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运用“对话教学”是切实可行的。首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看,初中生处于14~16岁这个年龄段,活泼向上,有张扬个性、喜欢与人交往和希望被人赏识的特点。其次,从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看,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阅读能力、评价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语文学习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再次,从生活经验上看,他们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生活阅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人生经验,个人观点和判断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最后,从教与学的关系看,按照接受美学“视野融合”即“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的理论,阅读者(学生)与文本(课文或其他作品)直接对话才能真正走进作品,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也才能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水平。因此,新形势下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最佳方式应是在教师指导与引导下的“多元”对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话”呢?
第一,与文本对话。即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学读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广泛对话交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课本所选内容,大多是精选的语言运用的典范,学生可不经过教师讲授,直接去阅读文本,实现“审美期待”,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这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渠道。当然只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正与文本进行了平等对话交流,才能最终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走向学习语言的更广阔天地。
第二,与作者对话。要让学生自己走近作者,全面了解作者的身世为人、创作风格与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意图,并学会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真正与作者广泛对话交流,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文本,不仅是在借助文本学习语言,同时也在学习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技巧,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与作者对话就是要弄清其协作文本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学习他们在文中或其他作品中运用个性化语言的技巧及其表现出的文品、人品。与作者对话的目的在于超越文本作者,走向众多作家的精神世界。
第三,与生活对话。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会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由学本、读本向课外阅读迁移,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复杂纷繁的现实生活直接交流对话,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又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结合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天地。
第四,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学习语文,旨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品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本、作者、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心灵广泛对话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并从中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全面发展,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
第五,师生对话。凡是教学,都是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交流活动。在新课标下,教师虽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与唯一的传授者,但是教师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方方面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真诚帮助。于是,教师与学生的真诚合作,民主、平等而广泛的对话,就应成为我们所说的对话教学的重点。
第六,生生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或学生)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走向开放、走向合作、走向交往是今后教学的方向和主要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积极创造相互对话的有利机会,留下廣泛交流对话的充分时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探讨、研究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有趣、有价值的活动。当然,教师一定要科学有效地调节好生生对话的火候和度。
第七,师生一起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对话。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现代气息和开放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成倍翻番,如果还用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来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陈旧的学习观念,也要求学生彻底转变陈旧的学习观念,一起走进教育“互联网”,积极地与教育网络进行对话,共享教育网络资源库的丰富资源,以扩大各自的知识视野,提高各自运用教育技术教与学的水平,使我们初中的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现代化,真正成为“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总之,初中阶段语文运用“对话教学”,能突出语文教学学习语言这一本质,能充分张扬初中语文教学个性,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对话”中,师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去发现、探究、创造、生成,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对话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表演”舞台,因此,“对话教学”这位“绝色佳人”完全可以揭下她的面纱,将她“娇美的容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话”呢?
第一,与文本对话。即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学读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广泛对话交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课本所选内容,大多是精选的语言运用的典范,学生可不经过教师讲授,直接去阅读文本,实现“审美期待”,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这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渠道。当然只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正与文本进行了平等对话交流,才能最终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走向学习语言的更广阔天地。
第二,与作者对话。要让学生自己走近作者,全面了解作者的身世为人、创作风格与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意图,并学会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真正与作者广泛对话交流,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文本,不仅是在借助文本学习语言,同时也在学习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技巧,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与作者对话就是要弄清其协作文本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学习他们在文中或其他作品中运用个性化语言的技巧及其表现出的文品、人品。与作者对话的目的在于超越文本作者,走向众多作家的精神世界。
第三,与生活对话。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会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由学本、读本向课外阅读迁移,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复杂纷繁的现实生活直接交流对话,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又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结合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天地。
第四,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学习语文,旨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品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本、作者、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心灵广泛对话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并从中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全面发展,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
第五,师生对话。凡是教学,都是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交流活动。在新课标下,教师虽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与唯一的传授者,但是教师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方方面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真诚帮助。于是,教师与学生的真诚合作,民主、平等而广泛的对话,就应成为我们所说的对话教学的重点。
第六,生生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或学生)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走向开放、走向合作、走向交往是今后教学的方向和主要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积极创造相互对话的有利机会,留下廣泛交流对话的充分时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探讨、研究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有趣、有价值的活动。当然,教师一定要科学有效地调节好生生对话的火候和度。
第七,师生一起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对话。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现代气息和开放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成倍翻番,如果还用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来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陈旧的学习观念,也要求学生彻底转变陈旧的学习观念,一起走进教育“互联网”,积极地与教育网络进行对话,共享教育网络资源库的丰富资源,以扩大各自的知识视野,提高各自运用教育技术教与学的水平,使我们初中的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现代化,真正成为“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总之,初中阶段语文运用“对话教学”,能突出语文教学学习语言这一本质,能充分张扬初中语文教学个性,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对话”中,师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去发现、探究、创造、生成,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对话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表演”舞台,因此,“对话教学”这位“绝色佳人”完全可以揭下她的面纱,将她“娇美的容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