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提升智慧,在学习中培养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感受生活的快乐。生活是课堂学习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课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道德与法治》课堂立足生活,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味,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获得感悟,受到启迪。
  一、开放文本,让课堂内容“生活化”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依据。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僵化、脱离生活实际、效果低下的弊端,教师在课堂上讲内容,学生静坐听内容,课与内不连,德与行分离,这无疑让学生的学习犹如镜中观花,水中捞月,一无所获。学校的道法课堂要走出困境,就应让课堂内容回归生活。
  在教学中,笔者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找准精神的内核,在情感、技能、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发现善美,践行善美;着重指导学生的行,把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转化成一种学习的自觉,知、情、意、行统一,传扬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笔者根据教学需要,把贴近生活的时事列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美好生活哪里来》后,引導学生深入了解美好生活哪里来、我们的衣食之源、生活离不开他们,随后转移到生活实际:夸一夸身边的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面对被感染的危险,冲锋在前,救死扶伤,被誉为“最美逆行者”!还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医学科研工作者,他们坚守一线,与花冠妖孽作殊死搏斗,一些医护工作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最值得点赞的人。又如,扬一扬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就是缺乏挖掘美的眼光。笔者引导学生在生活事件中去观察、感悟,发现平凡而又感人的事件。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身边无数的无名英雄,冒着严寒,在社区、小区出入口为人们测量体温,或者上门登记排查,或者送货送物,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知道疫情风险,但是他们依然无畏无惧。我们可以写一写他们的事迹,扬一扬生活中的美,从而挖掘出更多生活中的德育。
  二、开放过程,让学习形式“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堂注重教学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课堂与现实紧密相连并且形式十分丰富的过程,教师应该是这一个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探求道德真知,感悟生活真理。教学中,笔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收获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动情,以情导行。
  笔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向生活延伸。现在的孩子承受太多的爱,他们在心灵里对爱产生麻痹,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帮助与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难以表达谢意。学习了《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为父母分担》后,笔者根据实际开展了“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些事我来做”“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主题活动,并组建班级“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选派若干“志愿服务者”开展服务活动,他们身挂“最美志愿者”红色披带,站在课室门口,对每一位回校的同学都欢迎问候,或者摆好课桌椅,或者协助同学准备好课前资料,或者帮助老师做好课前的所有准备,被帮助的同学、老师都会给他们道一声由衷的感谢。教学过程进一步延展,学生在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也感悟得到别人道谢而带来的欣慰,懂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被人漠视时自己内心的难过,也亲自体会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甜味。由此及彼,由他而我,更多学生认识了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人,激发了他们尊重并感谢社会上每一位劳动者的情感。
  三、开放问题,让问题意境“生活化”
  良好的学习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驱动学生提出学习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化解问题的同时,形成一种道德与法治的感悟顿悟。课堂上,笔者创设一种民主、开放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氛围,与现实生活取得积极联系,从而发现更多熟悉的生活问题,引领学生进入一种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意境。
  笔者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典型,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原型启发的基础上感悟道德与法治的真理。教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后,着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与法治的角度感悟“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我奉献”。比如,交警叔叔顶着烈日指挥交通,他们挥汗如雨,忍受了怎样的艰辛?为了谁?马路和大街上的清洁工人忍受着阵阵恶臭,打扫马路,清运垃圾,那又是为了谁?清晨回到学校,看到洁净的校园,这里面隐藏了清洁阿姨、值日老师多少的汗水?我们该怎么样去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回到课室,看到课室整洁明亮,课桌椅摆放整齐,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背后,凝聚了值日同学多少的辛勤?等等。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需要大家齐参与,需要你我共遵守。同时,透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件,引导学生挖掘平凡人背后的故事,他们会觉得平凡的其实不平凡,渺小的其实不渺小,细细体味感人至深,从而有所悟、有所感,引领深入践行。
  四、开放标准,让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效果、效率作出考查与判断的过程,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现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评判普遍停留在所学知识的考查上,普遍以数值或者评价等级的形式呈现,分数或者等级高的学生总是获得“优”的评价,并与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成绩挂钩,反之则然。
  道法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导之以行”,为了引导道德与法治实践。因此,笔者开放标准,让教学评价生活化,在实践中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看、去想、去做,闻其声、见其形,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让评价更真实、更有效。比如,教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与班级共成长》单元,课堂上刚好一位同学手中的笔掉到地上,邻桌的小华见状,蹲下身子伸出手把笔捡起来。怎样的班级才是我们所想要的班级?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有利的教育契机。笔者对小华蹲下身子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对小华说了声“谢谢”,并当即在班的“操行表”上给小华记了“五星”。小华本来是一个厌学的孩子,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自此以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上学不再迟到了,不再动不动就打架了,作业也完成得很认真。特别令笔者感动的是,他变得异常的有礼貌,见了面总是“老师早,老师好!”这其中有股什么神奇的力量吗?笔者相信,这股神奇的力量就来自老师的一个有情的课堂教学评价!许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小小的一投足、一摆手,如果渗透着师者的感情色彩,可成为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学生可以透过教师有情的手势领略教师的肯否与褒贬、正误与扬弃。比如:一个大拇指——你是最棒的、圈一圈竖一竖手指——你是OK的、双手手掌拍一拍——鼓励(欢迎你)、教师的手与学生的手握在一起——继续努力(传递友情)等等,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情感,为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是知行合一的根本,《道德与法治》课堂要通过生活发力才能成为真正的课堂。笔者努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不仅让课堂鲜活,更体现了一种教育的机智,贯彻了新课标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图解”在其中就起到了奇妙的作用:细读主题图,抓住信息,插入解决问题之匙;演绎情境图,突破关键,开启解决问题之门;妙画思维图,理清关系,迈入解决问题之道。可见科学用“图解”辅助“解决问题”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教学方法  现行的解决
【摘要】社区场景蕴含丰富的学习经验,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也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补充和拓展。本文从场景化课程的视域,将幼儿孝道教育目标结合家风家训主题公园这一社区场景,通过施教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场景中开展幼儿孝道教育的综合性活动,从而探索出依据教育目标选场景,分析场景、开发利用场景、反思效果、提炼价值这一有效路径。  【关键词】社区场景;场景化课程;开发利用;路径  社区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空间
【摘要】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过:“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而4-9岁是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期,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关键时期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重点,以一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一年级;教师;学生;语文课堂;想象力  一、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年级是学生智力发展旺盛的时期,该阶段的学
【摘要】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本文以科学分层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打造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课堂,最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分层教学;数学;高效课堂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面向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在数学领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既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也
【摘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初中教育事业培养的人才在素质方面,必须具有高质量要求的。新时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要求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倘若放在边远地区乡镇学校来看,班主任的分量就十分重了。他们是学生最直接接触的指路人,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忠实有力职员,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德育”教育这
【摘要】雅趣课堂以“趣”导学,以“雅”修身,以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反对将儿童置于被动地位,压抑儿童个性,忽视儿童特点的强制灌输,主张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理念,主张“基于兴趣,发展兴趣”,在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成为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之人。本文在紧扣学校雅趣课堂理念的基础上,将小学数学与雅趣课堂相融合。通过创设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整合的大趋势,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重要影响,同时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反作用。笔者通过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三个误区:1.德育等同政治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领域,二者不能进行整合;3.脱离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能够很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笔者以案例、列举等形式对三个误区进行抨击,证明德育
【摘要】初中英语学习中,“听”是其中一项最根本、最重要的技能,更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的基础。面对农村中学教学设备落后,听力教学资源单一的实际情况,如何寻找和挑选合适的听力材料,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听力训练,成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从“深度”挖潜,从“广度”拓展,从“高度”着眼,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做好英语听力材料的选取,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听力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农村学生的听力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情况,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小学数学慕课教学、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建立“互联网 教育”评价体系几种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联网 教育;微课;慕课;教学APP  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活动,促进学生相应文化知识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必然
【摘要】英语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而口语交际能力则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人际交往乃至全面发展中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英语为第二语言,在平时教学中若是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对词汇量、句型表达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会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用英语进行表达,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绘本多以精美的图画以及凝练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