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中教师的教学机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thre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22.4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的创新和开发过程,重视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师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设计者,但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因为课堂随机事件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教师要以超前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业务功底、丰富的课堂经验、睿智的教學机智及时捕捉住、把握好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的活动过程,展现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和谐,从而构建起开放的洋溢着生命光彩的数学课堂。
  一、 随机提取,让学生参与数学
  我在教学《可能性》时,师生正在讨论习题: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突然,一名调皮学生说拉肚子,要上厕所,全班骚动。“去吧。”我说完,一个主意顿时涌上心头:“同学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可能、一定、不可能’,分析一下他拉肚子的原因吗?”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他早餐可能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他可能吃了不消化的东西;他可能生病了;他可能没生病;他一定是病了……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刚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既巩固掌握了所学知识,又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这一随机事件,本是课堂中的“不和谐音”,但教师不能一味的责怪,而要保持一个好心情,用一颗宽容的心,灵活机智、别具匠心的避开消积影响,提炼有用成分,借题发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
  二、 随机迎取,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利用一幅游乐园的情景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突然,一名同学回答说:“六边形那里有六分之四。”我一听,说对吧,与所提问题不符合。说不对,图上确实是平均分成六份,涂色部分是四份,的确是六分之四。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稍纵即逝,教师应该用心倾听,及时捕捉,给予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于是,我灵机一动,随机迎取,顺水推舟说“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认识的几分之几。”并由衷的表扬:“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见该同学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极大的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其他的同学精神一振,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跃跃欲试地渴望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无形中对数学又多了几分亲近和热爱,真是一举两得。
  这一随机事件,出乎我的预设思路,又在情理之中,合乎教学规律,学生的回答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结果,教师要顺应学生思路,对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教学顺应了学生的思路,显得真实、自然、和谐。反之,如果不顺应学生的思路,就会否定学生的回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削弱学生的求知欲。其他的同学也会瞻前顾后,怕伤及自尊而不敢回答,课堂教学中的“冷场”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又怎么让学生去主动参与数学、亲近数学呢?
  三、随机转取,让学生体验数学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在进行一番知识的铺垫:把1个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半”后提问“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半个球吗?”预设学生肯定回答说:“不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表示半个球的数_____分数,这节课先认识几分之一。”我正想按部就班地揭示板书课题时,却突然听到一名学生说“能!”糟了,设计的精彩教学怎样继续?作为教师,我又不能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无奈之余,只好说:“请你说一说。”学生回答说“1/2”。居然答对了,我精神一振,顺势而下,改变揭题话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分之一’。”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折长方形、圆,找一找物体的“一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充分体验并感受了“一半”的含义:就是把圆或长方形对折后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一半”,也就是“1/2”。这对后面分数的读、写法及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致于后面谈到“1/2还可以表示什么”时,学生举起例来滔滔不绝。原定由教师说出的教学内容,让这一插曲变成了由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合作、创新、验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而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真实、自然、和谐。
  这一随机事件,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预想,扰乱了教学程序,但是我却不能选择回避,而是选择适应。利用随机事件灵活地调整教学转向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教学中,真正溶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随机借取,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讲解习题(判断对错):把一个饼切成7块,每块是这个饼的1/7( )。本以为前面认识几分之一时, 把“平均分”强调得很清楚,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没想到,不少学生想象的却是把一块饼平均切成7块的模样,几位同学站起来都回答“对。”咋办?我急中生智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1个饼,一块大,一块小,大小不一的把这个饼切成了7块,学生恍然大悟,矛塞顿开,原来如此:切成7块,不一定是平均分成7块,每块不能用1/7表示。
  这一随机事件,是因学生思维受阻,这时教师借用粉笔画草图,形象直观、简洁明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领悟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真实、自然、和谐的课堂教学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教学中,这样的随机事件数不胜数。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用心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给予充分肯定。因势利导,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为思想指导,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让学生能在一个平等、宽松、真实、自然、和谐的环境里学习,那就请把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些吧!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和桥梁,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形势下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有广泛的知识,一颗热爱、关心学生的心,同时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利用时间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也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管理能力 思想定力 人格魅力  G641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管理育人,教育育人的重任
摘要:自古以来,師生之间的关系总是秉承着“师道尊严”的思想,师生之间存在着地位不平等、甚至是对立的关系;师生交往的功利性以及情感间的淡漠与疏离不得不使我们反思,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中的榜样,生活中的长辈及朋友。或许,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提出的“关怀理论”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关怀理论;师生关系;现状;启示  G645.6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是受人尊敬
摘要:在幼儿园集体教學活动中,教师的回应行为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幼儿身心的全方位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却普遍是这样一种现状:问题繁杂;“二选一”式问题居多;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过短;开放型问题太少,封闭型问题偏多。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学前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出高效的问题,以及要把“教师回应行为”当成一门艺术。  关键词: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回应行为;问题;对策  G612  自从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指导预备技师论文写作的实践经验,论述了预备技师论文写作指导的方法,内容包括:选题、开题、跟踪指导、答辩和成绩评价等环节。  关键词:预备技师;论文;指导  G712.3  我院从2008年开始开办预备技师班,学生为高中起点,学生在完成四年预备技师学制教育,并通过相应职业技师的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后,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核发预备技师证书。在四年一期至四年二期,我们有预
摘要: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知识传承很大一部分源于教育,教师知识结构与教育事业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首先对教师知识结构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教师知识结构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知识结构;课程知识;教学  G451  一、简介  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
摘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与培训工作,深知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质量保障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自身的感受,就新一轮中小学新教师培训质量保障的问题与对策,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改进  G35.1  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这是新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