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能力是实现环保目标所应当具备的物质及智力能力要素的总和。环境保护能力具体包括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能力,环境执政能力和环境管理支撑能力。地方政府是进行环境保护活动最直接的主体,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特指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职责权限范围内体现出的环境保护所应达到的各项能力的总和形成的综合能力。本论文力图从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一个综合的环境保护能力培育体系来促使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能力提升。最终实现培育和提高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
  关键词:环境保护能力调查;环境保护能力评估;环境保护能力培育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为困扰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大难题,环境的边界日益扩张,并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和监控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环保部门。地方政府是进行环境保护的直接主体,也是发现污染与生态问题,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进行善后处理的直接主体。因此,着重培育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
  一、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理论框架
  目前对地方政府评价标准往往是容易识别,可被测量的指标,例如经济发展和本地区的GDP指数。根据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尚未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增长的情况,反而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看得见的GDP而不惜牺牲看不见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因此,完善政绩考评机制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评价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制定更适合本区域环境状况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最终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概念界定
  地方政府能力,指的是地方政府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具备的能力,指的是地方政府所具备的资金、技术人员、技术设施等实力。环境保护能力,指的是一个主体本身所具备的达到保护环境目标所应当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生态恢复与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环境执政能力以及处理突发性紧急环境事件的能力。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是指地方各级政府以运用中央政府及上级政府赋予的公共权力,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职能为手段,以实现保护环境为目的,所应当具备的各种适应环境需要[3,]。
  2、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构成要素
  第一、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能力。生态恢复能力与污染治理能力从构成要素上来看体现在对本地区的环境资源状况的认知能力和本地区恢复生态及治理污染方面的设施设备,技术条件和运营能力。第二、环境保护执政能力。政府的环境保护执政能力主要由环境综合决策能力、环境行政执行能力、环境管理能力、环境监测能力、环境危机应急能力等方面。第三、环境管理支撑能力。环境管理支撑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下列几项:(1)上级部门及本级政府对于环境保护能力培育的资金投入水平;(2)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技术设备配置;(3)地方政府人才素质与队伍建设能力,(4)地方政府信息获取能力。(5)地方政府促进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能力。
  3、 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
  第一、以现有的环境保护能力为基础。评估一个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需要立足于该地方政府现有的环境保护能力,包括其在生态恢复方面与污染治理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地方政府所现有的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控制一个地区环境和谐的能力第二,以有效运用国家权力为重点。地方政府部门本身是通过正确运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调动各个下级职能部门,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并且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 以后续的资金与信息化水平为补充。地方政府部门实现环境保护能力培育需要保持资金投入,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先进设备和技术创新。以及公众参与程度和获取信息的途径等等。
  4、构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体系的方法
  构建一个有效的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估体系是一个重大但又十分复杂的难题。建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选取评估指标,并根据评估指标予以评估。首先应当使用正确的评估指标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评估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才能够对该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能力进行客观的评定。其次要明确评估主体最后要有效运用评估结果将这个评估结果有效运用到地方政府能力培养方面,防止评估流于形式。
  二、地区政府环境保护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1、培育和增强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能力
  首先,加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以及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其次,应当提高环境综合决策能力体现在成立综合性的决策机构、 以法律和财政保障综合决策机构的地位和能力、建立综合决策机构的运作机制建议,提高环境行政执政能力上。
  2、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章体系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出台正式实施,地方政府的规章也应当适时制定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培养环保意识,这一条应当在《教育法》和《教育条例》中予以规定。而对于支持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这一说,自然要在《保险法》中加上配套的事实细则。而对于公益诉讼中就社会组织就企业污染环境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而环保部门行政违法,故意拖延的行为应当在行政法中加一案由。
  3、 提升湘西地区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管理能力
  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以稍高于银行部门同期贷款利率的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多元化主体做好环境保护项目,也可以在达到环境保护标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鼓励无污染型企业进驻本区域。
  其次,应当加强地区政府部门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有效对接。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加强训练,有针对性地处理本区域内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环境难题。
  最后,地方县级政府可以在县级政府形成一个本地区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该数据库建立环境业务管理系统,逐渐在本区域内建设市县级的环境信息网站,将此类信息公布在网上,便于利害群众查询,也便于上级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信息调取和分享。
  结语
  由于中国法学界对于地方政府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能力的评估与培育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而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培育研究限定在省级政府以下的地方各级政府,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模型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培育方法是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和改善的全新尝试。这种尝试如果能够得到肯定,就可以适用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估和改善,避免现在各省市对于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盲目投资与建设,使得投资与花费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曾磊,杨太保,王艺霖.兰州市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5).13-15
  [2]郝桂玉.环境保护中的道德行为[J].安徽农业科学.2007(16).35-37
  [3]赵细康,石宝雅.广东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珠江经济.2007(12)23-26
  [4]齐志端.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12-15
  [5]李奇伟,王超.湖南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5-16
  [6]郑彩云,王小慈,龙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0(06).11-13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重要性分析,指出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具体策略。
2001年12月底到2002年2月初,济南画院画家、山东老年大学国画教师周璟应邀在美国洛杉矶市、马里兰大学连续举办了三个“双面画画展”,观者如云,好评如潮,取得了圆满成功.
摘要:1929-1930年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群众路线的实施策略主要从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三方面展开。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实事求是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行灵活多变的建设方针,得到工人、士兵、农民和青年学生的支持,使广西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群众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已广泛的使用电力资源,并且越来越依赖电力资源。但是人们却在用电方面有着很多不好的习惯,这些不好的习惯不仅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至2006年建校以来,把“2+1”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在这几年中我们不断
在一般人看来,自私是不好的。其实未必。比方说。我就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也吃了三鹿奶粉,会怎么样?这种想法,当然很自私。但,如果三鹿集团的人,当初也这样想,也这样“自私”呢?惨案和悲剧,大约就不会发生。看来。自私未必就不好。事实上,有“聪明的自私”,有“愚蠢的自私”。结果是好是坏,要看聪明还是愚蠢。那么,聪明如何。愚蠢又如何?真正“聪明的自私”,不会只准自己自私,不准别人自
期刊
期刊
【摘 要】1997年,我国在大连等地区首次对企业退休人员试行社会化管理,此后,全国各地也逐渐地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内。经过了十几年的实践,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仍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社会化管理的范围还未覆盖企业全部的退休人员,社区和企业的基础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自然而客观的,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并进行积极完善,具体的解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