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ameimar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再灌注后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7例中AMI 21例,随机接受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溶栓治疗,于再灌注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和72小时各抽血1次,心绞痛患者16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抽血1次.指标测定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ICAM-1、VCAM-1、E-S和vWF测值分别为(277.5±68.2)μg/L,(885.3±183.2)μg/L,(57.6±8.9)μg/L和(139.9±28.7) 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0.7±58.8)μg/L(P<0.05),(611.4±74.6)μg/L(P<0.05),(44.9±6.2) μg/L(P<0.01)和(106.6±36.1)μg/L(P<0.05);与治疗前相比,16例AMI再灌注治疗成功患者的ICAM-1、E-S测值在24和48小时后显著降低(P均<0.05),VCAM-1在24和72小时后显著降低(P均<0.05),vWF在12、24、48和72小时后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5例再灌注治疗不成功患者上述测值均无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CAM-1、VCAM-1和E-S测值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活化,血清粘附分子增加;成功再灌注治疗有助于内皮功能恢复,降低血清粘附分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动物应用胰岛素治疗出现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应用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M),黄芪组(RA),胰岛素组(Ins),黄芪+胰岛素组(RA+Ins),每组10只大鼠。同时设立正常大鼠为对照组。DM组大鼠给予PBS灌胃;Ins组大鼠给予肌肉注射胰岛素,注射剂量根据血糖浓度进行调整,保持血糖浓度维持在8 mmol/L;RA组大鼠给予RA灌胃,剂量为10
目的:比较老龙皮水提物及老龙皮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体外化学模拟的条件下,采用比色法测定并比较老龙皮多糖及老龙皮水提物对Fe3+的还原能力,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
近年来,为尽快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减轻吸毒者对海洛因或其它阿片类物质的依赖,减少与毒品相关的违法犯罪问题,我国开始在部分地区的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
目的探讨富参颗粒对于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为研发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大鼠分为阿霉素组40只,对照组10只,阿霉素组利用阿霉素造模,共8周,每周1次,每次剂量2 mg/kg。采用超声心动仪检测,确认模型建立成功。模型建立后分别给予低剂量组(n=8)、中剂量组(n=8)、高剂量组(n=8)富参颗粒40、60、80 mg/kg剂量。灌胃给药5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