理解为八股文一样的教条。它没有条条框框,真正能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作品,绝不是简单的引用某个来自传统的象征图形或其他元素,在这之间,最重要的是一个引申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的某个局部作高度概括,而从中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元素的过程,所谓大象无形,真正优秀的结合,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度简练的体现。没有必要一提到中国,就想到龙,想到水墨,想到紫荆城,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思路不该是如此拘束,而应该是无限开放的。如果你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那任何一种存在于其中的元素都可以随时跳跃而出,信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感,一切自然流畅。传统的东西,不应该最后成为一个笨拙的标签,帖在上面,让人一眼望穿,空洞无物。表达一种主题,都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由你选择的这个载体去承载你的思想,接下来才是如何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大方向和小细节的细致观察,定能丰富我们的灵感源泉。
我们所说的传统元素的应用,或者传统图形的应用,首先是建立在对这些元素的理解上的,并通过正确的理解和合适的现代设计手法,赋予其新的意义。但无论是要表达何种崭新的意义,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脱离这些传统元素的本质。不加思考的应用和一切为画面服务的设计思想,是一种肤浅的行为,如果不是理解上的偏失,只能说是对自身的创作动机有所马虎。这种为创造某种画面而欠缺思索的应用传统元素,最后的作品都缺乏灵魂。再次强调一下前文所说的话,每一种传统元素,都是鲜活的文化,而不是一种道具。
[关键词]现代设计 传统元素
随着中国的经济的腾飞,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界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举行的仪式上隆重揭晓。会徽图形为中国传统印章图形中的一种“肖形印”,其正式名称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o会徽除“京”字形印章图形外,还有“Beijing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图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其一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宇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合到现代设计中,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或者提炼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将其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影射中国现代社会中的某个主题。
当今的设计潮流,越来越朝前卫性与实验性靠近。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来自日本与西欧的矢量作品。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还是配色,都充满想象,大胆而犀利。殊不知在我们的传统艺术里,早在汉代的岩画里,就出现过许多充满奇特幻想的作品,再到近代的麒麟功画,更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如果我们觉得自身的创作思路匮乏,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从传统的民族艺术中去吸取养分,而不是一味的跟随国外的艺术潮流。艺术虽无国界,但这种先后的次序反映的是一个民族艺术的生命力,反映的是一个植根于这个民族的艺术家或设计师的想象力。如果连这些都大同了,那么民族艺术创作,从根本上也就失去意义了。
现代艺术设计呈现“本土化”地域性特征,不管设计多么具有现代感,它都离不开传统沃土的滋养和萌发。只要稍一回首,重新审视自己,便会发现人们内部积蓄的种种体验和丰厚的实践。不言而喻,这就是以往从未间断过的生命活动所产生、并随着时间研磨成形的沉积物。事实上传承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已引起设计界广泛关注。“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的口号更是把传统推向颠峰。在对民族性探讨的同时现代艺术设计必须在夯实传统基石的同时努力寻求“变化”之道。运用现代设计思维,把科学技术、大众意识形态、大众审美倾向融入的设计中,形成变化。第十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的主题“和而不同——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足见其提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就是从中国文化的思考出发,同时也是与时代同步。这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传统的文化理念,一个是最新的艺术感受与成就,包括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必然出新东西。
中国现代设计的出路,要走中西结合、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的结合的路。说的没错,但这决不是“左手是天人合一,右手是科学和理性”这样简单。“仿形”也好“表象”也罢,都没有走出模仿的圈。现代设计一定要现代化,不能古代化,但又不能丧失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现代设计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创新,如何创新呢?这就是难题了。中国设计师的创新设计就是要到达“走出表象,直指真正的中国人的心灵的境界”,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就是:精深、博大、淳朴和优雅。针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进行创新设计。
中国现代设计要从寻找文化根本入手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它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便成为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现代设计要从寻找文化基因入手
(1)纵向文化:远古文化、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当代文化。
(2)横向文化地域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滇云文化。
民族文化-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
中国现代设计要从寻找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入手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于来自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如何理解的,是以何种态度对待的?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并非将各种传统艺术元素变成一个一个的符号,在你造句的时候如何放进去的问题。传统艺术是一种文化,而非道具。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这种文化,而非从这些文化中提取些什么,生搬硬套,搞成个四不像。
如何真正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并演练成现代平面设计语汇,让我们先来粗略的历数一些元素。
1 水墨
中国的水墨,讲究意、气、神,而具体表现为苍劲、空灵、淡雅,以一种极放松的状态体现深刻的文化寓意。
2 民间风格画
如木版年画,市井速记等,人物风格鲜明,富于特定背景的气质,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变。
3 篆刻、剪纸
特点是构图严谨,线条细腻,讲究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
4 装饰艺术
如岩画、彩陶、青铜玉器、漆绘、织绣、瓦当,等等。
此类艺术形式从最基本的审美意识出发,无论是写实或写意,其线条、色彩以及整体塑造的意境,都是我们如今平面设计所可以完全借鉴和学习的。
设计的要从寻找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入手
我们也不能无视传统符号、地域文化元 素和新现代风格的手法。应该说,设计师自觉地运用传统符号、地域文化元素是中国设计界的一大进步。
我们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手法。即取传统图形,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变革,留其神而变其形(指形式),以某种巧妙和令人信服的方式融入所要诉求的画面中来,在这里,平面设计里的构成、色彩、字体编排等等手法,都来自现代设计语汇,而作品的灵魂却来自所引用的传统图形。传统图形往往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深入人心。二是内涵深远。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传统图形的改造应用,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力度也会因从某种深层植根的东西出发而变得强大有力。那么最终的作品,必定是一幅优秀的作品,这优秀绝不是昙花一现的视觉。
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传统的中式设计,由于主要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稳,中规中距,色彩上多采用朴素稳重的颜色。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凭添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可以运用现代材质,采用对比手法等。
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造型方式、构图方式、构图空间观念、形态观念、形态表情等都是我们需要系统分析和学习的。
1 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图案造型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1)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
(2)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
(3)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如用鸳鸯象征“恩爱夫妻”。
2 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中国传统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中国传统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
3 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中国传统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中国传统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我们常说应用传统的艺术元素来创作,这种方式不能理解为八股文一样的教条。它没有条条框框,真正能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作品,绝不是简单的引用某个来自传统的象征图形或其他元素,在这之间,最重要的是一个引申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的某个局部作高度概括,而从中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元素的过程,所谓大象无形,真正优秀的结合,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度简练的体现。没有必要一提到中国,就想到龙,想到水墨,想到紫荆城,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思路不该是如此拘束,而应该是无限开放的。如果你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那任何一种存在于其中的元素都可以随时跳跃而出,信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感,一切自然流畅。传统的东西,不应该最后成为一个笨拙的标签,帖在上面,让人一眼望穿,空洞无物。表达一种主题,都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由你选择的这个载体去承载你的思想,接下来才是如何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大方向和小细节的细致观察,定能丰富我们的灵感源泉。
我们所说的传统元素的应用,或者传统图形的应用,首先是建立在对这些元素的理解上的,并通过正确的理解和合适的现代设计手法,赋予其新的意义。但无论是要表达何种崭新的意义,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脱离这些传统元素的本质。不加思考的应用和一切为画面服务的设计思想,是一种肤浅的行为,如果不是理解上的偏失,只能说是对自身的创作动机有所马虎。这种为创造某种画面而欠缺思索的应用传统元素,最后的作品都缺乏灵魂。再次强调一下前文所说的话,每一种传统元素,都是鲜活的文化,而不是一种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