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面对面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不管对孩子的养育到底参与了多少,自己孩子的出生,对于“独一代”的意义,仍是里程碑式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孩子的成长,他们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着自己的身份转换。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在被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大多又进行了第二次成长。
  
  从孩子眼里检视自我
  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一般没有可以随时参照和比较的标准,无法检视自身的不足,容易养成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难以接受外界的批评、承受挫折。所谓“旁观者清”,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独生父母大多能从孩子身上,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童年时的教育缺失。检讨会让他们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在吸取长辈教育理念精华的同时,避免走一些弯路,同时也会有意识地修正自身不足,进一步完成自我检视和自我提升。
  
  在孩子身上学会分享
  大部分独生父母,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独自占有的环境,家长的过度溺爱和自我牺牲意识,使他们长期缺乏分享的对象,习惯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和被迁就的对象。独二代的出生,会造成家庭重点的转移,使独生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对孩子的亲子之爱,也会使他们长期养成的独占欲让步。而且,成长起来的独生父母大多富有个性,自我意识较强,和自己的父母相比较,他们对孩子不会有过度的牺牲意识,在给孩子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同时,仍会理智地兼顾自己的人生。
  
  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对孩子包办代替在“独一代”的家长中非常普遍,因此,新一代的独生父母很多都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生活经验、责任意识淡薄等不足,所以才被外界称为“长不大的孩子”。亲身担起抚育自己后代的责任,会让独生父母在点点滴滴的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积累真正的生活经验,寻回自己应有的责任感。经过抚育过程中的种种考验和历练,见证另一个生命的诞生、成长,会使这些独生父母得到再一次的成长
其他文献
大约有1/3的父母怀疑自己的宝宝食物过敏,但真正确诊食物过敏的宝宝却只有6%~8%。  只有吃红肉才能预防贫血?  不爱吃菜的宝宝一定缺维生素?  咳嗽宝宝喝奶会加重痰多?  那些口口相传、想当然的饮食原则以及被很多父母自认为真理的“饮食哲学”,真的是绝对科学吗?且看毛豆妈的不同意见,给大家来一剂科普强力针。  NO.1只有吃红肉才能预防贫血?  实际情况:宝宝即使不吃红肉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食物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人的生活费用持续增长,衣食住行及教育的开销越来越高。许多做母亲的,出于经济原因,一改传统的家庭主妇的角色而外出打工。另有一些女性为了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保证自己在经济上的独立并在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也纷纷去外面工作。在中国,母亲参加工作的原因与美国不尽相同,但这种现象却是同样地普遍。   母亲的这种角色变化对整个家庭有着很大的影响。母亲自己也会由此产生内疚感,因为她一大早就要离
关于沟通,我曾经有个很深的误解:觉得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双方的观点达成一致。  朋友昨天转发一篇文章给我,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朋友说,道理都懂,但和老公有分歧时、孩子不听话时,情绪上来了还是忍不住靠吼。特别是面对两三岁的娃,任性又有主见,沟通难度越来越大,而孩子也复制大人的行为模式,难以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处。沟通的目的并非“求同”  关于沟通,我曾经有个很深的误解:觉得沟
儿子放学回来时,人未进门,喜悦之情已经通过声音飞了进来,他边把试卷给我,边大声嚷嚷自己的数学考试得了100分,还说自己做完试卷后认真检查过,结果一个错误也没有检查出来。我接过试卷,拍了拍儿子的小脑瓜,对儿子表示了肯定与赞扬,说都是他自己的功劳,妈妈很高兴。儿子听后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很高兴地玩去了。看着手里100分的试卷,再看看儿子雀跃的身影,我感触颇多。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勤快的妈妈,特别
每一位父母都应明白,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你的话就是你的魔杖,而你自己就是那个魔法师。    “周六就要比赛了,还有几篇没有背,你也不算算还有几天,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  那天下午,我下班刚进家门,就听见丈夫生气地冲着6岁的女儿甜甜大声吼道。甜甜也毫不示弱,手里捧着一本连环画,抬高声音辩解道:“周六前我背会不就完了,你管那么多干嘛?”声调里带着哭腔,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显然,我听到的,只是他们对
一位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发烧好多天,医生检查说内脏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高烧不退。  我问了问当地的天气,觉得应该不是天气的问题;又问小朋友在发烧之前有没有过量吃东西,朋友仔细回想后说:“前段时间,几个家庭出去聚餐,孩子的确吃了很多东西。”我由此判断是积食导致的,所以嘱咐她买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6克,熬水给孩子喝。  第二天晚上,我收到她的邮件:“中医真神奇!孩子的烧已经退了。”  脾负责
带二娃去图书馆,正赶上一个动物组织给孩子们讲解面对恶狗保护自己的技巧,便饶有兴趣地听了听。老师讲的简单实用,孩子们也容易理解。现在城市里养狗的家庭非常多,媒体也不时报导狗攻击小孩的恶性事件,所以我将讲座的内容整理了一下,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受益。  孩子更容易被狗袭击  孩子比起成年人来说,更容易被狗袭击,因为孩子体格较小,对狗没有什么威慑力,而且孩子喜欢盯着狗的眼睛看,这会让狗觉得受到了威胁,更糟糕
风从哪里来
有朋友跟我分享她家孩子的故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突然就对细菌害怕起来。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打个喷嚏,她都会吓得带着哭腔问我:会不会被传染?会不会生病?会不会死?然后就嚷着要回家;回家后又说要去医院做检查……发作起来,没有半小时不会停。  我好声好气安慰过,急的时候也吼过骂过,可都不管用。她就是感到害怕。我感觉心力交瘁,真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查查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用了一组数据来安抚朋
当唱的儿歌越来越多了,一来二去,Johnson头脑里也建立了小小的“欣赏曲库”,于是我灵机一动,开始让他“点歌”。  我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能接受“儿子不会什么都快人一步”的设定,所以当同龄宝宝喊着“我爱妈妈”,而自家孩子却只会“咿咿,呀呀,啊哈哈”时,我尚算淡定。可当隔壁家晚半年的妞儿已经会边拍手边唱《三只熊》时,我看着刚学会以两个字为单位发号施令,比如“妈妈,喝奶,两百”的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