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民主化”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承认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教学民主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学民主化 合作学习 主体性 个性化教育
一、“教学民主化”的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这一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便可以从“教学民主化”中得以体现。学校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的,自觉参与学习,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
(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每一个人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不同而存在差异,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素质、发展速度都会有所不同。“教学民主化”提倡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学生实行“一刀切”式的统一教学,而是承认个体差异。因此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便是“面向全体”思想的具体“外化”。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
我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教学观念需要从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上来。这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点。马斯洛说过:“人的创造力有两种,一种是有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一种是自我实现的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同时开发这两种创造力。“教学民主化”的探索目标与素质教育的这一目标是相一致的。
二、“教学民主化”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教师首先要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其次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再次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二)教学氛围的民主性
师生民主是“教学民主化”的前提。教师注重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易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的主动性
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强调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创造的体验,以此来彻底改变过去“灌输注入式”的传授教育为“自治主体式”的创造教育。
三、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
(一)倡导自主和合作学习,发挥整合优势
自主和合作学习,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追求学生主动求知。培养个人的独创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相互促进激活思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叶老云:“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的功能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发展。自学是“放”,合作是“导”,树立师生、生生“合作”思想。在“放”中激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导”中通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翻译课文,并要求学生养成根据上下文推断文意的能力,碰到疑难之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师生共同讨论。这样让学生发挥自主和合作学习的优势,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学效果很不错,学生掌握得更清楚、更牢固。
(二)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主体性教学,就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构建学生主体观。教师只是提供各种可能,让学生做出创新判断和选择,始终凸显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允许学生课堂争议,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皇帝游行回宫后的故事等教学活动便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其次是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的时间,有提问题、训练语言应用的机会,有发表见解、参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权利,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第三是重视思维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将学生观察、体悟、感受、发现、应用、创造等思维过程放在首位。提倡思维方式多样化,如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推想性思维、迁移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第四是重视建立自主性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吕淑湘先生早就指出:“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如作文教学:改变过去的“范文赏析——写作借鉴——作文实践——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为“确定目标——自由创作——互评互改——范文比照——总结提高”这一新的训练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
首先认真处理教学内容。不对学生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应的给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等都分设低、中、高等不同层次,使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练习设计分设层次,让学生选择,让学生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体验。而不会有望尘莫及的失落心态,或者伤失学习信心。
四、“教学民主化”的实施体会
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民主化”的探索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它已越来越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呈现出的旺盛生命力令人叹服。因为它不仅解放了多年来禁锢的“以教师为中心”思想,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实现“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当然,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育”后,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是一个需要深思和完善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为努力实现“既求人人升学,更求个个成才”的办学目标而奋斗。
关键词:教学民主化 合作学习 主体性 个性化教育
一、“教学民主化”的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这一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便可以从“教学民主化”中得以体现。学校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的,自觉参与学习,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
(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每一个人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不同而存在差异,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素质、发展速度都会有所不同。“教学民主化”提倡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学生实行“一刀切”式的统一教学,而是承认个体差异。因此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便是“面向全体”思想的具体“外化”。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
我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教学观念需要从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上来。这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点。马斯洛说过:“人的创造力有两种,一种是有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一种是自我实现的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同时开发这两种创造力。“教学民主化”的探索目标与素质教育的这一目标是相一致的。
二、“教学民主化”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教师首先要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其次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再次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二)教学氛围的民主性
师生民主是“教学民主化”的前提。教师注重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易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的主动性
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强调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创造的体验,以此来彻底改变过去“灌输注入式”的传授教育为“自治主体式”的创造教育。
三、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
(一)倡导自主和合作学习,发挥整合优势
自主和合作学习,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追求学生主动求知。培养个人的独创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相互促进激活思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叶老云:“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的功能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发展。自学是“放”,合作是“导”,树立师生、生生“合作”思想。在“放”中激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导”中通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翻译课文,并要求学生养成根据上下文推断文意的能力,碰到疑难之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师生共同讨论。这样让学生发挥自主和合作学习的优势,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学效果很不错,学生掌握得更清楚、更牢固。
(二)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主体性教学,就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构建学生主体观。教师只是提供各种可能,让学生做出创新判断和选择,始终凸显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允许学生课堂争议,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皇帝游行回宫后的故事等教学活动便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其次是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的时间,有提问题、训练语言应用的机会,有发表见解、参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权利,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第三是重视思维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将学生观察、体悟、感受、发现、应用、创造等思维过程放在首位。提倡思维方式多样化,如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推想性思维、迁移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第四是重视建立自主性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吕淑湘先生早就指出:“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如作文教学:改变过去的“范文赏析——写作借鉴——作文实践——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为“确定目标——自由创作——互评互改——范文比照——总结提高”这一新的训练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
首先认真处理教学内容。不对学生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应的给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等都分设低、中、高等不同层次,使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练习设计分设层次,让学生选择,让学生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体验。而不会有望尘莫及的失落心态,或者伤失学习信心。
四、“教学民主化”的实施体会
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民主化”的探索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它已越来越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呈现出的旺盛生命力令人叹服。因为它不仅解放了多年来禁锢的“以教师为中心”思想,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实现“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当然,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育”后,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是一个需要深思和完善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为努力实现“既求人人升学,更求个个成才”的办学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