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养生保健 6类人群不宜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桑拿有助预防心血管等疾病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今年刊登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提示蒸桑拿或许可以改善血管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研究人员调查了约2300名平均年龄50岁的芬兰人蒸桑拿的频率。最少的是一周洗1次,最多的是每天都洗。在近20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一周洗1次桑拿的人死于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一周至少洗4次桑拿人的近2倍。不经常洗桑拿的人死于其他疾病的几率也更高。每次蒸桑拿的时间也和疾病有关系,蒸桑拿超过19分钟的人比少于11分钟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低。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亚里·劳卡宁博士说,高温高湿或许使心血管系统发生有益的生理变化,但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确定蒸桑拿是如何延年益寿的。
  6类人群不宜蒸桑拿
  蒸桑拿虽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不等于为了延年益寿就一定要去经常蒸桑拿。比如有的人靠蒸桑拿来出汗,实际上,这都只是肌肤浅表层在出汗,不属于身体主动出汗。一般来说,通过运动出的汗才是真正深层的、健康的、由内向外的出汗。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还有助于保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顺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宜进行蒸桑拿。
  心脏病患者 蒸桑拿时,由于体力消耗较大,血液循环加剧,加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荷,容易造成供血不足,出现心力衰竭等。
  脑血栓或高血压患者 由于外部较强的热刺激,会使人体内血流加速,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骤增,当血流通过脑血栓或高血压患者某些局部病变处时,极易造成血管破裂而发生意外。
  癫痫病患者 由于癫痫病患者发病通常与大脑缺氧或是与体内某些运行机制紊乱有关,而蒸桑拿时,大量的水蒸气被吸入体内,使得体内含氧量下降,加之机体排出的汗液增多,电解质平衡容易被打乱,极易诱发癫痫病发作。
  孕妇 蒸桑拿由于大量排汗,体内微循环速度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孕妇会出现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昏厥现象,对于高月龄的孕妇尤应注意避免。
  酗酒者 大量饮酒后会使脑神经系统的支配功能显著下降。若立即蒸桑拿,在酒精的作用下,酗酒者不但会形成更大的排汗量致使失水虚脱,同时还易造成神经系统障碍而发生意外。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大病初愈者及儿童 也不宜进行桑拿浴。
  此外,在洗桑拿浴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空腹进行洗浴,以免发生低血糖性昏厥。
  (2)在桑拿浴室不要停留时间过长,一般每次以10分钟以内为宜。
  (3)洗浴前后最好饮用些含钠、钾离子的饮料或含糖淡盐水,以补充机体过分消耗的水分、盐分和能量,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4)洗浴完毕起身动作不能过快过猛,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适当休息后再缓慢起身。
  (5)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洗浴时最好有人陪伴。
其他文献
谁都害怕与鼾声大作的人同室而居,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将一夜难眠。难怪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要说这样的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当然,这位宋朝开国皇帝的话中包含着别的意思。  ·打鼾的原因·  熟睡而发的鼻息声谓之鼾。打鼾又叫打呼噜。  专家发现,打鼾的人,其鼾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来愈大。喝酒的人鼾声会更加响些。美国科学家在2003年声称:圆形脑袋的人比长瘦形脑袋的人爱打鼾。人们还知道肥胖者也易频打
期刊
圣人言“五十而知天命”,鄙人今年也届知天命之年。不久前,一年一度的体检结果出来了,在“体检综述”一栏中如是描述:  体重:超重  眼科(外眼、眼底):近视眼底改变  耳鼻喉科:鼻中隔偏曲  肝、胆、胰、脾、肾B超:肝内钙化灶……  问题还真不少。虽说我喜爱打乒乓球,坚持运动不止,但肉体这架机器的老化趋势,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和肉体相反的是,我觉得自己的精神活动日趋活跃,充
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为心脏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心脏区域性的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心脏失去跳动的动能,便会停跳,从而引发猝死。之前网上曾有这样一种说法“胸痛20分钟不缓解可能是心梗”,这是有道理的,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一般来说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心绞痛,濒死的疼痛,压迫感,持续5~15分钟以上,也有人会伴有
“倔老”这一称呼人们都很熟悉,“孝顺”这一词语大家也不陌生。  进入老年,人生的内内外外, 有形的、无形的、有色的、无色的,一切的一切都时时刻刻地在变化:人老珠黄、肌肉萎缩、皮肤起皱、关节僵硬……这些是衰老的表现,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而且,不少老年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很“倔”,故有“倔老”之说。相比之下,男性比女性更倔,“倔老头”之闻名于坊间、记述于书刊也就不足为怪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