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南京市农村、郊区、城市小学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诚实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小学生对诚实的认识、诚实情感、诚实教育环境、诚实行为四个方面着重分析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结果显示,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氛围相关,小学生诚实品质随着道德认知与情感的发展对其同伴、家庭成员、教师的诚实行为认识发生明显变化,农村与城市小学生诚实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建议家庭、学校教育充分认识小学生诚实发展规律,不要做抽象的诚实道德规则灌输,营造宽松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氛围,并注重引导小学生形成诚实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小学生;诚实教育;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40-05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1]为了客观全面了解信息社会背景下小学生诚实品质发展规律,明确小学生诚实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诚实教育的效果,笔者在南京市小学发放调查问卷1345份,回收134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1345份,有效率100%,属于有效问卷。问卷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小学生诚实品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从小学生诚实认知与情感角度看,小学生内心崇信诚实,有不诚实行为之后感到羞愧
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其主要监护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孩子,从孩子懂事开始就教育其要诚实,不许说谎、欺骗。无论是家庭主要监护人,还是学校都非常强调对孩子的诚实教育,但现实中人们总是非常主观地认为诚实教育效果差。我们习惯于无意识地存在一种假设:通过教育可以让不诚实的孩子变得诚实,改变其不诚实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实际上,儿童在早期及小学阶段,内心是非常崇拜诚实的,如果偶尔有不诚实的行为,他们会感到非常羞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内心崇拜诚实品质,对于“内心是否崇拜诚实”这一问题,回答“非常崇拜”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71.3%,回答“有时会崇拜”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9%,累计百分比为90.3%。(见表1)
对“欺骗别人是否感到羞愧”这一问题,回答 “会”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85.5%,回答“有时会”的小学生百分比为8.8%,累计百分比为94.3%。(见表2)
(二)从小学生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氛围看,家庭与学校教育严格,过于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批评教育为主,导致小学生通过说谎逃避惩罚
大多数孩子会说谎,都是为了避免丢脸和受到惩罚,而不是为了捉弄别人。过于强烈地惩罚这些规避的行为,会让孩子陷入不诚实的怪圈。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性格总是会被攻击,他们很快就会在心理上罩上一层保护性盔甲,用谎言来面对周遭环境。孩子生活在说谎就会受到重罚的威胁下,只会成为更高端的骗子。[2]本次调查中,对“父母是否批评自己”这一问题,回答“不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3%,回答“有时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5%,回答“经常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4.3%,回答“经常批评且很严厉”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7.4%。(见表3、表4)表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仍然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对“父母最关心自己什么”这一问题,回答父母最关心“考试成绩”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52.1%,回答最关心“思想品德”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5.4%,回答最关心“师生关系”、“是否得到表扬”等这些高度影响孩子认知与行为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分别只有8.1%和4.4%。(见表5)
对“做错事因怕而说谎”这一问题,回答“经常”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0%,回答“有时”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3.8%,同时因为规避评价而选择“记不清”的小学生占比13.1%,累计有效百分比为50.9%,也就是说已有超过半数的小学生会因为害怕、想躲避惩罚等而发生不诚实行为。(见表6)
(三)从小学生重要他人的榜样作用看,小学生的重要他人父母、教师言行一致的榜样作用非常好
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生心里,自己的父母、老师基本上是言行一致的。譬如,“父母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这一问题,回答父母“大部分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9.4%,回答“全部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6.1%,累计百分比为85.5%;“老师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这一问题,回答老师 “通常能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77.6%,回答“有时能”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4.9%,累计百分比为92.5%。(见表7、表8)
(四)从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看,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比较普遍,但在有成就动机的情况下依然会有不诚实行为
道德行为亦称伦理行为,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泛指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各种举动和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小学生的诚实行为属于道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比较普遍,如“弄坏别人东西之后怎么办”,回答“主动告知并道歉”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达94.9%。(见表9)
如“老师误判了卷子之后怎么办”,回答“主动找老师改过来”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达88.9%。(见表10)
但是,在生活中,小学生在受其成就动机影响时,会存在不诚实行为。如回答“班级同学会抄袭作业”的小学生累计百分比达50.2%,超过半数,农村地区小学生抄作业行为更多一些。(见表11)
关键词:小学生;诚实教育;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40-05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1]为了客观全面了解信息社会背景下小学生诚实品质发展规律,明确小学生诚实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诚实教育的效果,笔者在南京市小学发放调查问卷1345份,回收134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1345份,有效率100%,属于有效问卷。问卷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小学生诚实品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从小学生诚实认知与情感角度看,小学生内心崇信诚实,有不诚实行为之后感到羞愧
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其主要监护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孩子,从孩子懂事开始就教育其要诚实,不许说谎、欺骗。无论是家庭主要监护人,还是学校都非常强调对孩子的诚实教育,但现实中人们总是非常主观地认为诚实教育效果差。我们习惯于无意识地存在一种假设:通过教育可以让不诚实的孩子变得诚实,改变其不诚实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实际上,儿童在早期及小学阶段,内心是非常崇拜诚实的,如果偶尔有不诚实的行为,他们会感到非常羞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内心崇拜诚实品质,对于“内心是否崇拜诚实”这一问题,回答“非常崇拜”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71.3%,回答“有时会崇拜”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9%,累计百分比为90.3%。(见表1)
对“欺骗别人是否感到羞愧”这一问题,回答 “会”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85.5%,回答“有时会”的小学生百分比为8.8%,累计百分比为94.3%。(见表2)
(二)从小学生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氛围看,家庭与学校教育严格,过于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批评教育为主,导致小学生通过说谎逃避惩罚
大多数孩子会说谎,都是为了避免丢脸和受到惩罚,而不是为了捉弄别人。过于强烈地惩罚这些规避的行为,会让孩子陷入不诚实的怪圈。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性格总是会被攻击,他们很快就会在心理上罩上一层保护性盔甲,用谎言来面对周遭环境。孩子生活在说谎就会受到重罚的威胁下,只会成为更高端的骗子。[2]本次调查中,对“父母是否批评自己”这一问题,回答“不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3%,回答“有时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5%,回答“经常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4.3%,回答“经常批评且很严厉”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7.4%。(见表3、表4)表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仍然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对“父母最关心自己什么”这一问题,回答父母最关心“考试成绩”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52.1%,回答最关心“思想品德”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5.4%,回答最关心“师生关系”、“是否得到表扬”等这些高度影响孩子认知与行为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分别只有8.1%和4.4%。(见表5)
对“做错事因怕而说谎”这一问题,回答“经常”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0%,回答“有时”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3.8%,同时因为规避评价而选择“记不清”的小学生占比13.1%,累计有效百分比为50.9%,也就是说已有超过半数的小学生会因为害怕、想躲避惩罚等而发生不诚实行为。(见表6)
(三)从小学生重要他人的榜样作用看,小学生的重要他人父母、教师言行一致的榜样作用非常好
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生心里,自己的父母、老师基本上是言行一致的。譬如,“父母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这一问题,回答父母“大部分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9.4%,回答“全部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6.1%,累计百分比为85.5%;“老师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这一问题,回答老师 “通常能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77.6%,回答“有时能”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4.9%,累计百分比为92.5%。(见表7、表8)
(四)从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看,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比较普遍,但在有成就动机的情况下依然会有不诚实行为
道德行为亦称伦理行为,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泛指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各种举动和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小学生的诚实行为属于道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比较普遍,如“弄坏别人东西之后怎么办”,回答“主动告知并道歉”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达94.9%。(见表9)
如“老师误判了卷子之后怎么办”,回答“主动找老师改过来”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达88.9%。(见表10)
但是,在生活中,小学生在受其成就动机影响时,会存在不诚实行为。如回答“班级同学会抄袭作业”的小学生累计百分比达50.2%,超过半数,农村地区小学生抄作业行为更多一些。(见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