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献幼教终不悔的“水晶”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闵传华老师,是在2012年的一次退休教师活动中。在步履蹒跚的老人当中,我一眼就认出了温文尔雅的闵老师。握住那只瘦弱而又柔软的手,我的心顿时像融化了一样。就是这富有情感的手,曾抚慰过多少孩子的心灵,曾书写过多少动人的教育故事。
  一、磨难与巧合踏上幼教路
  闵传华老师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后父母便为其起名闵白莉,希望她能像白雪公主一样的美丽与幸福。就如童话故事里的白雪公主的命运一样,在幸福降临之前,人总是要先承受各种各样难以预知的磨难。
  闵传华老师的父亲曾在湖北私立第十二中学就读,后考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1944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研究院。浓浓爱国之心,促其学成归国,准备开创一番事业。可是,噩运却悄悄降临在这个一样原本幸福的家庭。1951年,父亲和一个日本工程师去淮安煤矿采矿,身背很重矿石的父亲凶为下雨路滑不幸压坏脊椎,两次手术都没有挽救年轻的生命。
  父亲的离世,让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彻底陷入困境。本已考取高中的闵传华老师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偶然一次巧合中,听到了二女中校友关于幼儿师范的介绍后,便毅然选择了读幼师,凶为她觉得那些问诸如“蚯蚓是不是蛇的儿子啊”的孩子是如此有趣。从此,不到十五周岁的闵传华老师便踏上了幼教路!
  二、热爱与执着谱写幼教曲
  对于闵传华老师来说,谈起幸福,那都是源于对孩子浓浓的爱,对幼教深深的情。爱与执着,谱写着闵传华老师的幼教曲。
  闵老师对孩子的爱,是浓浓的。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是富有潜力的个体。作为教师,要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她常说:“小朋友,你对他充满爱,他也对你充满爱。”在1989年10月的一天,她参加完扬州幼教年会回到幼儿园,小朋友就追着她诉说最近发生的事情:“我和王浩玩警察叔叔的游戏。”“昨天我爸爸妈妈一起来接我的。”“闵老师,陈老师是不是为我们做玩具生病的?…你请了好几天假,我们大家想你的。”“闵老师早,我告诉你,你没来,王兆容和秦真把脚放进自行车给夹伤了。”“我好几天没看到你了,你去扬州出差,我爸爸去北京出差了这个菊花是不是你从扬州带回来的啊?”“我们学会了唱《让座》这首歌。”……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话语,让闵老师沉浸在被思念、被爱的幸福之中,让她忘却了每天披星戴月的辛苦。她也敏锐地把这些爱用笔记录下来,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听到,让更多的教师和父母去认识儿童,感受儿童的爱,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闵老师对孩子的爱,是忘我的。谈起闵传华老师,所有的曾经一起工作的老同事都认为,她工作起来是“忘我的”。在活动课程研究的搭班同事陈蓓老师曾说起,闵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她从早到晚都在班上,从来不串班。她不是那种讲究的人,她就是简单的粗茶淡饭,搞完就在那里写啊写。她对孩子很了解,凶为她全身心投入在观察孩子、跟踪了解孩子上。她曾说过,她都是怀着“如履薄冰”的态度来工作,非常谨慎、非常慎重。凶为,她要让家长放心,让领导放心,让孩子放心,让自己放心。她做什么准备工作都是很早就开始,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至少三天前就开始。她就是一个“紧张”的人,她就是一个“认真”的人,她就是一个工作起来“忘我”的人。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孩子的爱!
  闵老师对幼教的执着,是善于钻研的。她家橱柜里高高垒起的泛黄笔记本便是最好的说明。在闵老师工作的年代,没有现代化电子设备,她都是借了资料后,发动全家人动笔帮她摘抄好的文章和案例。而从那密密麻麻的勾画与注释中,我们看到了她善于钻研的“背影”。闵老师对科学教育思想、方法的不断实践、思考和总结提升过程,还可以从她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看到清晰的脉络。1978年,她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上儿歌课,提出了制作活动幻灯片和配乐朗诵录音磁带的设想和构想。1981年,她选择了《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的研究课题,提出幼儿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982~ 1984年,她围绕《提高儿歌课的教育质量》课题,从指导思想、教材教法、课堂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把幼儿推到主动学习的地位,突破了以往教学中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1984年,她围绕如何运用上课这一教学手段发展幼儿的创造才能,提出了要给孩子留有创造的余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要正确处理“教”与“不教”、“实”与“活”的关系。1985~1986年,在开展幼儿讲述活自己的作品,促进及发展大班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活动中,她认识到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创造的主体。
  闵老师对幼教的执着,是勇于改革的。她曾说,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爱孩子、爱事业还必须体现在锐意改革、勤于实践、善于积累、精于总结、努力探索幼教工作规律、敢于走幼教改革创新之路上。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于1987年,便和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郝和平、周欣、肖湘宁三位专家合作进行“活动教育课程”研究。据闵老师回忆,当自已的教育观念转变到“观察儿童和了解儿童”之后,她感到非常困惑:小朋友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能力,怎么办呢?正当她急于找到一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很好发展的方式之时,与南师大郝和平老师的交谈让闵老师找到了研究的思路。于是,在鼓楼幼儿园领导、同事的支持下,“活动教育课程”研究就这样开始了。经过一系列谨慎而周密的研究,收获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成果。闵老师一直说:“我觉得老师就应该是创造,幼儿园就是一个很能让你创造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是可以大有所为的,不是高级保姆。”
  正是这种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成就了她的显赫荣耀。在从事幼儿教育38年中,闵老师在教研领域硕果累累。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文章6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20余本。200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幼教名师》栏日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传承与发扬编织幼教情
  常怀感恩之心。闵老师为幼教奉献的一生,常念的人是中国幼教鼻祖、鼓楼幼儿园的创始人陈鹤琴以及和她一起工作的领导、同事。鼓楼幼儿园建园80周年之际,她以《回忆与纪念》为题,表达了自己对鼓幼、鼓幼精神、鼓幼领导与同事的感激。她说,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陈鹤琴就是改变她命运的那个人。她正是在研读了陈鹤琴先生的著作后,才萌发了认识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研究儿童的愿望。也正是陈鹤琴的学生、鼓楼幼儿园领导、同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端庄优雅的言行举止、循循善诱的工作热情、求真求善求美的氛围,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她在敬业、乐业、专业、创业上的无限追求。
  勤勉身边他人。端庄优雅的闵老师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更是一位榜样先行的老师。对于和自己搭班的年轻教师,她的要求坚定而严格,遇到问题直言不讳。而这让年轻教师“心服口服”的力量正在于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她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在说明着一切,勤勉着他人。南京市第二幼儿园的陈学群园长,当时是闵老师的徒弟。她现在还清晰记得与闵老师搭班时,闵老师在记录儿童卡片时专注耐心的表情和阅读幼儿成长卡片时快乐的模样。用陈学群园长的话来说:“在我看来,她是在享受这个幸福的过程。”
  闵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献身幼教三十八载而无怨无悔的人。退休后的闵老师依然还心系幼教,在江苏、深圳等多家幼儿园指导工作,继续挥洒她的光和热。她曾多次说自己像是水晶一样透明的人,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亲爱的闵老师,她是孩子心中的水晶,里面装满爱与纯真;她是教师和家长心中的水晶,里面盛满责任与期许;她是我国幼教事业的水晶,闪烁着亮丽的色彩与光明!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美国UCLA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营销策略及对其营销策略的用户调查与评估,最后讨论了中国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应如何借鉴及具体措施.
BRAS(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设备位于城域网边缘,是宽带接入网和城域骨干网的衔接点,是控制用户宽带业务的策略执行点。为了解决传统BRAS资源利用率不均、新业务上线周期慢、配置
序列号保护方式是目前共享软件普遍采用的反盗版措施.本文首先剖析了破解序列号保护的技术和方法,然后将序列号保护方式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归纳为对象安全性问题、入口安全性
本文从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和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两个方面论述了建设高校信息资源专业搜索引擎的必要性,阐明了高校信息资源专业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最后分析了高校信息资源专业
模糊理论是为了解决真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而发展的一门学问,模糊理论以模糊集合为基础,基本精神是接受模糊性现象存在的事实,而以处理概念模糊不确定的事物为其研究目标
文章分析了影响数字图书馆版权的有关问题,即保护期规定,公共借阅权,合理使用制度与复制权限制,探讨了著作权立法的趋势。
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改革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路。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会建立网络模型来实现,根据建立的图,求其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大流问题本质上即是求解极值的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比如:旅游景点的最大人流量,高速
调查广东省最具代表的15个科技文献情报机构,分析广东省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共建共享、信息开发利用状况,指出该省文献资源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广东省科技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