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目的:观察肾移植后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6,8,10水平变化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互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6/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对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21~60岁.随访时间至少1年.正常对照人群20名.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免疫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移植肾病理活检,将随访68例患者分为亚临床排斥组和无排斥组,观察无排斥组和亚临床排斥组干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6,8,10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IMMAGE全自动免仪疫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肾移植后,随访期患者白细胞介素2,6,8,10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亚临床排斥反应时,白细胞介素6,8,10显著高于未发生排斥组(P<0.01).干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6,8逐渐降低,呈规律性的降至基础水平,白细胞介素6,8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2,P<0.01:r=0.85,P<0.01).白细胞介素10在发生排斥时激剧上升,然后下降,甚至出现一过性低于基础水平,干预治疗有效后逐渐上升至基础水平.结论:①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其免疫功能仍有异常.②白细胞介素2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时变化不明显.③白细胞介素6,8在肾移植亚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与组织细胞的炎症损伤有关.④白细胞介素10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中反应敏感.
其他文献
段,质谱分析多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结果 PCR鉴定、质粒测序、蛋白质印迹法及质谱分析结果均证实原核表达蛋白为Pg的HA-2.氯化血红素结合实验明确了rHA-2具有与氯化血红素结合
目的 研究MRI显现脊髓中央纵向丝状液性管腔,提示脊髓中央管轻度扩张的意义.方法 总结30例MRI检查显现脊髓中央纵向丝状液性管腔,横径1~2 mm的意义,并排除脊髓积水的已知病因.
目的研究铜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以及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抑制剂硫氧还蛋白(trx)的保护作用,探讨ASKl介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aspase-3信号传导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单纯男性化型(SV)患儿青春发育情况及身高变化.方法 对天津市儿童医院1970年1月-2008年1月诊治的SV患儿,确诊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穿刺等离子汽化髓核加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经皮椎间盘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等离子汽化消融髓核加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
目的:研究Sipal-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7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及541例
食管癌的筛查除与防治策略本身有关外,还与人群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很大关系[1],接受程度高其顺应性就高,反之亦然,从而影响阳性病例的检出率及早期诊断率.为此本研究对磁县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儿童SLE在很多方面与成人SLE相似,如临床表现、免疫学等,但亦有许多独特的方面。近年来,
目的 瞬时受体势(TRP)是一种新发现的钙通道,是当前细胞信号转导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有关TRP通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现已开始向其它研究领域扩展.笔者推测,TRP
洛阳市≥15岁组发病明显上升(58.93%),职业以农民为多(42.33%);各监测点仔猪乙脑抗体出现50%阳转的时间有差别,反映了乙脑发病强度的高低;各监测点主要蚊种构成不同,蚊虫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