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301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效果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23例恙虫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23例(100%),体温达40 ℃以上18例,多数伴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皮肤出现原发性焦痂或溃疡21例(91.3%),皮疹18例(78.26%),淋巴结肿大15例(65.22%),黄疸8例(34.78%),肺部湿啰音18例(78.26%),肝肿大10例(43.48%),脾肿大11例(47.83%),腹痛1例(4.35%),误诊消化道大出血1例(4.35%)。23例经治疗20例临床治愈(86.96%),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提高对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警惕性,详细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焦痂,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 恙虫病; 诊断;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75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通过恙虫幼虫为媒介将疾病传播于人。临床上以发热、原发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1]。本院2008年6月~2011年8月共收治恙虫病2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病例中20例为农民,15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年龄25~68岁。发病季节22例在6月~10月,1例在11月发病。
  1.2 临床表现 发热23例(100%),体温达40 ℃以上18例,多数伴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皮肤出现原发性焦痂或溃疡21例(91.3%),皮疹18例(78.26%),淋巴结肿大15例(65.22%),黄疸8例(34.78%),肺部湿啰音18例(78.26%),肝肿大10例(43.48%),脾肿大11例(47.83%),腹痛1例(4.35%),消化道大出血1例(4.35%)。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低下13例(43.48%),10例升高。血红蛋白≤90 g/L 11例(47.83%),血小板<100×109/L 9例(39.13%)。尿蛋白(++~++++)14例(60.85%),尿红细胞(+~+++)8例(34.78%),大便潜血5例(21.74%)。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14~175 μmol/L 15例(65.22%)。肾功能检查,肌酐≥221 μmol/L 12例(52.18%)。外斐反应13例(56.52%)为阳性(OXK≥1∶160)。胸片检查有间质性肺炎11例(47.83%),胸腔积液1例(4.35%),室性早搏1例(4.35%)。
  1.4 治疗方法 22例用左氧氟沙星及四环素治疗,1例用左氧氟沙星及氯霉素治疗,有中毒症状者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毒血症。
  2 结果
  23例经治疗20例临床治愈(86.96%),8例有中毒症状者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毒血症,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5~8 d,脏器损害4周内恢复正常,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3 讨论
  本组病例具备恙虫病的典型临床特征(高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13例外斐反应阳性(OXK≥1:160),符合恙虫病的诊断。本病的基本病变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各器官可发生充血、水肿及灶性坏死,少数严重者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2]。本组多脏器功能损害为12例,可能与恙虫病立克次体株型及选择病例有关,高于相关文献[3]。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说明器官损害数目与确诊并正规治疗前病程长短成正比关系,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器官受损害数目的多少,可能还与患者本身基础健康状况及对恙虫病立克次体毒素的敏感性有关[4]。因此,在使用特异性抗病原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和加强对脏器功能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器官功能的早期障碍,可极大地改善预后[5]。
  本组3例死亡,其余治愈出院。恙虫病的治疗主要是病原治疗,毒血症严重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依据脏器损害的程度和部位,给予相应对症处理。脏器损害随恙虫病治愈而康复[3]。本组中因就诊或确诊时间过长,其中1例诊断为肾功能衰竭,1例诊断为心肌炎,1例诊断为消化道出血而误诊,因误诊而出现延迟诊断及治疗而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因此,必须高度警惕此病而避免发生误诊误治。总结误诊的原因有,接诊医师对恙虫病缺少认识,没有认真采集病史,恙虫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有问诊时一定要问患者有无野外作业和田间劳作的流行病学资料;体格检查不全面,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溃疡和焦痂往往分布在隐蔽部位,不细致检查容易遗漏;临床诊断思路狭窄,只看到局部,忽略了整体,遇到发热患者,先入为主,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以至于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导致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增加了诊断难度;患者院外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是病情变得更复杂和不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恙虫病特别是不典型病例易导致误诊,除了常误诊为呼吸道感染、肝炎外,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球肾炎等;也有因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而误诊为心肌炎的报道[6]。因此,有流行季节,要提高对恙虫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减少死亡,对高度怀疑恙虫病的患者必要时可用四环素作诊断性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05.
  [2]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9-92.
  [3] 曾传生,王建湘,向吉富.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37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314.
  [4] 覃建宏,邱国荣,韦海斌.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76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8,7(12):754-755.
  [5] 吴玉香.恙虫病长期发热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J].中国全科医学,2006,9(8):674.
  [6] 阙永康,严维力,龚海华.恙虫病25例误诊分析[J].重庆医学,2010,5(39):1170-1172.
  (收稿日期:2011-11-21)
  (本文编辑:连胜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依达拉奉治疗急陛缺血陛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2.2例急性缺血眭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依达拉奉组,大剂量依达拉奉组和对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效能的发挥,有赖于各个操作环节的畅通。本文通过对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三条提高监督效能的路径: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环境、实现信息的对称流动
《痘疹活幼心法》系明代聂尚恒(字惟贞,号久吾)所著,该书详论痘症发病机理及辨治与方药,内容丰富,持论精详,辨证精确,切实可用,在明清时期流传甚广,曾多次翻刻,并流传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