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观察能力的指导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表现能力。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方法大致有几点:(1)多点写生课,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2)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要鼓励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3)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物象的习惯;(4)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前提,分析、比较是深化,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5)画记忆画或间接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始终应当注意诱导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教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
  关键词:观察能力;美的感受;分析比较;整体形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113-02
  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卢焕庭(1982-),男,澄海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专业。(广东 汕头/515800)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表现能力。就造型艺术而言,观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何指导中职生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是中职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创造(与实践相结合),是能力结构的五个阶梯,观察是第一阶梯,是基础,是智力的门户,也是表现的前提。“观”指看,“观察”即仔细地察看客观事物、现象,客观事物、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客观事物的形状、结构、比例,形态、色彩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等(仅从美术角度而言)。二是指社会生活,即为学生熟悉、所能理解的他们身边的各种现象。
  中职生从第一年开始,教师就要对他们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养成他们观察的习惯,指导他们采取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中职生来说,具体的指导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多点写生课,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
  多画写生画不是不要临摹课,关键在于达到什么目的,临摹基本上是以解决技法为目的,但作为培养造型能力的训练,显然不及写生课。中职的写生课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写生,它应以感觉训练为主,首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的条件和环境。如写生一片秋天的落叶,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各种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的美。再如写生——“给你同座位的同学画个像”,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便会发现同座位同学脸上平时不被注意的某些细节特征。中职生的写生不以追求描摹物象的表面现象为目的,只要他们把自己观察来的最主要的感受、最本质的特征表达出来,关键在于感受。无疑,指导学生感受客观事物是培养观察能力的第一步。中职生虽然能基本上感知物体体积、明暗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敏锐的捕捉对象特点的能力,应当强调写生中的感受,造型不力求形似,只求动人、感人。可以讲一些初步的知识和技法,但直接感受客观事物仍不能忽略。
  二、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要鼓励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减少盲目性。指导他们从物体的形状、结构、比例、色彩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写生一只书包,教师可采用提问式谈话,引导学生观察书包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再引导他们观察书包的整体形状和各部分形状,比较一下书包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书包的颜色等,一步一步地、有目的地观察写生对象。对较复杂的物体也同样应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做到步步深入。
  三、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物象的习惯
  学生作画(写生)往往只会盯住物体的某一局部或他感兴趣的部分画画,结果画出来的形象常常出现结构、比例及色彩关系失调等差错,这是因为他忽视了整体。要使学生学会从整体观察、把握对象,应注意保持并深化第一印象——即客观事物最初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深刻整体形象。如初见某人,第一印象是男是女,是高矮胖瘦,然后才是多大年纪,什么样的发式,眼的大小。第一印象通过充实、提炼、加工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称作意象,引导学生把这个意象对照客观事物,运用写生手段描绘出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整体的观念,在作画过程中应时刻保持第一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给人留下的突出而整体的感受,反映了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如观察鸡,在身体上(整体形象),公鸡和母鸡都是相似的卵形,区别之处在于冠和尾。抓住了整体形象,便抓住了本质(这里论及的“本质”,仅就造型而言)。
  四、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要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深入、细致,并能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即形状、结构、比例、色彩等,必须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所谓分析,指人的思维过程,是把头脑中的事物或现象分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所谓比较,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辨别异同(如高低、大小、深浅、方圆、粗细等)。只有观察而无分析、比较,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没有观察则根本谈不上分析、比较。所以,观察是前提,分析、比较是深化,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观察、分析、比较应当同步进行。
  中职生认识事物非常具体,皮球就是皮球,漏斗就是漏斗,杯子就是杯子,有必要教会他们再抽象成“球体”、“锥体”、“圆柱体”,引导学生多描绘自己周围最熟悉的事物,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分析、比较可引导学生把显现于物体外部较为突出的各点位置关系作比较,把线段与线段的长短、距离作比较,把线的倾斜角度大小与平行、垂直的关系作比较,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应鼓励学生用目测的方法去判断线的长短、倾斜角度等,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五、画记忆画或间接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所谓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会作为经验在人脑中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又重新反映出来。人的一切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获得,习惯的形成,都与记忆密切相关。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识记是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联系,所以,观察愈深入,记忆愈深刻,反映也愈清晰。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记忆画,不仅能使学生反复重现感知的形象,加深对物体形象的认识,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训练学生由无意注意(无目的的注意)向有意注意(有目的的注意)的转化,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稳定性。鼓励学生用图画的方式记“观察日记”,每周安排一至二次作业。选择有意义的、有趣的东西去画,由简单到复杂,这样可促使学生正确的、有目的地观察、认识和表现,也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记“观察日记”可根据不同年龄和“文字日记”穿插进行,用图画形式记“观察日记”,一年级学生可多一些。
  此外,进行“间接写生”同样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方法。所谓间接写生,即在学生作画之前,对所画物体先进行观察(观察的时间多少,视所画物体难易程度而定),不许动笔;然后把所画物象拿开,让学生凭记忆默画出来。对一些较复杂较难表现的物象,视学生默画的情况,也可在中途将物象拿出,再给学生看上一至二分钟,然后再移开物象让学生继续默画。学生经过多次训练,不但能提高观察力,也能相应地提高记忆力。
  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始终应当注意诱导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
  绘画的宗旨在于塑造美的形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除了通过观察把物体形象画准确,还应注意体现物象的美之所在,力求塑造出比现实物象更美的形象。在对自然界的观察描绘过程中,应善于从自然界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去选择、捕捉美的形象或构成形象的因素。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取舍,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教师应当尽量选择美的物象为写生对象,如具有优美的造型、匀称的比例、富有旋律的工艺品或自然景物。同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随时留意观察体验自己周围的美好事物。
  总之,教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应当只局限在描绘物体的准确性这一点上,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建宏,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艾中信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分析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并就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的构建和实训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电子商务专业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在每个项目的任务之中,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然后让学生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学习
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相对隆起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
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容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但是乡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一直被忽略,这是音乐教育的盲点,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对地方音乐文化应当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