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川代用币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收藏了一些民国期间四川部分地方铸造的代用币,有“犍商”、“溪厂”、“思商”、“如川号”、“青市”、“荣县”、“富顺”、“宜宾”等品种,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请各位泉友鉴赏和指教。
  “犍商”代用币,是四川省犍为县商会铸造。据《四川近代史》记载“犍商”代用币流行于上世纪20年代,流通于当时的犍为、井研等地区,作为小200文铜元的零星找补。该币铸造精致,质量良好,钱文隶书,蚕头燕尾,美观大方,应是书法家所为。币面书“犍商”二字,背面书“欠卅”、“欠”、“欠拾”。“欠卅”直径28毫米,重11.7克;“欠”直径26毫米,重10.2克;“欠拾”直径24毫米,重8克。该币版别较多,有币背“欠”字下面带点的,有币面“犍”字的“建”字底无点的。该币信誉最高,在四川流通较广。
  “溪厂”代用币,是犍为县清水溪茶厂铸造。币直径24毫米,重6.6克。币正面书“溪厂”二字,背面倒置书“欠拾”二字。书法与“犍商”代用币如出一辙,为隶书。据说版别有背字正置版。该币铸造精良,在厂内外和所设茶叶店流通使用。
  “思商”代用币,是溆浦县思蒙商号所为。币直径24毫米,重4.8克。币面为“思商抵十”,中心有七点星。币背面为共和双旗。该币铸造一般,在溆浦县商贸活动中流通。
  “如川号”代用币,是乐山市商会铸。该币铸造特别,形状像一片柳树叶,十分漂亮。币长26毫米,宽处为13毫米,重4.7克。币面书“如川号”三字,背面书“一分”二字。该币不仅在乐山商贸中流通,还在乐山市轮船上使用。
  “青市通用”代用币,是青神县商会铸造。币直径23毫米,重5.7克。币面为“青市通用”四字,中心有七点星,背面有“抵欠十文”四字,铸造比较粗糙。该币在青神县内流通。
  “宜宾市”代用币,是宜宾市工会铸造。币直径26毫米,重6.4克。面有“宜市”、“贰拾文”字样,两旁是双龙纹饰,背有“宜宾市工会代铸”和“20”字样及双龙纹。该币流通时间长,磨损大。
  “富顺”代用币,是富顺县商会铸造。币直径20毫米,重2.4克。面有“富顺”二字,双旗珠圈纹饰,背有“商会代十文”,边有珠圈和边廓。
  上述代用币,都是用锡铸造,因锡比铜铁价格低,成本低,溶点低,易铸造。这些代用币,流通时间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直到1949年解放废止,三十年左右。
  上述代用币,为什么能发生和发展呢?我认为,一是当时的主体币是银币和铜元,面额大,普通商品流通不易找补,而铸些小面额的代用币作零钞找补,起到了辅币作用,广大民众是认同的;二是代用币的铸造者,名义上是商会、工会、商号,实际上是当地政府支持、参与、保护、串通一气,共同牟利,因币值与面额明显不符,坑害的是普通民众;三是铸造时也采取了避嫌措施,在面值前加上了“欠”或“抵”字样,不直接与当时的货币法规相抵触。但代用币实际上参予了货币流通,起到了货币作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
  上述代用币,虽然早已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却给我们留下了稀少的实物和较多的话题,值得泉界去收藏和讨论。(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由于山区学校各方面条件不完善,教育信息整合难度大,由此造成山区儿童知识面狭窄,心灵封闭性较强,缺乏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意识,少数学生还有自卑、厌学等不良心理。要改变山区教育难的现状,打开山区儿童的心灵必须行之在先。    一、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山区学生往往害怕和陌生人交流,不愿意主动参与集体学习和活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尝试从以下三方面疏导。  1.教师要注意角色变换,在教学
注意产品容量及可扩展性  产品容量的大小,直接关乎到可存储数据的多少,所以选购NAS产品时,我们首先要关心其容量。目前,主流NAS产品支持的存储容量多在1TB至几十TB之间,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在关注容量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产品的可扩展性。希捷、西部数据等传统硬盘厂商生产的NAS产品,大都内置了硬盘,这样的产品虽然具有方便、无需另外购置硬盘、性价比较高的优点(通常NAS的产品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