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义利观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与利的关系处理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儒家义利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倡导的“舍生取义”和“见利思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际交往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儒家义利观高校困难学生义与利的关系处理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取义舍利与重利轻义的抉择取决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儒家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义利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看待义和利的思想实际,深入理解和借鉴儒家义利观中的优秀成果,探求儒家义利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运用切实有效的实现策略对学生的义利观进行引导,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利观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高校学生的义利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多数能够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主义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反哺之意。他们在面对社会好心人资助时,往往更多的是看重“他能资助我多少钱”“他能资助我几年”“我去他的公司锻炼实践能获得多少报酬”“总共就这么点钱,评选的要求还这么高”等利益方面,他们在思考反哺社会时,往往占主导的是“公共场所捡垃圾多丢人啊”“做文明交通协管员好累啊”等个人问题,这些都不符合正确的道德标准。学生的这些想法凸显出他们的利己主义,他们内心认为社会的捐赠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道德之鸿在义不在利,善恶之别在心不在迹,这是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主流。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会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有些学生为利而不择手段,以至见利忘义、贪利害义,待他们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后,对社会发展会有一定的抑制。由此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已迫在眉急。
  二、儒家义利观中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内容
  儒家义利观经过历史的洗礼与发展,在传统义利观中占主导地位。儒家义利观在高校贫困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现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从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帮助贫困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舍生取义”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意识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时代赋予了舍生取义新的内涵:舍生衍生为舍弃个人利益,取义衍生为国家和人民的一切公共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句话表明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与他人直接或间接的知识、情愈意志等方面的交流才能有全面发展。因此,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个人的得失在大义面前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儒家义利观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1.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可以对儒家义利观进行改造和变换,使之符合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将儒家义利观中的“重义轻利、先公后私、以天下为己任”转换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不损害他人利益”,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其作为自己抓学习、求进步、强素质、作奉献的风向标,用健全的人格促使自己不断前行、回报社会的关爱。
  2.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郁闷、自卑、无奈等情况,从而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告诉学生一个正直的人要安贫乐道,只要自己始终坚守传统道德操守,并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积极为班级、学校和社会服务,即使再贫穷,也会被他人尊重。“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则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功利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形态。钱财要取之有道,不能由于金钱的诱惑而损害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和他人的利益。
  3.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儒家义利观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洗礼、凝结、升华,凝聚成“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浩然正气,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多元化扩展。义与利的冲突日益加剧,重利轻义的思想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中萌芽,集体利益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心中逐步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展是自然界的规律,学生应该以发展为目标,刚正不阿,不屈不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奋斗。我们要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有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前提下,社会才能进步,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自强不息,舍生取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梁秀萍.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25(1):97-100.
  [2]王林.儒家的义利观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3):78-81.
其他文献
2012年全国17套语文高考试卷,探究题考查依然势头强劲,题目数量与2011年相比有增无减,共有13套试卷考查了探究题,共设题20道。13套试卷中多套试卷出现了2道探究题,其中北京卷(阅读延伸题)、广东卷2道均为必答题,湖南卷、福建卷、山东卷、辽宁卷、全国课标卷为二选一。这样,13套试卷中必答题为15道。探究题出现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北京阅读延伸题今年依然在诗歌部分考查。  2
目的:总结并分析洛阳市西工区11所小学在校学生的视力状况.方法:采用统一的标准"E"型对数视力表,按照统一的操作方法与程序进行,对西工区所属11所小学的所有在校学生进行远视力检
【摘 要】本文论述信息化环境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兆欧表的使用”教学为例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情等进行分析,提出要以混合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化资源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从课前探究、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
互联网热潮冲击着高校德育工作,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 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75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两孔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结果:75例均顺利完成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而痊愈,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伤口感染、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5~80分钟,平均35分钟,住院时间1~7天,平均3.5天。术后当天患者即能下床活动,并可进流质饮食。结论:两孔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美观、住
摘要:《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位列四书之首,足见其地位之高。但此书究竟是何人所作,历代学者说法众多,并无定论。郑玄为《礼记》作注,对多数篇章都注明作者,而对于《大学》篇出自何人之手并未提及。朱熹《大学或问》云:“辞约而理备,言正而指远,非圣人不能及也。”[1]此圣人究竟为何人?本文仅就学界普遍认同的几种学说出发,逐一进行探讨,最终认为董仲舒作书说比较可信。  
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局限性自愈性溃疡性疾病,一种常见病且病因不明,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溃疡虽不危及生命但复发的频率因人而异因此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进食困难,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资料与方法  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260例,男104例,女156例,男女比例1:1.5,年龄5~72岁,平均48岁。病程2周~35年,大多数在5年内。3
摘 要 目的:探讨哪些药物易致双硫仑样反应,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73例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中涉及的药物与含醇制品种类虽多,但以中青年患者使用了头孢哌酮后饮用白酒而发病为主。结论: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与药物和含醇制品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有关,临床诊治中应高度重视,以预防宣传为主,防止误诊。  关键词 药物 双硫仑样反应 含醇制品  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