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企业是当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企业和谐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保障。本文就新时期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途径问题做粗浅探讨。
【关键词】和谐企业;构建;能力
创造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社会整体的和谐有赖于社会肌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和谐。企业是社会肌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依法纳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重大社会责任。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同时,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我们要从企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增强创造和谐的自觉性,提高创造和谐的能力,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构建和谐?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提升五种能力。
一是提升学习能力,强化和谐理念
大兴学习之风,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员工,是实现“全员增素质、全面上水平”目标,搞好企业各项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社会,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和谐思维,站在落实中央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知识型员工的培养。通过持续的学习,牢固树立“奉献清洁能源、创造和谐企业”的宗旨;形成“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企业管理理念;强化“追求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和谐意识,提高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把握和谐的灵魂,推动和谐局面的形成。
二是提升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夯实和谐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只有把生产经营搞上去,才能巩固、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员工才能安身立命、安居乐业,保持稳定,才能为顺利解决各种矛盾、创造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企业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持续发展,大胆吸纳、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才资源,培养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钻研业务知识,摸索生产规律,总结管理经验,提高经营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疑难问题和事关企业长远发展问题的本领,紧紧抓住可持续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带领员工出色完成业绩指标,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和谐根基。
三是提升统筹协调能力,适应和谐要求
统筹协调既是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管理者职责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坚持科学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管理者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统筹各方面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要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发展的新要求,用新的理念、方法和工作机制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敬业实干,而且要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在市场经济和重组改制的条件下,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这就需要兼顾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利益,在工作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处理好班子内部关系、党群干群关系,以及与各方面的关系。同时,牢固树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协调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环保、科技、人才、党群等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在融洽和谐的关系中不断前进。
四是提升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把握和谐重点
安全和稳定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我们要把安全和稳定作为创造和谐的重点抓实抓好。企业管理者要从贯彻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和对员工切实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就是政治、就是稳定、就是大局、就是人心、就是形象、就是效益,始终把安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动企业向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目标迈进,以安全保和谐。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维护企业稳定的能力。坚持思想领先、超前预防,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做好稳定工作,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开创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是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抓住和谐根本
载舟覆舟,人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民情稳、民气顺、民心齐,是和谐之根。因此,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提高民主、科学决策能力,从源头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要带着深厚感情,满腔热情地为员工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尊重员工的表达自由,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活力,使广大员工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实现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和谐。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统一,以身作则,以模范行动感染和带动员工。深入基层,倾听员工呼声,体察员工疾苦,把思想疏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聂锐等,积极推动企业和谐治理 [J];领导科学; 2007年10期
[2]刘艺,黄倩华,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江西省团校学报; 2000年01期
[3]叶久双,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06年03期
【关键词】和谐企业;构建;能力
创造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社会整体的和谐有赖于社会肌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和谐。企业是社会肌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依法纳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重大社会责任。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同时,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我们要从企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增强创造和谐的自觉性,提高创造和谐的能力,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构建和谐?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提升五种能力。
一是提升学习能力,强化和谐理念
大兴学习之风,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员工,是实现“全员增素质、全面上水平”目标,搞好企业各项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社会,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和谐思维,站在落实中央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知识型员工的培养。通过持续的学习,牢固树立“奉献清洁能源、创造和谐企业”的宗旨;形成“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企业管理理念;强化“追求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和谐意识,提高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把握和谐的灵魂,推动和谐局面的形成。
二是提升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夯实和谐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只有把生产经营搞上去,才能巩固、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员工才能安身立命、安居乐业,保持稳定,才能为顺利解决各种矛盾、创造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企业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持续发展,大胆吸纳、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才资源,培养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钻研业务知识,摸索生产规律,总结管理经验,提高经营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疑难问题和事关企业长远发展问题的本领,紧紧抓住可持续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带领员工出色完成业绩指标,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和谐根基。
三是提升统筹协调能力,适应和谐要求
统筹协调既是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管理者职责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坚持科学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管理者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统筹各方面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要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发展的新要求,用新的理念、方法和工作机制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敬业实干,而且要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在市场经济和重组改制的条件下,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这就需要兼顾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利益,在工作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处理好班子内部关系、党群干群关系,以及与各方面的关系。同时,牢固树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协调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环保、科技、人才、党群等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在融洽和谐的关系中不断前进。
四是提升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把握和谐重点
安全和稳定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我们要把安全和稳定作为创造和谐的重点抓实抓好。企业管理者要从贯彻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和对员工切实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就是政治、就是稳定、就是大局、就是人心、就是形象、就是效益,始终把安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动企业向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目标迈进,以安全保和谐。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维护企业稳定的能力。坚持思想领先、超前预防,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做好稳定工作,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开创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是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抓住和谐根本
载舟覆舟,人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民情稳、民气顺、民心齐,是和谐之根。因此,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提高民主、科学决策能力,从源头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要带着深厚感情,满腔热情地为员工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尊重员工的表达自由,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活力,使广大员工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实现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和谐。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统一,以身作则,以模范行动感染和带动员工。深入基层,倾听员工呼声,体察员工疾苦,把思想疏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聂锐等,积极推动企业和谐治理 [J];领导科学; 2007年10期
[2]刘艺,黄倩华,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江西省团校学报; 2000年01期
[3]叶久双,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