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苞铁杉林林隙自然干扰规律

来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123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林隙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形成木的数量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长苞铁杉纯林及混交林林隙干扰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纯林冠空隙 (CG)平均面积为 16 .4 6m2 ,扩展空隙 (EG)平均面积为 96 .98m2 ,混交林CG、EG平均面积分别为 6 9.75m2 和 2 32 .93m2 ;在长苞铁杉纯林中 ,林隙主要以枯立木形成为主 ,占总形成木的一半以上 ,且以单株形成木和多株形成木综合形成 ,形成木径级主要集中在 2 0~ 4 0cm之间 ;混交林林隙以干基折断为主 ,且多由双形成木形成 ,由双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 4 4 % ,形成木以 30~ 4 0cm径级的占最大比例 ,占形成木总数的 4 3.2 4 % ;纯林及混交林形成木高度都主要集中在 2 0~ 30m之间 ;形成木物种组成的比例大小基本上与其主林层树种所占的比例相对应 ;纯林林隙大多处于林隙发育的前、中期而混交林林隙则多集中在林隙发育的中后期 .图 3表 5参 19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交指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特征,对抽头式输入输出结构进行了推导。利用Ansoft designer SV高频软件进行了仿真,通过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针对相位编码信号脉冲压缩技术中存在的多普勒失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自相关的二相码信号多普勒补偿方法。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证实,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二相码信号的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解析小波变换识别MPSK与MFSK信号的方法。利用解析小波变换可以有效提取信号的瞬时相位、频率以及变换后的瞬时幅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适当的判决准
卫星的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对小卫星高集成度的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卫星“微型核”通信系统前端的结构;然后采用0.18μm CMOS工艺给出了工作在2.4GHz的单
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的DGS(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单元结构微带线,该DGS单元结构在某频段内具有带阻特性和低通滤波器的特性。文章运用这种新型的DGS单元结构,设计了三级低通
文章提出一种在卫星单路单载波(Single Channel Per Carrier,SCPC)信道进行CDMA叠加通信的方案;完成叠加通信条件下SCPC和CDMA的链路设计,并给出链路计算公式;通过合理选择CDMA信号
基因BmK IT3R是根据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抑制型神经毒素基因BmK IT3优化而得的,将优化过的蝎毒素基因BmK IT3R通过Bac-to-Bac操作技术使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DNA
随着栅控枪在脉冲功率微波管中的普遍应用,需要进一步了解栅极结构参数对枪性能的影响。文章利用电子光学透镜理论,分析了栅网的厚度对栅控枪造成的影响,并对如何处理这种影响进
阐述了生物膜系统中与降解基因有关的水平基因转移的研究进展,表明生物膜中致密的群落结构增加了细菌间水平基因转移的效率.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策略和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使人们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动目标检测(MTD)滤波器组设计方法,即信号处理系统分为目标处理通道和气象处理通道;目标通道采用自适应动目标检测(AMTD)处理方式,实时检测杂波的存在,判定杂波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