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制造”与节庆表演——当下“侗族大歌”的地方建构与认同

来源 :中国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753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全球化、“非遗”、城镇化、旅游化语境下,侗族大歌被地方政府、社会各种力量与侗人社群等共同“制造”,通过不同地方打造的各类节庆活动与本地域或区域空间建立关联,进而成为整个大歌传唱地区侗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和旅游文化品牌.文章着眼于“侗族大歇”在当下不同“地方”被多方力量建构,通过“节庆”赋予地方意象并与外部世界发生复杂互动的现象,以不同地方的“造节运动”及节庆仪式中的大歇表演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个人体验和既有文献、成果等,呈现并解释“侗族大歌”如何被各地方社会“制造”成为一种跨地域和区域的侗族文化符号,又是如何通过节庚仪式表演建构并表达自我的.
其他文献
日本馆——心之和 技之和    本次日本馆的参展主题以“心之和·技之和”,呼应本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具体含义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等课题与舒适生活之间的均衡通过“技之和”得以实现,而“技之和”通过对地球、人类和孩子们的关爱,也就是通过与其心灵的联接,可以让个人细小的努力也会结出硕果,从而获得安心、舒适感和对未来社会的信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之和”。日本馆分为过去、现在、未
“音色动机”是20世纪以来在部分现代音乐尤其是电子音乐创作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音乐结构形态特征.“音色”与“动机”在西方音乐历史上保持着悠久的发展沿革,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