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忻州市统计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充分发挥统计职能,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大成绩,2005年被忻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2004年获山西省统计工作考核评比一等奖;2004年获山西省统计法制先进集体和忻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2005年连续4年获忻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时还有许多单项工作获得国家、省、市的表彰。
——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以扎实的基础工作推动统计事业发展。忻州市统计局坚持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1年忻州市统计局领导针对局内科室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积极找领导、找编办,使原来的4个业务科室变为6个,有效地解决了机构设置不合理问题。2003年在忻州市统计局的努力下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市、县、乡三级统计机构的人员、编制及市县两级建立“一局、四队、一中心”的运行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扩大统计部门的社会影响。忻州市统计局深入开展了统计分析“精品”工程建设和统计信息服务工作,不仅满足了党政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的信息需求,而且使统计部门的社会影响明显扩大。
忻州市统计局突出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利用自办的《忻州统计工作》《统计快报》等刊物,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报送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忻州市统计局还非常重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市企调队撰写的《忻州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现状与思考》《立足三农创大业围绕转化写华章》《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等10余篇文章经市人大、政协领导亲自批示,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他们所做的《忻州市人口与社会发展现状》等众多课题还获得多项山西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课题奖。
他们还建立了季度新闻发布会制度,通过《忻州日报》向全社会发布统计信息,并在《忻州日报》上发布统计公报。
为满足党政领导对统计服务的需求,忻州市统计局进行了公众安全感调查、国防动员潜力调查、贫困县监测统计、房地产状况调查等工作,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严格监控统计数据,以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服务经济建设。忻州市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制度方法去开展统计工作,把好统计数据源头,做到数出有据。首先要求基层单位报表必须有统计人员签字,分管统计负责人签字,单位加盖公章,方可上报;要求基层单位统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学习统计报表制度;努力搞好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统计数据查询制度、统计数字层层上报责任制、数据质量评估制度、数据质量首长负责制、GDP数据监控责任制。
——优化法制环境,以法律法规的效力规范统计行为。在2001年第四次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中,忻州市统计局组织了7个检查组,对14个县市进行分组包干责任制,对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控制。这次执法检查,打破了人情网,敢于动真碰硬,首次取得了县县无空白,案案有证据的成果。2003年他们和市人大共同开展了《统计法》执法检查工作,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依法统计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大了对统计局内部数据质量的检查,建立了统计巡查制度,以检查督促各地严格执行《统计法》。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以统计的信息化推动统计的现代化。忻州市统计系统投资50余万元于2004年10月完成了市县两级微机联网工作,全市统计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线基本完成,达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要求,成为忻州市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里程碑。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统计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党建工作贯彻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忻州市统计局党组组织所有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统计,最终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赢的目标。
建设统计文化,是在统计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为了凝聚人心、振奋士气、规范行为,忻州市统计局新一届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忻州统计精神”,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原则的高尚品德、争创一流的竞争意识。
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忻州市统计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既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保证的时间,同时又给单位一定的调整余地,使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情况自主调整安排。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了统计业务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以扎实的基础工作推动统计事业发展。忻州市统计局坚持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1年忻州市统计局领导针对局内科室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积极找领导、找编办,使原来的4个业务科室变为6个,有效地解决了机构设置不合理问题。2003年在忻州市统计局的努力下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市、县、乡三级统计机构的人员、编制及市县两级建立“一局、四队、一中心”的运行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扩大统计部门的社会影响。忻州市统计局深入开展了统计分析“精品”工程建设和统计信息服务工作,不仅满足了党政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的信息需求,而且使统计部门的社会影响明显扩大。
忻州市统计局突出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利用自办的《忻州统计工作》《统计快报》等刊物,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报送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忻州市统计局还非常重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市企调队撰写的《忻州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现状与思考》《立足三农创大业围绕转化写华章》《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等10余篇文章经市人大、政协领导亲自批示,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他们所做的《忻州市人口与社会发展现状》等众多课题还获得多项山西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课题奖。
他们还建立了季度新闻发布会制度,通过《忻州日报》向全社会发布统计信息,并在《忻州日报》上发布统计公报。
为满足党政领导对统计服务的需求,忻州市统计局进行了公众安全感调查、国防动员潜力调查、贫困县监测统计、房地产状况调查等工作,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严格监控统计数据,以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服务经济建设。忻州市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制度方法去开展统计工作,把好统计数据源头,做到数出有据。首先要求基层单位报表必须有统计人员签字,分管统计负责人签字,单位加盖公章,方可上报;要求基层单位统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学习统计报表制度;努力搞好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统计数据查询制度、统计数字层层上报责任制、数据质量评估制度、数据质量首长负责制、GDP数据监控责任制。
——优化法制环境,以法律法规的效力规范统计行为。在2001年第四次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中,忻州市统计局组织了7个检查组,对14个县市进行分组包干责任制,对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控制。这次执法检查,打破了人情网,敢于动真碰硬,首次取得了县县无空白,案案有证据的成果。2003年他们和市人大共同开展了《统计法》执法检查工作,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依法统计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大了对统计局内部数据质量的检查,建立了统计巡查制度,以检查督促各地严格执行《统计法》。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以统计的信息化推动统计的现代化。忻州市统计系统投资50余万元于2004年10月完成了市县两级微机联网工作,全市统计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线基本完成,达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要求,成为忻州市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里程碑。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统计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党建工作贯彻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忻州市统计局党组组织所有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统计,最终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赢的目标。
建设统计文化,是在统计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为了凝聚人心、振奋士气、规范行为,忻州市统计局新一届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忻州统计精神”,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原则的高尚品德、争创一流的竞争意识。
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忻州市统计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既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保证的时间,同时又给单位一定的调整余地,使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情况自主调整安排。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了统计业务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