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吝啬你的赞美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善地对待你讨厌的人,正是你成熟的表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迷恋赞美他人。
  昨天下楼买福鼎肉片,发现摊主的女儿在帮她加调料,小手一抖,勺里的调料一半撒进汤里,一半撒在桌上。眼见摊主就要蹙眉,我搂搂小姑娘的肩说:“你女儿真懂事,小小年纪就能帮你做事。”摊主的眉头霎时间就松开了。
  今天,看见同事进办公室热饭,我眼尖地看见最上面的酱肘子,就随口夸她厨艺好。没想到同事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地讲,这是她第一次做酱肘子,酱料是如何准备的,火候是如何掌握的,自己的老公孩子吃得有多开心。
  有人说,你这样太刻意了。我也曾经碍于自己内心的自尊,或是害怕暴露自己的见识贫乏,而耻于赞美他人。而如今,我不是被世俗打磨得圓滑,我只是想不到什么理由去拒绝赞美。赞美不是迎合与谄媚,合格的赞美应该有一说一,缺点中择出其优。就像摆在面前的十个烂苹果,我能以最快速度选出卖相最好的那一个,何况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人并不是烂苹果。
  赞美,实则有两个步骤,发现美与遣词造句。发现是其中第一项重要的环节,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便能多角度地发现美。修炼出这双慧眼,再去看世界,就好似锤炼出一个新的感知美的器官。即便看到的是一摊烂泥,你首先看到的也是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不是“强于污浊陷渠沟”。所以你看,赞美是件多么好的事情。你不曾千难万险地去改变世界,只因锤炼出一个对美的敏感度更高的器官,就让世界因你而改变,何乐而不为?
  有时一句真诚的赞美可能收获一段真挚的情感交流。当他人想找茬或是心情不顺时,一味泄愤,毫无疑问,你将会收获对等的愤怒。但你发现没有,当你对着一个人说“你今天的帽子很流行,颜色很美”,对方一定绞尽脑汁地从你平平无奇的衣着里也挑出一点,最后落在了你的白条纹衬衫左边口袋的第二个扣子镶了条粉边上。“这个扣子,巴黎时装周的白富美模特的衣服上也用啊!”于是你想,哇,原来我今天这个扣子大有来头啊。你看,你是不是凭空收获了一颗来自巴黎时装周的扣子?
  贾玲的小品《女人N次方》中有个桥段,运道唱衰的姑娘在持续衰了一整天后,遇到个老太太。老太太知道这情况,一下躺地上向她索要5万元钱,一副碰瓷的架势。正当她一筹莫展时,老太太拍拍屁股站起来,说:“姑娘,现在是不是觉得手上多了五万元?”虽然是个黑色幽默,但是同理可得,一个假想的赞美通过层层交换,也可能在最后挖掘出一个发自肺腑的赞美。
  从反面来说,不去赞美的我们又能收获什么呢?通常来说,我们之所以觉得赞美不靠谱,大多是害怕赞美掩盖了耳目,触发了不切实际的自我膨胀。可是我们又有寓言,说两父子骑驴,无论父亲骑驴,儿子骑驴,还是父子两人共骑驴,都引人非议。最后父子两人干脆扛着驴,也依然有人指指点点。人多嘴杂,对错无从知道,建议的有效程度更无从得知。犯错还能大摇大摆走在人前示众的,也多是对自己的错误浑然不觉。就算苦口良药,在不能事先获知其药效或是浑然不觉自己患病的情况下,若没有糖块在后候着,谁甘心食用?不如以赞美为铺垫,再辅以清风细雨的循循善诱,谁又能视若耳旁风?
  后来,我几次经过那家福鼎肉片摊,都能看见小姑娘动作麻利地加着调料。一天,我忍不住点了小份的,但小姑娘竟给我盛了满满一大碗。我也如约吃到了同事的酱肘子,酥烂香醇,比起第一次感受到的更加色香味俱全。所以你看,就像我没有理由拒绝福鼎肉片和酱肘子一样,我有什么理由拒绝赞美呢?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華裔女孩小芹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找工作,而是在父母开设的美发沙龙里帮忙。  芝加哥的10名警察展开突击检查行动时,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警察阿斯特来到小芹面前问:“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小芹说:“我就是美国的。”阿斯特感到疑惑:“凭借你的样子,你不可能是美国人,你肯定是中国人。”小芹解释:“我真的是美国人,只是父母来自中国。”阿斯特觉得小芹在刁难自己:“你不是美国人,根本不是。”“我拥有
善只停留在口头上就打了折扣  接了一个采访任务。小女孩叫胡艳艳,16岁,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父亲胡拧劲在洛阳靠捡垃圾为生,挣了几年的钱只够做2次透析。胡艳艳已经数月没有透析,危在旦夕。胡艳艳知道自己没救了,求父亲想办法让她再去学校上一堂课,她太想上学了。  打听到胡拧劲租住的地址,我去了。洛阳市涧西区浅井头村河边的一个小院,确切地说,是角落里被人家废弃的破烂棚子。破板隔开的两间屋,两方草铺,胡艳艳
闲来收拾书架,从书本的夹缝里翻出一摞信封,纸是用草木浆出的糙纸,信封亦是手工裁制而成,长方形的封面四周有手绘的古典花纹,枝枝蔓蔓犹如蔷薇满蹊。记得去年在远方的古城邂逅一家专售信封的小店,我爱不释手地选了主题为“年年花有信”的信封带回家。店主是位青丝垂肩芙蓉面的布衣女孩,她叮嘱道,一套信封有十二封,分别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每个信封里都有每个月所开的花和以羊毫写在里侧的花语。古城自有古意,从前的日子本来
已经76岁的冯骥才一直是个大忙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中国的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工作中,同时还要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但只要他人在天津,每周二和周六这两天下午5点之后,他都闭门谢客,这是他给母亲预留的“专属亲子时间”,无论严寒酷暑,雷打不动。  每次冯骥才去见母亲之前,年逾百岁的冯母必定会提前梳妆打扮,洗脸擦油,拢好头发,有时还会穿上箱底珍藏的旗袍,满心欢喜地等候儿子。因为母亲知道儿子要来,她希望通过这
突兀地想起汪曾祺写的一句动人的文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那是一篇叫做《冬天》的文章,有稻草,有棉衣,有芦柴,有脚炉,还有美食和童年的游戏,即便是下雪的天还有腊梅花的香伴着。而我这里春天已经来了,却依旧觉得寒冷。  儿时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她点燃一根根火柴,在漫天的雪花里享受那梦幻般的片刻温暖,心里升起凄凉,我多想奔向她,为她点燃一盏不灭的灯,带她回家,不再流浪。故事毕竟是故事,灯火的确温馨
金默玉致Ms.A.Kuo的一封信札,用钢笔书写在一张“爱心日语培训学校”的专用信笺上,是用传真机发往美国的,看起来平淡无奇,只是告诉对方,因为有突发之事,自己的出发日子有所更改。她决定买一张北京—东京的单程票,25日去日本。4月10日东京出发不会变,到达美国洛杉矶的日期当然更不会变。这之前,她住在河北廊坊。  然而,只要我们知道,这时候的金默玉已经是80岁的老人,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办着一家爱心
同学们、工友们、同胞们:  自我民国立初,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为醒慎。如此以来,历7年耳。  然此7年,观今日之民国,未有风云激荡之景;观今日之政府,未有壮我国威之意。吾等究竟于此等待何物?待德先生、赛先生匍匐附庸强权?待公理被恶语相加,正义成一纸空谈?待我万千国土沦至弹丸东瀛?待段、章之流与日亲手奉觞?  道光二十年,鸦片始荼我中华子民;道光二十二年,条约始折我中华风
谈到流行的主题,你会认为是学校划分的社会等级,或年轻家人在社交网站上搜集的“朋友”。然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声誉是推动我们生命的强大动力。  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让儿童对其喜爱与否的同学划分等级,并给予归类,这在今天仍然适用:赞成、反对、争议和忽视。心理学教授和畅销书《成功和快乐的秘诀》作者米奇说:“作为成人,我们所处的群体仍和年轻时一样,被同事接受与否似乎是命运注定的,即使环境有所改变,
那天,在北方鉴宝海选现场,一对老夫妻来鉴定一个笔筒。专家不由得一阵欣喜,可捧起笔筒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这笔筒底部被钻了一个洞不说,4个高足也被磨去了半截,一件精美的官窑粉彩高足笔筒彻底废了。  老太太自然看到了专家的神色变化,忙拉了拉老头子的胳膊,说:“你去给我买瓶水吧,我有点渴了。”老头子有些不耐烦:“你自己不会去啊!”老太太语气温婉:“我腿疼,你就替我走一趟。”  看到老头子走开,老太太才
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统治已陷入僵局的满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去西方取经”。真经尚未取到,这些“洋务运动”的先驱者首先受到的便是精神上的致命一击——一脚踏上“夷人”之境,他们“天朝上国”的美梦瞬间化为碎片。眼前见到的一切不容分辩地向他们昭示着:大清王朝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直不可以道里计。  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个中原委,非一言可以道尽。但洋务运动又是成功的——最起码让国人拓宽了眼界,知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