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对策:基于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分析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269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中职学校要培养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要从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维度加以思考,促进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现状 对策 中职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060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协调
  计算机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这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学科的分工出现详细化趋势。这样的培养目标相对宽泛,对于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明确,这种培养目标的局限,在培养计算机行业化、专业化人才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例如: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计算机维护工作。
  (二)专业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知识更新力度不够
  现代社会,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计算机又是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这就需要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更新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学生,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师,要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古语曾讲:“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有一缸水”。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然而目前诸多中职学校的管理人员片面的认为,计算机教师与其他科目的教师无任何不同,导致诸多中职学校未能给计算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或者培训进修的机会。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基础、个体差异之间不协调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从常规的教学中着重提炼出演示法、操作法、探索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被真正地调动起来。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而机械地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了计算机软件的规律,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时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长此下去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存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基于中职学校近年来学生的生源发生了质的变化,招生和在校生数量连年下滑,生源质量降幅较大,同时,各中小学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均衡,造成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差异大。与此同时,学生个人方面存在差异,如学生的潜质、个性、抽象思维能力等等。这些差异会导致学生学习时出现不均衡发展现象。
  从专业角度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强调对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综合修养,掌握较强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也就是要把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形成深层次的感性认知,突破教材内容及授课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实践是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融会贯通。但许多学校在制定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仍然强调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而影响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二、促进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症结在于计算机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计算机领域市场、行业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增加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兼有较强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快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让专业老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言是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机会进入相关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新产品的开发,参加对方举行的技术培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才能学得学得主动。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和终结性评价方式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改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应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变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为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使学生独立操作或实践,将学生从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引向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例如在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原理、方法于项目的分析、规划与实施之中,在教学中模拟工作的环境,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在团队中能互相帮助,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在评价方法上,从不同方向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提高实践能力在考核内容中的比重和分值,同时多采用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作品交流搭建平台,多让中职这些平时饱受挫折的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围绕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的诊断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故障诊断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探究不同阶段的转向架轴承故障特点,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其进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很多教学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都已经不适合现在数学新课标的精神,如果我们要想让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提升的话,是应该好好的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并以新课标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想象空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教授初中化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的模式、走了不少的弯路,因而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涉及到教学的很多方面,尤其是在传授学生实用教学方法、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和开展有意义的师生互动方面总结了不少的教学心得,今天借由本篇文章与初中化学教师进行交流分享。  【关键词】初中化学 思考 学习方法 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师、雕塑家卢志荣先生,他丰富的创作涵盖了建筑、雕塑、室内和家居设计等等领域,他以对理念的进化、细节的诠释备受大家的推崇。  对于东方基因,他的理解是“东方基因,如果我们研究基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这是一个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因素。也就意味着我们到底是谁?中国人是什么?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我觉得最根本的因素,我们过去考虑的,也就是深植在中国的文化精髓中的,
燕窝在过去可不是寻常人家的消费之物,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详细描述了燕窝的烹调方法,开篇即说“燕窝贵物,原不轻用。”而在《红楼梦》中燕窝则是宝钗赠与黛玉的咳嗽食疗
【摘 要】创新实践能力关乎民族的兴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对于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
【摘 要】语文,比较熟悉的字眼,而作文,是最能反应一个人语文水平与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作文可以说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也是比较难学习的内容。对于作文的学习,是很多学生所共有的难题,应该如何才能教好高中语文作文课,是很多教师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056  语
【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作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业的设置这一教学环节尤为重要。但传统作业的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发现作业分层设置,兼顾听说读写,注重过程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保持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作业问题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与课堂教学效率的质量直接相关。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地理教师的提问技巧应注意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并采用“导”与“放”相结合的原则,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初中地理 课堂 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