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自然和地理条件给人类的交流、贸易带来的困难,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交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青藏铁路通车以前,西藏是我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再加上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屏障,西藏一直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地区。封闭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会产生更多的不安定因素。公元2006年7月1日,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一切将改变。青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及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重大影响。
1、青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推动
“要想富,先修路”是已经被我国近年经济发展无数次证实了的道理。西藏和平解放前,物资运输全靠人背畜驮,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条正式公路。截至2005年底,西藏自治区50%的县通柏油路,乡镇、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了90%和80%。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43717公里。可以说西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伴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的。研究显示,其经济发展与外部的依赖性将是长期的,西藏的经济发展与进出西藏的货物量是密切相关的。而且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这种相关性会越来越明显。简单地说就是西藏发展所需要的设备、原材料运不运得进来;西藏所特有的资源、农牧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将直接影响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已有的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及中尼主要公路干线,只有青藏公路能常年保持畅通,每年运力也不过约50万吨。这时候交通就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真正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格局,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藏铁路对西藏未来可以预期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西藏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之路?目前西藏经济的第一产业(农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工业产业)仍处于待开发阶段。正是由于西藏经济现阶段的特殊性,所以未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成为西藏未来能否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胡鞍钢先生指出:“以追求GDP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增长优先”战略,不仅不能真正推动西藏的现代化发展,而且社会的主体广大农牧民仍然真正难以从中受益。不仅广大农牧民仍然与现代化发展进程无缘,而且还会成为西藏经济发展沉重的财政负担。”
因此“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最低要求。首先,吸取内地和沿海地区发展的经验,避免“高增长、高消耗”、“大开发、大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充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例如,西藏的水资源占我国水能总蕴藏量的44%;西藏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将其变为经济优势,为西藏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即使是不可再生的各种矿产资源也必须有计划、讲效率地加以开发利用。其次,西藏位于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利用西藏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风光,依托青藏铁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手工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以后,每年进入西藏的游客不会少于210万人次。青藏线必将成为世界顶级黄金旅游线,到那时藏民日常生活中的唱歌跳舞也能致富,西藏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会转化为经济效益。可以亳不夸张地说,依托内地的产业优势,一条青藏铁路就可以使西藏成为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物流、人流的中心。
2、青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政治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西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省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差异性最大的省区之一。除藏族外,还有汉、门巴、洛巴、回、纳西等37个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既有藏、汉、门巴族的藏传佛教,也有回族的伊斯兰教、路巴族的原始宗教、纳西族的基督教等。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世界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在全世界范围内民族、宗教问题都成为热点、难点;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有了很大的差距,边疆地区内也出现了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再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条件等,这种差距就会更大。因此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增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青藏铁路的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青藏铁路会加快西藏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差距,达到经济上的平等。其次青藏铁路还会密切西藏与全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外边的人了解西藏,西藏也了解外边的世界。西藏与世界的融合程度越高,也就越能在文化和心理层面找到祖国的归属感。西藏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民族的现代化,从而达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3、青藏铁路建设对西藏军事地位的影响
虽然西藏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地区之一,但由于西藏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这种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对于我国国家安全的价值和地位,从来没有因为交通困难而降低。也正是由于交通的困难,西藏成为我国国防的薄弱环节。
回顾历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对西藏的三次入侵,以及沙皇俄国对西藏的侵略,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西藏的觊觎。都对当时西藏分裂现象的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战开始以后,美国更是把西藏作为对我国进行“反共反华”准军事干涉的前沿,对藏区的建设和边疆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至今存在。二战结束以来,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连绵不断,国际形势出现总体缓和、局部动荡,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趋势,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挑起的战乱频发,特别是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单就我国而言,安全环境并未改善。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叫嚣尘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发展,根本不能或不愿意了解中国所提倡的“和平崛起”。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实力增长较快,但国防建设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力迅速向海外扩展,而另一方面却是安全保障能力局限于境内。我们常见的新闻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不断遭受暴力袭击,海上能源运输安全没有保障,海外游客遭到大规模自然灾害得不到及时救援。与此同时,军事实力增长还跟不上“台独”势力的发展速度”,“中国人不满足于世界二流国家的地位,更不能接受生活水平提高但国际地位下降的结果。中国人民的总体国家利益是实现民族复兴。这是因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崛起型的,因此它与他国国家利益就可能会出现磨擦与冲突。”中国经济的腾飞迫切需要的是海外能源和资源保障。美国在海上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对中国而言陆路交通远比海上要安全得多。自然地青藏铁路也就成为我国地缘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强大的国防作为保障。 国防越强大,国家就会远离战争,边疆就会稳定。强大的国防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护中国不再经受苦难。
4、青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文化保护的影响
世界上任何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都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使得西藏与外界交流少,思想陈旧落后,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西藏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另一方面,伴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有的说:“西藏独特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还有的说:“西藏文化已经消亡”。笔者认为这些人恰恰忽略了文化传承的基本特征:①文化的进化性。即文化的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有阶级性,每个阶段既是过去阶段的产物,又是在未来阶段中起一定的作用;文化的发展除了具有累积的性质外还包含进步的性质,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不可否认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精华和糟粕,文化进化的过程正是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升华的过程;②文化的传播性。文化现象通过人类的交往联系(贸易、战争、迁徙等)传播开来。从地域上讲,这种传播是横向的。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传播的例子比比皆是;⑧文化的融合性。即文化传播以后,当一种外来文化进入某一地区后,势必引起这一地区原有文化的抵制,两种文化经过剧烈的冲突斗争后,双方的结构都不能维持原有的状态,形成一种非此非彼、即此即彼的新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包括在汉代由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演变而后形成的藏传佛教。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既然文化的进化、传播、融合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不可避免,那么那种以封闭求保护的想法就十分可笑了。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和强化经典古籍的整理与保护,就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考察任何文化都不能超越该文化的载体——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是人的认识和精神的现代化。西藏传统文化今天的发展既是西藏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青藏铁路的开通会带动西藏经济的跨越发展,因此能积累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发展教育、为古籍的整理与保护提供保障,对藏族文化的保护也会进一步加强。
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纳入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之中。以国家之力为西部的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青藏铁路的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一环,它的建成通车将使整个西部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影响了中国,对于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
1、青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推动
“要想富,先修路”是已经被我国近年经济发展无数次证实了的道理。西藏和平解放前,物资运输全靠人背畜驮,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条正式公路。截至2005年底,西藏自治区50%的县通柏油路,乡镇、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了90%和80%。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43717公里。可以说西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伴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的。研究显示,其经济发展与外部的依赖性将是长期的,西藏的经济发展与进出西藏的货物量是密切相关的。而且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这种相关性会越来越明显。简单地说就是西藏发展所需要的设备、原材料运不运得进来;西藏所特有的资源、农牧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将直接影响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已有的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及中尼主要公路干线,只有青藏公路能常年保持畅通,每年运力也不过约50万吨。这时候交通就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真正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格局,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藏铁路对西藏未来可以预期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西藏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之路?目前西藏经济的第一产业(农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工业产业)仍处于待开发阶段。正是由于西藏经济现阶段的特殊性,所以未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成为西藏未来能否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胡鞍钢先生指出:“以追求GDP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增长优先”战略,不仅不能真正推动西藏的现代化发展,而且社会的主体广大农牧民仍然真正难以从中受益。不仅广大农牧民仍然与现代化发展进程无缘,而且还会成为西藏经济发展沉重的财政负担。”
因此“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最低要求。首先,吸取内地和沿海地区发展的经验,避免“高增长、高消耗”、“大开发、大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充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例如,西藏的水资源占我国水能总蕴藏量的44%;西藏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将其变为经济优势,为西藏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即使是不可再生的各种矿产资源也必须有计划、讲效率地加以开发利用。其次,西藏位于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利用西藏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风光,依托青藏铁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手工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以后,每年进入西藏的游客不会少于210万人次。青藏线必将成为世界顶级黄金旅游线,到那时藏民日常生活中的唱歌跳舞也能致富,西藏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会转化为经济效益。可以亳不夸张地说,依托内地的产业优势,一条青藏铁路就可以使西藏成为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物流、人流的中心。
2、青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政治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西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省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差异性最大的省区之一。除藏族外,还有汉、门巴、洛巴、回、纳西等37个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既有藏、汉、门巴族的藏传佛教,也有回族的伊斯兰教、路巴族的原始宗教、纳西族的基督教等。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世界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在全世界范围内民族、宗教问题都成为热点、难点;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有了很大的差距,边疆地区内也出现了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再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条件等,这种差距就会更大。因此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增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青藏铁路的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青藏铁路会加快西藏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差距,达到经济上的平等。其次青藏铁路还会密切西藏与全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外边的人了解西藏,西藏也了解外边的世界。西藏与世界的融合程度越高,也就越能在文化和心理层面找到祖国的归属感。西藏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民族的现代化,从而达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3、青藏铁路建设对西藏军事地位的影响
虽然西藏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地区之一,但由于西藏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这种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对于我国国家安全的价值和地位,从来没有因为交通困难而降低。也正是由于交通的困难,西藏成为我国国防的薄弱环节。
回顾历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对西藏的三次入侵,以及沙皇俄国对西藏的侵略,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西藏的觊觎。都对当时西藏分裂现象的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战开始以后,美国更是把西藏作为对我国进行“反共反华”准军事干涉的前沿,对藏区的建设和边疆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至今存在。二战结束以来,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连绵不断,国际形势出现总体缓和、局部动荡,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趋势,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挑起的战乱频发,特别是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单就我国而言,安全环境并未改善。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叫嚣尘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发展,根本不能或不愿意了解中国所提倡的“和平崛起”。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实力增长较快,但国防建设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力迅速向海外扩展,而另一方面却是安全保障能力局限于境内。我们常见的新闻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不断遭受暴力袭击,海上能源运输安全没有保障,海外游客遭到大规模自然灾害得不到及时救援。与此同时,军事实力增长还跟不上“台独”势力的发展速度”,“中国人不满足于世界二流国家的地位,更不能接受生活水平提高但国际地位下降的结果。中国人民的总体国家利益是实现民族复兴。这是因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崛起型的,因此它与他国国家利益就可能会出现磨擦与冲突。”中国经济的腾飞迫切需要的是海外能源和资源保障。美国在海上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对中国而言陆路交通远比海上要安全得多。自然地青藏铁路也就成为我国地缘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强大的国防作为保障。 国防越强大,国家就会远离战争,边疆就会稳定。强大的国防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护中国不再经受苦难。
4、青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文化保护的影响
世界上任何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都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使得西藏与外界交流少,思想陈旧落后,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西藏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另一方面,伴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有的说:“西藏独特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还有的说:“西藏文化已经消亡”。笔者认为这些人恰恰忽略了文化传承的基本特征:①文化的进化性。即文化的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有阶级性,每个阶段既是过去阶段的产物,又是在未来阶段中起一定的作用;文化的发展除了具有累积的性质外还包含进步的性质,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不可否认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精华和糟粕,文化进化的过程正是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升华的过程;②文化的传播性。文化现象通过人类的交往联系(贸易、战争、迁徙等)传播开来。从地域上讲,这种传播是横向的。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传播的例子比比皆是;⑧文化的融合性。即文化传播以后,当一种外来文化进入某一地区后,势必引起这一地区原有文化的抵制,两种文化经过剧烈的冲突斗争后,双方的结构都不能维持原有的状态,形成一种非此非彼、即此即彼的新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包括在汉代由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演变而后形成的藏传佛教。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既然文化的进化、传播、融合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不可避免,那么那种以封闭求保护的想法就十分可笑了。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和强化经典古籍的整理与保护,就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考察任何文化都不能超越该文化的载体——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是人的认识和精神的现代化。西藏传统文化今天的发展既是西藏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青藏铁路的开通会带动西藏经济的跨越发展,因此能积累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发展教育、为古籍的整理与保护提供保障,对藏族文化的保护也会进一步加强。
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纳入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之中。以国家之力为西部的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青藏铁路的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一环,它的建成通车将使整个西部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影响了中国,对于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