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sw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初,这个题材来源于我日常的街拍。刚上大学的我,热衷于上街捕捉各种新奇的东西,当然建筑也不例外。在拍摄的过程之中,我会发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之中会出现一些突然跳出的东西:它们面积很小,多半是用建筑废料或者是简单的材料搭建而成。很有意思的是,在一个几平方米的面积之中,会出现欧式的门、中式的窗户等,我不禁对于这类建筑产生了兴趣。
  大三开设的纪实摄影课程让我对摄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我向导师提出了我要拍摄临时建筑的想法,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正式地面对这些建筑。
  在创作中,我也没有特意参考一些艺术家的现成作品,我觉得风格和语言合适我去表达就好,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比较诗意的痛楚,也是区别于冷面观看,我的风格是比较温和的,我想给人一种持久的凝视。
  其实选择这些建筑时,最初是感觉它们在城市的高楼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在旁人的眼里它们是城市景观中的硬伤,于是我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功能。在不断地深入了解中,我发现,这些不仅仅是一个个临时建筑,更有力量的是它们背后的那类人群。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主人,主人的各种活动赋予着它们不同的身份,记录这些临时建筑,其实是在记录这类人群。


  出于对拍摄对象的理解,我想把这些建筑拍摄成为一个个雕塑,一方面是“城市景观”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从我的主观态度上想给予它们足够的尊重。而面对一些建筑,我有意把它们周边场景里的电线杆、车的一半等在很多人认为是破坏构图的元素拍进画面。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并没有破坏画面,反而它们在画面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需要它们破坏掉画面的稳定和安静,他们是体现这些建筑“不合法”性的线索。
  这组作品一直在进行中,最终我想做成一本包含上百个这样小建筑的摄影手工书,让大家开始关注我们身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指導老师高岩点评:
  宋立雪的《肖像》计划开始于2015年天津美院的纪实摄影课程,作为这门课程的指导教师,我并不试图在授课中去定义纪实摄影的概念,而是希望在梳理既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们从多个层次更开放地认识图像现实与真实的复杂关系。引发他们对什么是人类真实视野、如何再现现实、影像实证以及个人化视角下的纪实与观念等问题的思考。


  这一次我给他们设定的拍摄范围是“具有特定文化身份的社会群体”,于是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以人物形象为主题来完成对某一类人群的观察。宋立雪却拿来一张城市公共空间里的临时搭建给我看,他说:“我很感兴趣这些街边的小房子,它们大多是用简单或是废弃的材料搭建而成的,每看到这般景象,我总会去揣测一番,他们是谁?做什么工作以及遭遇了什么。”从惯性的创作逻辑中走了出来,宋立雪在此类“临时搭建”里看到了这些特殊建筑结构所关联的人群与他们的生存状况。
  由最初光线跳跃的捕捉到如今画面色调一致的凝视,他经历了逐渐明白观看与立场的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对摄影语言精确度的控制。纪实摄影是一个通向真实的可变性空间,宋立雪在这个空间中又添加了属于他的版本的社会文献。在都市化扩张与疯狂的房地产开发的今天,他似乎走到了光鲜都市的背面,去关注那些在城市角落里不被人注意的临时建筑。他照片中的细节让人们更好地看到这种存在。
  这些被宋立雪发现的“社会装置”是否具有合法性?答案模棱两可,所以有意思。

其他文献
钯膜具有优良的透氢性和透氢选择性,可用作氢分离和纯化器。近年来,世界对氢能和氢经济的巨大关注,极大地促进了钯膜技术的发展。将钯金属与钯合金薄层负载于多孔载体而形成的复
着色是动物最具多样化的特征之一,体色艳丽,形状奇特的蝴蝶和部分蛾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体色的研究对探讨昆虫遗传多态性、适应机制及生物进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家蚕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化石能源被大量使用,导致化石能源枯竭、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中,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木质纤维素,成为最有优势的燃料乙醇原料。然而,木质纤维素具有结晶度高、可及度低等特点,不利于酶解发酵。因此,降低木质纤维素结晶度、提高其可及性的预处理阶段成为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的关键。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机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