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德育胜任力的结构模型及提升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极为重要的主题,但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德育胜任力,因此,需要对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德育胜任力进行探索。对9位专业课教师进行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转录后的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包括德育意识与态度、德育基础知识、德育实践技能、教师品格四个核心范畴的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德育胜任力结构模型,并对其内涵进行具体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德育胜任力的路径:职前培养,强化师范性;在职培训,注重实操性;着力
其他文献
专业群组群逻辑包括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建立起专业群和产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职业联系;内部逻辑建立起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知识联系,人们平常所说的组群逻辑一般是指外部逻辑。外部逻辑主要有产业链组群逻辑、学科基础组群逻辑和技术基础组群逻辑,外部逻辑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专业群组建。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既不是外部逻辑也不是内部逻辑,而是连接专业群和产业的桥梁。作为专业群的内部逻辑,主要包括核心专业的作用、职业岗位群的分配、课程体系和平台课程、共享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摘 要: 本文从“诗情画意”“野马风气”“浓得化不开”“浓却化得开”几个角度分析了徐志摩的散文语言艺术。徐志摩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而灿烂的一笔。他感情的真挚灼热超越世俗;他对自然的描摹令人心生向往;我们被他“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所感染,又为他“浓却化得开”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根据徐志摩及散文作品概述,结合近年来学者们对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研究,对徐志摩散文的语言艺术进行深入探讨。  关
摘 要: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创作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传奇性的歌剧之一。该剧描绘的是一群波希米亚艺术家生活故事的歌剧,《漫步街上》是歌剧《艺术家生涯》里的第二幕穆塞塔的咏叹调,讲述了穆塞塔偶遇自己的前男友马切洛,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然后马切洛却像没有看见她一样的忽视她的存在,内心受到刺激的穆塞塔决心要再次赢得马切洛的心。但实际上她是想引起马切洛的注意,穆塞塔的美妙歌声与
职业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基于各方对职业教育发展愿景的期盼,通过对发展现状的研究及其与愿景间的差异,做出的对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判断的过程。它是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未来职业教育评价的完善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即职业教育评价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评价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评价的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评价的评价周期与评价绩效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评价扎根中国与接轨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受社会系统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既关涉对职业教育本质、职业教育主体的认识,也关涉对职业教育价值、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其实质就是在职业教育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之间、主体与对象之间、社会与个体之间、顺应与引领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之间寻求平衡点.忽视内部规律的“外部性适应”、主体替代的“非对象性适应”、被动顺从的“单向性适应”、顾此失彼的“单一性适应”以及普职分离的“孤立性适应”,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应该避免的五大误区.
摘 要: 管乐教育是现在我国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中小学近年来管乐教育发展迅速,但因地域的经济发展不同,管乐教育差异也过大,南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多,音乐等艺术形式迅速发展。但是东北地区随着人口流失,经济发展过慢,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发展过慢,对外交流所接受的信息也过少。导致
摘 要: 《小提琴协奏曲》是阿尔班·贝尔格的最后一部完整作品,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朋友的孩子——少女玛侬病逝的悼亡之作,也是为自己所作的安魂曲。本文旨在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所诠释的人文寓意、所展现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归纳性地对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风格与意境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小提琴协奏曲;演奏风格;意境;人文寓意  在传统认知中,序列作曲技术通常被简单地看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