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食管后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422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施行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上干或下干.将健侧C7神经前后股在进入外、后侧束之前切断,向上游离至近椎间孔处,尽量延长其长度.切断患侧锁骨,充分游离下干,必要时切断下干后股.健侧C7神经翻转后可达患侧胸锁乳突肌内侧间隙.在此间隙内7例健侧C7神经断端距患侧臂丛上干或C5、6神经距离为4.0~7.5 cm,平均6.0 cm,移植一段神经桥接予以修复.11例健侧C7神经与臂丛下干或C8、T1神经直接缝合.结果 临床治疗18例,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短未统计在内.10例患者术后随访12~33 个月,4例修复上干者,其中3例肩外展肌肌力M3,肩外展45°,屈肘肌力M3,肘关节屈曲30°.6例修复下干者,尚无屈指动作恢复.结论 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可行的,其优点是缩短了健侧C7神经到靶器官的距离,减少一个神经缝合口,提高了神经功能恢复的质量。

其他文献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已经得到同道的公认.我们认为术中正确判断及处理血管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我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MVD治疗HFS 148例,现主要讨论术中提高疗效的相关因素。
期刊
期刊
期刊
自1992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应用第二趾节段组织桥接再植手指6例6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6例6指,男4例,女2例;年龄19~30岁;均为冲床等机器挤伤.示指1例,中指2例,环指2例,小指1例.均为近、中节节段组织缺损伴有近侧指间关节缺损,3例于断指尺侧或桡侧留有宽为0.2-0.5 cm的皮条,3例断指末节无血运.均急诊手术修复。
期刊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血管粘接吻合的方法,并观察在体通畅情况.方法 设计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血管内置速溶中空支架和密封剂,选择兔颈总动脉,进行血管端端直接粘接吻合,将所得的吻合口与传统缝合的进行比较,从手术操作、大体外观和力学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观察了血管粘接吻合口通畅后中远期的变化(5个月),并对血管粘接吻合口进行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直接粘接组显著短于缝合组(P<O.0
期刊
目的 报道应用改良躅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时将皮瓣近端向第一、二趾间隙延伸,回流静脉选取(足母)趾腓侧与第二趾胫侧共干后静脉及其近端以扩大皮瓣切取面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创面选择加压打包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用短腿石膏托固定,并按显微外科常规处理.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术后24 h内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解除.13例获得2个月~1年随访,手功能
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带血供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移位骨折32例,其中采用缝匠肌骨瓣移植22例,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I/R)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采用SABC法观察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表达规律.结果 SABC法观察显示Bcl-2在缺血再灌注后4 h有少量表达,24 h达峰值,7
目的 探讨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 收治交通事故致伤的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关节外露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11 cm×6 em,最大17 cm×6 cm;全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吻合2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足背动、静脉吻合1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2例.移植皮瓣面积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