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美术馆4月份举办的陈逸飞逝世5周年纪念画展,其中不少画作是曾经在拍卖市场上拍出过天价的作品。无独有偶,前不久北京举行的“新加坡秋斋藏画展”上,也展出了曾经在拍卖市场上拍出过天价的《云中君和大司命》等作品。
在当今的艺术市场,展览与拍卖已成为书画投资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一些作品通过展览得到大众肯定后,被拍出高价:被拍出高价的作品,通过展览,又能得到市场的鉴定。因此,投资者不妨多关注一些高质量的画展,不仅可以提高鉴赏能力,还能从中寻觅到投资机会。
天价拍品画展频现
2010年4月10日,是中国著名艺术家陈逸飞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上海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一场艺术展。这是自陈逸飞2005年逝世后举办的规模最大、画作最全的作品展,其中共有油画作品58件、素描速写小品15件、雕塑作品小样2件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作品是曾经在拍卖市场火爆成交的作品,如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香港拍出387万港元的《罂粟花》,以及2009年拍出4032万元的《踱步》等等。还有其余的经典作品,如《黄河颂》以及音乐家系列等等。
4月18日,“新加坡秋斋藏画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展示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曾国和先生珍藏的百余件书画珍品。“秋斋”收藏以表现20世纪中国水墨发展为主线,系统收藏近现代南北画派各代表性名家作品,承前启后,是新世纪新加坡收藏中国书画的一座高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傅抱石的《云中君和大司命》。在此之前的4月9日至16日,“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展”也在北京举行,其中一件陆俨少的《女真人生活图》镜框曾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先展后拍大势所趋
参观者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陈逸飞艺术展”上,每件作品不仅标有创作的年代,更标有目前的收藏者。其中除了私人收藏之外,一些专业美术馆,如:中邦美术馆、龙美术馆格外夺人眼球。
在2009年第四季度,也曾有一些重量级的画展展开。如以经营青铜器、佛像和官窑瓷器闻名的乔瑟普·埃斯肯纳茨,首次对外公开展出中国古代书画,其中还包括了来自张学良旧藏的珍品:首都博物馆推出《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汇聚了由已故美籍华人收藏家王已千及其家族成员收藏的30件藏品,其中最抢眼的是宋代郭熙的《秋山行旅图》,其是王已千先生于1999年在海外拍卖行斥巨资竞得的一件珍品,当时曾突破中国古画近10年在海外拍卖的最高纪录:《古萃今承——近现代名家精选》展览展出散落于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重要私人收藏,呈现64位具历史地位的20世纪中国画家的120件作品。
之所以要关注这些画展,是因为拍卖市场上的许多作品,往往会先在画展上出现。像“春之歌——世纪悲鸿收藏大展”、“游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收藏重要中国绘画展”、“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等展览中的作品,纷纷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并拍出了天价。2003年新加坡美术馆推出的《狮城藏珍——20世纪中国绘画》展览,汇聚了当时许多新加坡藏家收藏的中国绘画精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吴冠中的《交河故城》等,这幅吴冠中的精品,在2007年拍出了4070万元。
注重鉴别有益投资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各类画展,特别是规模较大且有主题的画展,并收集市场上对于画展真伪的评论,无疑有益于今后的投资。
陈逸飞画展的最大亮点,是主办方保证每一幅画都是真迹。目前的收藏市场,即使在拍卖市场上,陈逸飞的赝品也非常多。陈逸飞的仿作分两种,一种是仿冒了之后放到拍卖会卖几百万元一张的,还有一种是外面小画廊里低劣的仿作,只卖几百元几千元一张的。因此,展出的这些精品之作,对投资者非常有参考价值。
当然,画展中出现赝品也是常有的事,它们往往会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为投资者提高鉴别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如1999年,上海某博物馆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所展出的多件作品皆被画家后人指证为伪造品。
另外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态,还有作品是否为其强项都影响作品的升值前景。比如,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另外,有款有题的比无款无题的价格高,如作品上有权贵人士的收藏章、题跋,价格就更高了。此外,作品使用的材质也很重要,书画的载体以纸、绢为主,一般使用绢的作品价格要更高。
书画类遭遇的赝品颇多,要想买到真品,可请专家把关,或参加有信誉的拍卖行的竞拍,还有直接从书画家手中购买。但若长期从事书画投资,还得靠自己“一看二翻三记四晓五找六辨”。
“看”即看真品。判断一件书画作品的真伪,就是要找出二者的差异,而找出差异的前提就是要看真品。“翻”即要翻阅图录。经常翻阅图录,对每件作品进行记忆贮存,如果买家对作品图录十分熟悉的话,就很容易发现问题。“记”指记住作者的特点。熟悉书画家的特点,对提高自己的辨伪能力大有帮助。“晓”即知晓伪作。“买真必先识伪”,造假作坊的假货多粗制滥造,易于辨识。但“代笔”这种伪作水平几可乱真。“找”就是多方面找破绽。书画是一门综合学问,它除了涉及书画本身,还关联到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人文典故等,因此投资者还应增广见闻。“辨”就是分辨题跋。现在市场上赝品充斥,投资者对题跋过的东西特别放心,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题跋上下功夫。因此,遇到有题跋的更应小心,多加分辨。
合理规划保证投资
如今动辄便是上亿元的成交价,使书画投资被看成是“富人的奢侈品游戏”,但专家认为,小资金量的投资者亦可投资书画,数千元万余元也可一试。
投资书画宜长线。那种买入马上转手的做法不可取。特别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目前热钱大量涌入艺术品市场,有些人为牟取暴利,故意炒作以抬高作品价格。因此,对投资对象要做到心中有估值,遇到那些明显超过估值的作品时最好退避三舍。
因此,制定书画投资规划,应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在把握好“名头、质量、价格”三要素间相辅相成关系的同时,从以下方面考虑:
要买名家的作品。所谓名家,即其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尽管知名度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书画家的知名度还是与其艺术成就和地位成正比的。社会崇尚名家,行内承认名家,市场只认名家,因此要想保值升值,非收藏名家的作品不可。大名家往往功成名就,艺术地位稳定,作品出手容易,投资风险较小。因此经济条件佳者,要力争投资收藏大名家的作品。小资金量的投资者可从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入手,目前很多小有名气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的成交价大都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他们的作品目前赝品还比较少,容易买到真品。同时,因为还没有成为“大家”,资金门槛较低。但只要他们日后成名,其作品价格将呈直线上升,即使他们日后没有大红大紫,当初的资金也不会打水漂,风险比较小。
要树立精品意识。书画名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以其精品来评定的。而精品往往是艺术家在身体状况和心态情绪颇佳的情况下,艺术水平超常发挥时创作出来的不可重复的作品,精品常常是百中出一,可遇而不可求,其长期的增值幅度往往是一般作品的数倍,因此有“精品难求”一说。精品在艺术市场上往往稍纵即逝,如有幸遇到,理应当仁不让,势在必夺。此外,由于藏品通常要数年以后才公布于众,而届时人们的眼光会更高,较次的藏品很难被看得上,更难以保值增值,所以对书画家的应景或应酬之作,尽管其为真迹,但因不能反映艺术水准,无论其名头多大,价格多低,均应谨慎购藏。
藏品应形成系列。收藏成功的重要标志是藏品要形成“系列”,一个系列与一件的差距,不是几倍,而是几十倍的关系。因为在“系列”藏品中,融入了藏者的审美、情趣、能力和倾注多年的心血,它与随意买几件绝不可相提并论,因此其价值就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了。“系列”大可至某一画派的代表作,小可为某一名家各个阶段或各种体裁的佳作:或者也可按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来分类,选择其中一类主要名家的代表作投资收藏。此外,还应力争藏品在规格上也有统一的“系列”,或立轴或镜片,或斗方或扇面,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收藏风格。
在当今的艺术市场,展览与拍卖已成为书画投资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一些作品通过展览得到大众肯定后,被拍出高价:被拍出高价的作品,通过展览,又能得到市场的鉴定。因此,投资者不妨多关注一些高质量的画展,不仅可以提高鉴赏能力,还能从中寻觅到投资机会。
天价拍品画展频现
2010年4月10日,是中国著名艺术家陈逸飞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上海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一场艺术展。这是自陈逸飞2005年逝世后举办的规模最大、画作最全的作品展,其中共有油画作品58件、素描速写小品15件、雕塑作品小样2件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作品是曾经在拍卖市场火爆成交的作品,如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香港拍出387万港元的《罂粟花》,以及2009年拍出4032万元的《踱步》等等。还有其余的经典作品,如《黄河颂》以及音乐家系列等等。
4月18日,“新加坡秋斋藏画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展示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曾国和先生珍藏的百余件书画珍品。“秋斋”收藏以表现20世纪中国水墨发展为主线,系统收藏近现代南北画派各代表性名家作品,承前启后,是新世纪新加坡收藏中国书画的一座高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傅抱石的《云中君和大司命》。在此之前的4月9日至16日,“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展”也在北京举行,其中一件陆俨少的《女真人生活图》镜框曾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先展后拍大势所趋
参观者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陈逸飞艺术展”上,每件作品不仅标有创作的年代,更标有目前的收藏者。其中除了私人收藏之外,一些专业美术馆,如:中邦美术馆、龙美术馆格外夺人眼球。
在2009年第四季度,也曾有一些重量级的画展展开。如以经营青铜器、佛像和官窑瓷器闻名的乔瑟普·埃斯肯纳茨,首次对外公开展出中国古代书画,其中还包括了来自张学良旧藏的珍品:首都博物馆推出《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汇聚了由已故美籍华人收藏家王已千及其家族成员收藏的30件藏品,其中最抢眼的是宋代郭熙的《秋山行旅图》,其是王已千先生于1999年在海外拍卖行斥巨资竞得的一件珍品,当时曾突破中国古画近10年在海外拍卖的最高纪录:《古萃今承——近现代名家精选》展览展出散落于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重要私人收藏,呈现64位具历史地位的20世纪中国画家的120件作品。
之所以要关注这些画展,是因为拍卖市场上的许多作品,往往会先在画展上出现。像“春之歌——世纪悲鸿收藏大展”、“游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收藏重要中国绘画展”、“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等展览中的作品,纷纷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并拍出了天价。2003年新加坡美术馆推出的《狮城藏珍——20世纪中国绘画》展览,汇聚了当时许多新加坡藏家收藏的中国绘画精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吴冠中的《交河故城》等,这幅吴冠中的精品,在2007年拍出了4070万元。
注重鉴别有益投资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各类画展,特别是规模较大且有主题的画展,并收集市场上对于画展真伪的评论,无疑有益于今后的投资。
陈逸飞画展的最大亮点,是主办方保证每一幅画都是真迹。目前的收藏市场,即使在拍卖市场上,陈逸飞的赝品也非常多。陈逸飞的仿作分两种,一种是仿冒了之后放到拍卖会卖几百万元一张的,还有一种是外面小画廊里低劣的仿作,只卖几百元几千元一张的。因此,展出的这些精品之作,对投资者非常有参考价值。
当然,画展中出现赝品也是常有的事,它们往往会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为投资者提高鉴别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如1999年,上海某博物馆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所展出的多件作品皆被画家后人指证为伪造品。
另外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态,还有作品是否为其强项都影响作品的升值前景。比如,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另外,有款有题的比无款无题的价格高,如作品上有权贵人士的收藏章、题跋,价格就更高了。此外,作品使用的材质也很重要,书画的载体以纸、绢为主,一般使用绢的作品价格要更高。
书画类遭遇的赝品颇多,要想买到真品,可请专家把关,或参加有信誉的拍卖行的竞拍,还有直接从书画家手中购买。但若长期从事书画投资,还得靠自己“一看二翻三记四晓五找六辨”。
“看”即看真品。判断一件书画作品的真伪,就是要找出二者的差异,而找出差异的前提就是要看真品。“翻”即要翻阅图录。经常翻阅图录,对每件作品进行记忆贮存,如果买家对作品图录十分熟悉的话,就很容易发现问题。“记”指记住作者的特点。熟悉书画家的特点,对提高自己的辨伪能力大有帮助。“晓”即知晓伪作。“买真必先识伪”,造假作坊的假货多粗制滥造,易于辨识。但“代笔”这种伪作水平几可乱真。“找”就是多方面找破绽。书画是一门综合学问,它除了涉及书画本身,还关联到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人文典故等,因此投资者还应增广见闻。“辨”就是分辨题跋。现在市场上赝品充斥,投资者对题跋过的东西特别放心,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题跋上下功夫。因此,遇到有题跋的更应小心,多加分辨。
合理规划保证投资
如今动辄便是上亿元的成交价,使书画投资被看成是“富人的奢侈品游戏”,但专家认为,小资金量的投资者亦可投资书画,数千元万余元也可一试。
投资书画宜长线。那种买入马上转手的做法不可取。特别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目前热钱大量涌入艺术品市场,有些人为牟取暴利,故意炒作以抬高作品价格。因此,对投资对象要做到心中有估值,遇到那些明显超过估值的作品时最好退避三舍。
因此,制定书画投资规划,应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在把握好“名头、质量、价格”三要素间相辅相成关系的同时,从以下方面考虑:
要买名家的作品。所谓名家,即其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尽管知名度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书画家的知名度还是与其艺术成就和地位成正比的。社会崇尚名家,行内承认名家,市场只认名家,因此要想保值升值,非收藏名家的作品不可。大名家往往功成名就,艺术地位稳定,作品出手容易,投资风险较小。因此经济条件佳者,要力争投资收藏大名家的作品。小资金量的投资者可从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入手,目前很多小有名气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的成交价大都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他们的作品目前赝品还比较少,容易买到真品。同时,因为还没有成为“大家”,资金门槛较低。但只要他们日后成名,其作品价格将呈直线上升,即使他们日后没有大红大紫,当初的资金也不会打水漂,风险比较小。
要树立精品意识。书画名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以其精品来评定的。而精品往往是艺术家在身体状况和心态情绪颇佳的情况下,艺术水平超常发挥时创作出来的不可重复的作品,精品常常是百中出一,可遇而不可求,其长期的增值幅度往往是一般作品的数倍,因此有“精品难求”一说。精品在艺术市场上往往稍纵即逝,如有幸遇到,理应当仁不让,势在必夺。此外,由于藏品通常要数年以后才公布于众,而届时人们的眼光会更高,较次的藏品很难被看得上,更难以保值增值,所以对书画家的应景或应酬之作,尽管其为真迹,但因不能反映艺术水准,无论其名头多大,价格多低,均应谨慎购藏。
藏品应形成系列。收藏成功的重要标志是藏品要形成“系列”,一个系列与一件的差距,不是几倍,而是几十倍的关系。因为在“系列”藏品中,融入了藏者的审美、情趣、能力和倾注多年的心血,它与随意买几件绝不可相提并论,因此其价值就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了。“系列”大可至某一画派的代表作,小可为某一名家各个阶段或各种体裁的佳作:或者也可按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来分类,选择其中一类主要名家的代表作投资收藏。此外,还应力争藏品在规格上也有统一的“系列”,或立轴或镜片,或斗方或扇面,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收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