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青春期是人生的花季,成长中的少男少女好似春天的花朵,生机勃勃,芬芳美丽。
然而,花季并非总是阳光明媚,当孩子们身心发育突然加速,他们的脑子里也会装进越来越多的问题,茫然与烦恼就可能会不期而至。再加上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信息铺天盖地扑来,对中高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冲击。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有自我转化、自我提高的能力。因此当许许多多中高段的小学生进入青春前期或青春期时,教师应该呵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指导他们的行为,保护他们的安全,让孩子们自然、流畅地奏响青春前奏曲,愉快地享受生命的春天,走向健康成熟的人生。
一、“打开天窗说亮话”——创设清澈明朗的班级心理氛围
班里有个小书库,里面都是半年前学生和家长募捐来的各种各样的书籍,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四年级的一个课间,班里调皮的小男孩突然很神秘地对我说:“我们班的小书库里有本黄色书!”“是啊是啊!里面有女人的裸体画,恶心死了!”一旁的小胖撅着嘴一脸愤慨地补充道。在一阵唏嘘声中,我顺着他们的指点翻开了这本书,原来这是一本介绍外国艺术的彩绘精装书,上面还有几幅外国著名画家的人体油画。我看着,内心忍俊不禁,但什么也没说,这时刚好上课铃响了。
回到办公室,我暗暗地笑了很久,因为这些孩子即将“长大”,即将接受青春的“洗礼”。我意识到四年级的儿童(也应该可以称之为青少年了)步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原因,性意识骤然萌发,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他人的身体,会对男人、女人的性特征特别敏感,对裸体会情不自禁地好奇。可是懵懂纯洁的他们往往把这些视为色情和淫秽,这表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谴责意识。
对他们的这一反应感到欣喜之余,我对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又犯难了。把这本书拒之门外就是闭塞了他们心中的那扇青春之门。我若无其事地把这本书带回了教室,故作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这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带着正确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裸体艺术。或许我们会为这艺术的魅力所惊叹、折服。话匣子打开了,我还对学生谈到了以前在读师范时学到的人体艺术的欣赏知识。学生听得很认真,事后再也没有关于裸体画的风波了,有时看到学生在翻看那本书,也是一脸的坦然。我想如果那时过于含蓄、隐晦地跟学生聊这个话题,只能让他们增加对人体和性的神秘感,与其这样,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大大方方地告诉他们相关的知识,引导他们直面这个话题。
上了五年级,由于女生相对男生发育早,学校卫生室统一在阶梯教室给整个年级的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班主任在教室带领男生自学。女生被神秘地带入阶梯教室了,有几个好奇的男生就问我,她们干嘛去了。我告诉他们医务室的老师对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那什么时候对我们进行青春期教育呢?”一男生很认真地问。“这个嘛……可能你们男生比女生发育晚些,青春期教育也要延迟一些吧!”我想当然地回答道。在40分钟自修时间里,有几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三番两次去上厕所(厕所就在阶梯教室边上),回来后又神秘兮兮地冲我笑笑。我马上会意他们的小脑瓜子里在想些什么了。过了几周,总有几个男生天真地来问我:“男生什么时候进行青春期教育啊?”
面对他们求知若渴的心理,我对全班进行了一次青春期生理健康课教育,男女生一起上。在课堂上,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解了人的出生以及青春期是怎么一回事,平静地告诉他们遗精、初潮是人长大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且还告诉他们在青春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整堂课,我丝毫没有遮掩,甚至还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也没有丝毫羞涩回避,而且参与性很高,其中一个男孩子还郑重其事地把从受精卵的形成到人的出生过程讲得头头是道,让我为他们能坦然面对这个话题而感到自豪。
虽然现在的师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但很多少男少女对性早熟还是晚熟特别敏感,往往产生不必要的顾虑。这种顾虑大约分为两个阶段:发育开始时,男孩和女孩都害怕自己的身体发育冒尖,他们会对身体的变化感到害羞,生怕别人取笑自己,比如一些发育早的女生在夏天穿单衫的时候往往会故意佝着背;随着大多数同龄人的发育成熟,他们才会不再紧张,变得十分坦然。但这时,不少人又开始害怕自己掉队,跟不上同龄人的水平了,比如一些男孩子到了高段,眼看着身边的同学迅速拔高,而自己却生长缓慢。总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特别容易发生“早熟”或“晚熟”的忧虑,这时不仅要单独找他们谈话给予鼓励自信,而且还可以在班中营造一种自然而然的氛围,不必因此恐惧、担忧,这样会使孩子正确地看待生活,以更大的热情面对生活。
二、“将活力进行到底”——让班级充满快乐成长的气息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和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不稳定,常被一些矛盾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的矛盾等等,而且,青少年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增多,群体意识增强,但青少年中流行的价值观念、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规范,往往与成人社会价值观念、学校正式群体的规范相冲突,使得青少年无所适从,对自己的身份迷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渐渐进入青春期,精神和体力充沛,就像一个个小老虎似的,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如果这个劲使得不够得当,就会有一定的危害性,对班级管理或是对其本人而言都是不利的。这时就可以组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及身上那股“使不完的劲”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上来。
渐渐长大的孩子开始追星了,一般来说师长都会谈此色变。青少年喜欢追星的原因,主要是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另外,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对异性感兴趣,通常将明星当成自己的“梦中情人”,也有一些青少年羡慕明星,梦想自己将来成为跟明星一样受人尊敬的能人。家长和老师不应强制性地制止孩子的追星行为,而应该努力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跟他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因此对于孩子追星,不要大惊小怪,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师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们分析到底喜欢明星什么,从他们身上找到可以借鉴的优点。
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和体力都很充沛,所以到了中高段,总会有学生吵架甚至打架的事情发生。其实,可以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多组织一些班会活动、体育竞赛等综合实践活动。我所带的班在毕业前夕,由于要迎接毕业考试,没有充足的时间组织丰富的活动了。但孩子们总会在玩耍的时候不经意间“惹”出点事情来,为了让他们的精力有所转移,但又能让他们感兴趣,在课间得到放松,我买了四只小鸡养在教室里。果然,学生在课间观察、喂养小鸡,不亦乐乎,“惹是生非”的事情也少了。用适当的途径,把学生充沛的精力转化为活力,可以让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学生身上的能量得到更好的释放,让班集体充满快乐成长的气息。
三、“我的情感我做主”——引领学生顺利度过情感风暴
“低段的小学生是一队一队的,中段的小学生是一堆一堆的,高段的小学生是一对一对的。”这是部分学生对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颇具幽默的描述。需解释的是,高段的小学生“一对一对”大多指的是同性伙伴之间的交往。这些现象比较诙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前后的交际状况。
一般来说,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态度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异性疏远期、异性吸引期和异性眷恋期。在小学高段,多数出现的是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加快了,到了高段,有部分孩子也会出现异性吸引期的现象。这时候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情绪: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少男少女喜爱表现自己,吸引异性的目光。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以赢得女孩的好感和赞许;女孩则开始注意修饰打扮,以引来男孩的注意和欣赏。
我带的班在五年级下的时候,男女学生个子都如雨后春笋般窜得很快。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向我倾诉道:“不知为什么,我现在一下课就喜欢站到走廊靠窗台的地方,喜欢别人看着我。”也正是这段期间,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成绩滑坡得非常厉害。这时候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我赢得她的信赖,我告诉她这是进入青春期的正常表现,只不过有些人反应强烈些罢了,不必因此感到难过,我还告诉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调整好心情,把现阶段精力的重心放在学习上等等,再加上平时的不断激励,终于让她走出了青春期的“阴霾”。
班里长得帅气,但成绩平平的小钧在六年级时竟然跟别的同学说他喜欢上班里一女生了。他的表达方式也很奇特:下课请求其他同学去拉一下这个女生的辫子或是去拿她的书本等等,以引起女生对他的注意。女生从其他同学那里得知后,恐慌地来向我求助。这时如果找来小钧批评一通,再强硬地要求他不去想或不去做那些“荒唐”的事,效果肯定适得其反。了解整个情况后,我建议他在平时多与异性同学广泛交往,而不要过早地陷入与某位异性同学的单独特殊亲密关系中,以免“作茧自缚”,孤立自己,失去在集体交往中获益的机会。
小钧这样的心理对于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是十分正常的反应。由于生理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如果这时只堵不疏,可能会使学生形成有碍健康成长的不良“心结”。为了让全班学生能自然、愉快地度过这一特定时期的情感风暴,老师应该建议学生多读些有趣的文艺作品,多参加集体的娱乐活动,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放松容易紧张和疲劳的神经。平时要多与家长或老师、同学聊天,把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告诉他们,以求得关心与指导。
以上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青春前期的小插曲,这所有的插曲都标志着他们在一步一步地向青春逼进,我打心底为他们感到骄傲。作为班主任,我将协助他们悄悄奏响青春前奏曲,让他们用健康的心态迎接成人的开始!
(淅江杭州学军小学 俞剑维)
然而,花季并非总是阳光明媚,当孩子们身心发育突然加速,他们的脑子里也会装进越来越多的问题,茫然与烦恼就可能会不期而至。再加上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信息铺天盖地扑来,对中高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冲击。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有自我转化、自我提高的能力。因此当许许多多中高段的小学生进入青春前期或青春期时,教师应该呵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指导他们的行为,保护他们的安全,让孩子们自然、流畅地奏响青春前奏曲,愉快地享受生命的春天,走向健康成熟的人生。
一、“打开天窗说亮话”——创设清澈明朗的班级心理氛围
班里有个小书库,里面都是半年前学生和家长募捐来的各种各样的书籍,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四年级的一个课间,班里调皮的小男孩突然很神秘地对我说:“我们班的小书库里有本黄色书!”“是啊是啊!里面有女人的裸体画,恶心死了!”一旁的小胖撅着嘴一脸愤慨地补充道。在一阵唏嘘声中,我顺着他们的指点翻开了这本书,原来这是一本介绍外国艺术的彩绘精装书,上面还有几幅外国著名画家的人体油画。我看着,内心忍俊不禁,但什么也没说,这时刚好上课铃响了。
回到办公室,我暗暗地笑了很久,因为这些孩子即将“长大”,即将接受青春的“洗礼”。我意识到四年级的儿童(也应该可以称之为青少年了)步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原因,性意识骤然萌发,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他人的身体,会对男人、女人的性特征特别敏感,对裸体会情不自禁地好奇。可是懵懂纯洁的他们往往把这些视为色情和淫秽,这表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谴责意识。
对他们的这一反应感到欣喜之余,我对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又犯难了。把这本书拒之门外就是闭塞了他们心中的那扇青春之门。我若无其事地把这本书带回了教室,故作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这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带着正确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裸体艺术。或许我们会为这艺术的魅力所惊叹、折服。话匣子打开了,我还对学生谈到了以前在读师范时学到的人体艺术的欣赏知识。学生听得很认真,事后再也没有关于裸体画的风波了,有时看到学生在翻看那本书,也是一脸的坦然。我想如果那时过于含蓄、隐晦地跟学生聊这个话题,只能让他们增加对人体和性的神秘感,与其这样,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大大方方地告诉他们相关的知识,引导他们直面这个话题。
上了五年级,由于女生相对男生发育早,学校卫生室统一在阶梯教室给整个年级的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班主任在教室带领男生自学。女生被神秘地带入阶梯教室了,有几个好奇的男生就问我,她们干嘛去了。我告诉他们医务室的老师对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那什么时候对我们进行青春期教育呢?”一男生很认真地问。“这个嘛……可能你们男生比女生发育晚些,青春期教育也要延迟一些吧!”我想当然地回答道。在40分钟自修时间里,有几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三番两次去上厕所(厕所就在阶梯教室边上),回来后又神秘兮兮地冲我笑笑。我马上会意他们的小脑瓜子里在想些什么了。过了几周,总有几个男生天真地来问我:“男生什么时候进行青春期教育啊?”
面对他们求知若渴的心理,我对全班进行了一次青春期生理健康课教育,男女生一起上。在课堂上,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解了人的出生以及青春期是怎么一回事,平静地告诉他们遗精、初潮是人长大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且还告诉他们在青春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整堂课,我丝毫没有遮掩,甚至还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也没有丝毫羞涩回避,而且参与性很高,其中一个男孩子还郑重其事地把从受精卵的形成到人的出生过程讲得头头是道,让我为他们能坦然面对这个话题而感到自豪。
虽然现在的师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但很多少男少女对性早熟还是晚熟特别敏感,往往产生不必要的顾虑。这种顾虑大约分为两个阶段:发育开始时,男孩和女孩都害怕自己的身体发育冒尖,他们会对身体的变化感到害羞,生怕别人取笑自己,比如一些发育早的女生在夏天穿单衫的时候往往会故意佝着背;随着大多数同龄人的发育成熟,他们才会不再紧张,变得十分坦然。但这时,不少人又开始害怕自己掉队,跟不上同龄人的水平了,比如一些男孩子到了高段,眼看着身边的同学迅速拔高,而自己却生长缓慢。总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特别容易发生“早熟”或“晚熟”的忧虑,这时不仅要单独找他们谈话给予鼓励自信,而且还可以在班中营造一种自然而然的氛围,不必因此恐惧、担忧,这样会使孩子正确地看待生活,以更大的热情面对生活。
二、“将活力进行到底”——让班级充满快乐成长的气息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和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不稳定,常被一些矛盾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的矛盾等等,而且,青少年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增多,群体意识增强,但青少年中流行的价值观念、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规范,往往与成人社会价值观念、学校正式群体的规范相冲突,使得青少年无所适从,对自己的身份迷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渐渐进入青春期,精神和体力充沛,就像一个个小老虎似的,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如果这个劲使得不够得当,就会有一定的危害性,对班级管理或是对其本人而言都是不利的。这时就可以组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及身上那股“使不完的劲”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上来。
渐渐长大的孩子开始追星了,一般来说师长都会谈此色变。青少年喜欢追星的原因,主要是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另外,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对异性感兴趣,通常将明星当成自己的“梦中情人”,也有一些青少年羡慕明星,梦想自己将来成为跟明星一样受人尊敬的能人。家长和老师不应强制性地制止孩子的追星行为,而应该努力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跟他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因此对于孩子追星,不要大惊小怪,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师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们分析到底喜欢明星什么,从他们身上找到可以借鉴的优点。
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和体力都很充沛,所以到了中高段,总会有学生吵架甚至打架的事情发生。其实,可以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多组织一些班会活动、体育竞赛等综合实践活动。我所带的班在毕业前夕,由于要迎接毕业考试,没有充足的时间组织丰富的活动了。但孩子们总会在玩耍的时候不经意间“惹”出点事情来,为了让他们的精力有所转移,但又能让他们感兴趣,在课间得到放松,我买了四只小鸡养在教室里。果然,学生在课间观察、喂养小鸡,不亦乐乎,“惹是生非”的事情也少了。用适当的途径,把学生充沛的精力转化为活力,可以让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学生身上的能量得到更好的释放,让班集体充满快乐成长的气息。
三、“我的情感我做主”——引领学生顺利度过情感风暴
“低段的小学生是一队一队的,中段的小学生是一堆一堆的,高段的小学生是一对一对的。”这是部分学生对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颇具幽默的描述。需解释的是,高段的小学生“一对一对”大多指的是同性伙伴之间的交往。这些现象比较诙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前后的交际状况。
一般来说,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态度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异性疏远期、异性吸引期和异性眷恋期。在小学高段,多数出现的是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加快了,到了高段,有部分孩子也会出现异性吸引期的现象。这时候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情绪: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少男少女喜爱表现自己,吸引异性的目光。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以赢得女孩的好感和赞许;女孩则开始注意修饰打扮,以引来男孩的注意和欣赏。
我带的班在五年级下的时候,男女学生个子都如雨后春笋般窜得很快。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向我倾诉道:“不知为什么,我现在一下课就喜欢站到走廊靠窗台的地方,喜欢别人看着我。”也正是这段期间,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成绩滑坡得非常厉害。这时候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我赢得她的信赖,我告诉她这是进入青春期的正常表现,只不过有些人反应强烈些罢了,不必因此感到难过,我还告诉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调整好心情,把现阶段精力的重心放在学习上等等,再加上平时的不断激励,终于让她走出了青春期的“阴霾”。
班里长得帅气,但成绩平平的小钧在六年级时竟然跟别的同学说他喜欢上班里一女生了。他的表达方式也很奇特:下课请求其他同学去拉一下这个女生的辫子或是去拿她的书本等等,以引起女生对他的注意。女生从其他同学那里得知后,恐慌地来向我求助。这时如果找来小钧批评一通,再强硬地要求他不去想或不去做那些“荒唐”的事,效果肯定适得其反。了解整个情况后,我建议他在平时多与异性同学广泛交往,而不要过早地陷入与某位异性同学的单独特殊亲密关系中,以免“作茧自缚”,孤立自己,失去在集体交往中获益的机会。
小钧这样的心理对于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是十分正常的反应。由于生理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如果这时只堵不疏,可能会使学生形成有碍健康成长的不良“心结”。为了让全班学生能自然、愉快地度过这一特定时期的情感风暴,老师应该建议学生多读些有趣的文艺作品,多参加集体的娱乐活动,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放松容易紧张和疲劳的神经。平时要多与家长或老师、同学聊天,把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告诉他们,以求得关心与指导。
以上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青春前期的小插曲,这所有的插曲都标志着他们在一步一步地向青春逼进,我打心底为他们感到骄傲。作为班主任,我将协助他们悄悄奏响青春前奏曲,让他们用健康的心态迎接成人的开始!
(淅江杭州学军小学 俞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