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一种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商业模式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许经营,是商业活动中通过约束性双边关系的缔结,以达到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经营模式。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势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生态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切实建立更有效的人与自然联结,是事关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话题。
  一、特许经营理论的发展:从分担论、风险论到委托代理论
  作为兼具市场和企业特征的混合型组织形式,特许经营的成因及其适应性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始终未形成定论。企业特许经营模式出现过几个理论假说:20世纪70年代,Caves和Murphy提出资金筹集理论1,认为特许经营是一种资金筹集的手段;同期,Rubin提出的地理分散理论2,主张特许经营可降低企业空间扩散带来的监督成本;20世纪80年代,Martin将张五常的风险分担理论应用于解释特许经营现象3,认为特许经营是总部规避经营风险的工具,故而特许经营权使用费会随着经营风险增加而增加;Mathewson和Winter则提出单项道德风险理论4,认为特许经营可以解决受许人的道德风险问题;20世纪90年代,Gallini和Lutz提出了信息发送理论5,主张通过直营店(质量信号)、加盟店(获取收益)双重分布实现分离均衡。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不断有研究证实以上基于资金、成本、风险分担等理论假设,并不能解释特许经营商业模式出现的动因及其实际效果。
  1992年,Lafontaine6在研究中指出,特许经营本质是通过设置激励契约来降低监督成本,从而预防受许人的道德风险,此即双向道德风险理论。按照双向道德风险理论,特许经营模式的多种激励和成本节约,可以推动企业实现商业效率提升的目的。双向道德风险理论将资金、风险等要素整合进入激励、成本等变量,模型更具解释力,很长一段时间被用作特许经营研究的理论工具。2000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阐释特许经营,如果企业所有者让渡部分经营权力给受许企业(受许人),受许企业会成为经营成果的剩余索取者,这消除或减少了代理成本,从而有效解决企业内部代理的问题。虽然委托-代理理论无法用于解释所有权股份公司和控制权股份公司的特许经营,但适用于多数特许经营模式,尤其是委托主体是政府的特许经营模式。
  二、生态旅游的特许经营模式:政府特许经营与商业特许经营
  根据委托-代理关系的差异,生态旅游特许经营分为两大类,即政府特许经营和商业特许经营。生态旅游的政府特许经营模式,指政府为提高公众利益,通过竞争程序吸收社会资本作为受让人,依法授权其在政府管控下开展规定期限、性质、范围和数量的生态旅游活动,提供高质量生态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管理过程7。生态旅游的商业特许经营模式,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生态旅游企业,以合同方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受许人)的过程,受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模式下开展生态旅游经营,并依法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的活动。
  根据目标、空间范围、主体和主体关系,生态旅游的政府特许经营模式与商业特许经营模式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许可目标不同。生态旅游的政府特许经营模式是以满足人民群眾公共利益,为公众提供住宿、餐饮、自然体验等高质量、非基本性的生态旅游公共产品为目标;生态旅游的商业特许经营模式则是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达到生态旅游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所提供生态旅游产品不具备公共产品属性。
  二是许可主体不同。生态旅游政府特许经营的特许人是自然公园、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及相关遗产地的管理主体;而商业特许经营的特许人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识、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
  三是空间范围不同。生态旅游的政府特许经营具有地域性,空间范围与许可主体的行政管辖范围高度一致,范围多为自然公园、国家公园及相关保护地、自然遗产地的管理边界;而生态旅游商业特许经营的地域范围则通过特许人和受许人双方合同约定,不受行政管理边界的限制。
  四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关系不同。政府特许经营属于公法领域,特许人与受许人是行政合同约束下的平等主体关系、监管人与被监管人关系;而商业特许经营属于私法领域,是民商法调整的范围,是民事合约束同下的平等主体关系。
  三、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旅游特许经营实现路径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历程较短,生态旅游企业总体发育迟缓,且普遍具有小、散、弱的特征。历史上,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遗产地因大众旅游发展带来生态环境下滑、产品质量低下以及多头治理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推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国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势必将成为建立人与自然联结的重要通道,生态旅游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现阶段亟须科学利用特许经营这一管理工具,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业态引导,扶持生态旅游企业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出台税收减免、补贴、奖励以及特许经营权使用费减免等激励政策,为生态旅游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科普类、自然体验类等提高国民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意识具有突出意义的经营业态应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和特许经营优先权。
  二是完善立法体系,突破政府特许经营的体制障碍。目前,我国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人的中央政府,不具备完整的自然资产处置权力,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及相关遗产地生态旅游的政府特许经营机制仍存在体制障碍。应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等相关立法的进程,尽快明确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具体代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探索落实委托省级和市(地)级政府代理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资源清单和监督管理制度,尽快推进完成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机制顶层设计,为生态旅游特许经营提供立法保障。
  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品牌战略。突破将品牌授权仅限于商业特许经营的现状,同时将品牌授权纳入政府特许经营范畴,形成一般许可、活动许可、品牌授权构成的生态旅游政府特许经营类型体系。推动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品牌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生态旅游发展质量监督机制,实现我国生态旅游产品标准的国际互认。
  四、生态旅游特许经营研究的新方向
  识别、解构与理解不同特许经营机制及其效应,发现关键矛盾、关键问题、关键机理,特别是委托代理理论在生态旅游特许经营研究的应用与发展、不同特许经营模式对生态旅游发展质量的影响机理、生态旅游企业成长与特许经营机制的关系等,是当前生态旅游特许经营机制研究亟须破解的问题。
  (第一作者系该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该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1-06-15)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办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高校作为人才孵化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对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深度探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0-4;
摘 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市场潜力较大,并且当前居民物质条件有所提升,更注重个人日常娱乐,因此旅游行业颇受关注。针对旅游业发展国家已出台各项扶持政策,旅游行业发展态势良好。而导游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向导,是旅游行程的设计者及安排者,更是组织者,因此为让游客感受良好的服务质量及服务状态,导游应端正个人态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使导游与游客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多样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网络
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旅游业的整体响应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提出要“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
摘 要:本文以开封市为例,综合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方面,分析开封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环境以及现状,构建SWOT-PEST分析矩阵,由此发现开封市文旅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并针对如何实现文旅融合转型升级提出发展型、扭转型、多样化、防御型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SWOT-PEST分析;发展对策;开封市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
引用格式:卫银栋, 徐英, 谢彦君. 西藏徒步旅游中的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 一種通过仪式[J]. 旅游学刊, 2021, 36(9): 28-45. [WEI Yindong, XU Ying, XIE Yanjun. Situational experience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on Tibet’s hiking trails: A rite of p
摘 要:“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多数省份“3+4”项目的首批试点专业。本文基于重庆旅游管理专业“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出内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关键词:旅游管理;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0-4;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重庆市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民宿行业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对民宿群落及乡土文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由此催生出了更具地域性、特色性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而随着时下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样化演变,民宿产业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态势与考验。因此,要立足当前乡村社会的发展现状,围绕延伸旅游产业链、更新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乡土文化质感等创新现有的民宿旅游运作样式,逐步构建集群化产业形态,从而有效助
摘 要:我国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城市文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得到迅速发展,本文立足于城市地域文化的深入探索与挖掘,分析如何更好地表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并进行创新设计,并对城市文创发展中文化创意及其产品现实需求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城市旅游的文化效益与内涵。  关键词:城市文创;地域文化;设计表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一、文创产品的发展  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融入创意,再
黄河咆哮万里,在山东省东营市涌入蔚蓝的渤海湾,河海交汇的壮美景观,恰如一幅绚丽的画卷。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年均输沙量达到16亿 t,其中有10亿 t左右淤积在黄河入海口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最年轻、发展最快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  黄河每年携沙造陆最高达20 km2,海岸线最大推进达2.21 km,“沧海桑田”的典故在这里得到最真实的体现。这里因黄河而孕育的大片湿地,由夏之翠绿到秋之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