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调查山川盆,广描油气发展图——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

来源 :地质论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汲清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构造学者,亦是我国当代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开拓奠基人之一.早在1938年,他已在四川盆地展开了石油天然气的调查工作,发现了隆昌圣灯山气田,并细测了威远气田的地质构造.在<地质论评>第3卷上发表了"钻探四川油田之我见"一文.我和黄汲清教授是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在四川重庆认识的,他是前辈学者,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我是中央大学地质系的后辈学生.
其他文献
首先分析了半导体制造中颗粒污染的来源,然后介绍了用C控制图进行颗粒污染控制的方法及其不足,进而提出了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颗粒污染控制的方法及实施.
诵读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已渐成共识。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诵读什么为宜,怎么诵读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诵读的作用,却是有待深入探讨与实践的问题。本文的关注点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诵读。  一、多诵读韵文  我以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多诵读好听的言语作品,那些充满音乐美的韵文,情趣盎然的儿歌,浅近晓畅的古体诗词,短小清新的现代诗等都在诵读之列。  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所传达出的思想
值此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新构造"研究的早期历史和奥布鲁切夫(В.А.Обручев,1863~1956)对新构造研究的贡献,回顾了新构造研究历史中不同阶段的
【摘要】阅读古代诗歌,可以开阔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强他们的思想文化积累,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由于古代诗歌产生的年代相对久远,语言形式为难懂的文言,而小学生文言知识积累相对贫乏。长期以来,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困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个人的实践探索,笔者发现科学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古代诗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