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 C D 4单抗增强抗 C D 3单抗 /IL-2活化的肿瘤特异性 T细胞的抗瘤活性

来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抗CD4mAb增强抗CD3mAb刺激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杀瘤活性的作用。方法将肿瘤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采用4种不同的方案培养:(1)单独加2×104U/LrIL-2(IL-2组);(2)单独加抗CD3mAb(抗CD3组);(3)加抗CD3mAb48h后,再加入抗CD3mAb和2×104U/LrIL-2(抗CD3+IL-2组);(4)同时加抗CD3mAb和抗CD4mAb48h后,再加入抗CD3mAb、抗CD4mAb和2×104U/LrIL-2(抗CD3+IL-2+抗CD4组)。然后分别检测4组效应细胞的增殖水平、杀瘤活性及表型。结果抗CD3+IL-2组细胞的3H-TdR掺入量在第6,12和20d,分别为:22045、13986和1931;抗CD3+IL-2+抗CD4组细胞的3H-TdR掺入量在第6、12和20d,分别为46193、31047和744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在培养12d时,抗CD3+IL-2组的细胞对FBL-3细胞株的最大杀伤率为83.6%;抗CD3+IL-2+抗CD4组细胞的最大杀伤率为91.7%。细胞表型:FACS分析表明,抗CD3+IL-2+抗CD4组培养12d的细胞,99%以上为Thy1.2+细胞,且CD4+、CD25+细胞的百分率均高于抗CD3+IL-2组。结论抗CD4mAb对抗CD3mAb刺激、IL-2诱导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和杀瘤活性具有增强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以震颤为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方法及解剖定位和微电极功能定位的价值。方法应用手术计划系统和微电极导向技术对22例病人进行丘脑腹中间核(Vim)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s, IME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探讨IMEM患眼黄斑中心凹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 (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 CTX(2 5± 1 0 )g/m2 静脉点滴 ,第 1天 ;足
为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1]和儿童十四种个性因素问卷(CPQ)对青岛市596名8~11岁儿童的个性及其家庭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引发低血钾症的机制。方法 给SD大鼠腹腔注射TMT,观察血浆钾、钠、氯及红细胞内钾的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Ca2+-AT
大动脉瘤是常见血管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和人工血管移植.近年,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特别是带膜血管内支架的开发和应用,为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
患者女,51岁。于2000年4月18日因右肝海绵状血管瘤(右后叶5cm×6cm,右前叶7cm×8cm)在外院行介入栓塞治疗,术中造影见肝左右动脉均由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动脉向血管瘤发出2条供血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生物学特性和长期生存有助于术前评估淋巴转移程度和范围,从而探讨缩小手术的合理适应证。方法分析比较520例早期胃癌的癌肿胃壁浸润深度、癌肿大小以及是否
目的:实验通过对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穹窿下器处的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变化的研究,以期证明穹窿下器可能参与脑内的免疫调节.方法: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瞟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化方法
目的: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