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医疗”模式是创新还是噱头

来源 :理财·市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fei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保险在山东试点“保险+医疗”模式一周年,成绩亮眼,并推出专属保险产品——心脏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综合保险。
  去年5月,阳光保险在山东潍坊与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一起建立了阳光融和医院,如今开业一周年,成绩如何?其试点的“保险+医疗”模式,究竟是创新还是噱头?
  阳光融合医院一周年成绩亮眼
  2017年5月8日,阳光融和医院开诊一周年。医院召开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共享健康阳光——“健康阳光行动”推进会。
  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开诊一年来,阳光融和医院取得了诸多成绩:门急诊总量24万人次,体检近3万人次,住院病人突破1.5万人次,完成手术4000多台次,其中代表医院技术水平、学科水平、技术含量难度的三、四级手术达到40%以上,有的高难度手术填补了省市空白。一期展开床位爆满,使用率超过100%,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衡量医院业务水平的药占比、平均住院日、人均次费用、医疗收入增长率、费用知情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同级公立医院。
  阳光融和医院的成绩亮眼,其首创的“保险+医疗”模式成为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在潍坊工作多年的张女士是阳光保险集团旗下阳光融和医院“保险+医疗”模式的众多受益者之一。近日,张女士体验到了阳光融合医院有温度的服务。“以前不喜欢大冬天做B超,总被冰凉的耦合剂弄得一哆嗦。在这里,耦合剂被提前加热,一股暖流从胸口到心中。”张女士介绍说,检查前,全自动B超床会自动更换好床单,让人觉得非常方便、卫生;检查过程中,她还能通过安装在屋顶的显示屏,全程看到自己的B超图像。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体检中心和大型综合医院都没有这项服务。
  何谓“保险+医疗”模式
  据了解,“保险+医疗”模式就是将保险和医疗深度结合。购买商业保险的患者在试点医院看病时,除医保报销外,其他只要是在商业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费用,保险公司将和医院实时结算。相比于患者先垫付再找保险公司报销的模式,实时结算不但简化了患者的报销流程,更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从全球来看,保险与医疗服务对接、保险公司拥有自己医院的成功案例并不罕见:美国有“医疗+保险”的“凯撒模式”,中国台湾的国泰人寿拥有自己的医院,韩国三星生命人寿旗下的三星医院是韩国排名前三的顶级大型医院。
  对于保险和医疗两者的结合,业内普遍认为,无论对患者还是保险公司,都从“保险+医疗”模式中受益。
  阳光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资金投资医疗有利于整合保险资源与医疗资源,有利于保险客户与医疗客户的转化;同时,险资办医也为健康险、人寿保险产品的研发以及客户的服务提供了专业性支撑。
  对于医院而言,“保险+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以阳光融和医院为例,医院既是服务方又是付费方,不仅处方监管极为严格,高度重视医疗质量,提升病床流转率,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药费占比,同时更有充足的内在动力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真正提升诊疗质量。
  “通过研发保险产品,可大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通过‘直赔式’服务,实时报销结算,彻底颠覆了过去患者先垫付、再找保险公司赔付的模式。”阳光融和医院院长周玉东称, “‘保险+医疗’这种模式是阳光融和医院自身独有的优势,未来阳光融和医院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在保险和医疗的结合上。”
  推出“保险+医疗”模式专属保险
  在阳光融和医院开业一周年活动中,阳光保险推出“心脏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综合保险”,这是一款“保险+医疗”模式的专属保险产品。
  购买此款保险后,患者进行心脏房颤射频消融术时,无须支付治疗费用,扣除社保等其他途径报销后,剩余费用可100%报销。同时还可享身故、高残、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全面保险保障。
  该款保险产品是一种打包付费制度,可以降低患者花费,也是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管理方式。患者按照自身医保划分,只需支付1.2万至2.8万元的费用来购买此款保险,就可安享手术。对比传统支付方式,这种打包支付方式平均可节省1.8万元。
  据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心脏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综合保险”的推出,患者在基本医疗保障支付之后剩余的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进行支付,实现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优势互补,可以被视为阳光保险落地“保险+医疗”模式的又一例证。
  各险企抢滩健康产业市场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10.47亿元,同比增长51.87%。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健康险发展空间将达到6000亿元甚至更多。
  近年来,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热度的不断提升,险企在健康險领域动作不断,提出“大健康战略”、收购医院、建立健康管理公司、投资医疗管理机构等。
  2015年9月,泰康人寿拟以50亿元总额获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80%的股权;2016年1月11日,中国人寿官微透露,中国人寿与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将其同投资设立医院管理公司。除了这些直接合作,险企还通过APP、自建健康管理机构网络等方式与医院建立合作。如国寿上线的“国寿大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与4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医院进行合作;新华保险的健康管理门诊部,覆盖在武汉、西安、青岛、烟台等九地,业务范围也涵盖了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等。
  作为将“健康阳光”纳入集团发展战略。并在行业内最早布局医疗健康领域的险企,阳光保险一直致力于打造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以阳光融和医院为核心,阳光保险还在当地建成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市民健康中心,以此带动当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未来,阳光保险还将不断加大在健康领域的拓展力度。加快构建一个以医疗服务、养老护理、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核心的阳光大健康生态圈,通过保险产品、健康服务、公益宣传以及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为民众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不过,业内人士对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存在担忧。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保险公司与医院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但保险公司入股医院还需谨慎,因为医院的投资回报有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