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计算题比较轻视。不论口算、笔算、脱式计算,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出错现象很多。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中的出错现象呢?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
在每次的作业或是测试中,学生或多或少都要在计算方面出现错误,常见错误有: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对此他们不以为然,认为是一时的粗心,以后仔细就可以了。其实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一定要注意以下习惯的培养: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2)抄题后仔细校对的习惯。计算前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数字和符号都校对,做到抄题不错不漏。
(3)拿到习题先审题的习惯。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在动手解题。
为了使学生能认真审题,提高计算准确率,还可以用记忆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要认真,数字符号别抄错,
先审题来后运算,顺序规则别搞错。
法则定律正确用,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4)养成先估算后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计算前先估算,然后再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那么在计算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估算、笔算、巧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而快的目的。
其次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中,我从游戏《小数点搬家》开始,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计算时小数点一定要看清,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准备多种形式的数学竞赛,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用接力比赛,抢答,游戏竞赛、评智慧小星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减少计算中的出错现象。
最后,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课堂上,当我讲完《聪明的小高斯》这个故事后,有几名学生就不由自主的说出了:“小高斯真聪明!原来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化繁为简,减少计算量。”这足以说明,学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启发,对数学计算产生了兴趣。
三、教师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方法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在计算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另外,在计算练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过程的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要有梯度的加强学生的计算基本技能。
四、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计算给予有效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上进心,收到拓展思路之功效,减少计算时的出错率。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准确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计算训练应持之以恒,常练常新。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精讲多练,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准确率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效。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
在每次的作业或是测试中,学生或多或少都要在计算方面出现错误,常见错误有: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对此他们不以为然,认为是一时的粗心,以后仔细就可以了。其实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一定要注意以下习惯的培养: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2)抄题后仔细校对的习惯。计算前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数字和符号都校对,做到抄题不错不漏。
(3)拿到习题先审题的习惯。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在动手解题。
为了使学生能认真审题,提高计算准确率,还可以用记忆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要认真,数字符号别抄错,
先审题来后运算,顺序规则别搞错。
法则定律正确用,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4)养成先估算后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计算前先估算,然后再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那么在计算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估算、笔算、巧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而快的目的。
其次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中,我从游戏《小数点搬家》开始,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计算时小数点一定要看清,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准备多种形式的数学竞赛,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用接力比赛,抢答,游戏竞赛、评智慧小星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减少计算中的出错现象。
最后,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课堂上,当我讲完《聪明的小高斯》这个故事后,有几名学生就不由自主的说出了:“小高斯真聪明!原来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化繁为简,减少计算量。”这足以说明,学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启发,对数学计算产生了兴趣。
三、教师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方法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在计算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另外,在计算练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过程的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要有梯度的加强学生的计算基本技能。
四、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计算给予有效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上进心,收到拓展思路之功效,减少计算时的出错率。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准确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计算训练应持之以恒,常练常新。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精讲多练,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准确率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