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辑的职业要求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辑是出版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编辑工作、出版优秀的出版物是编辑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出版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源。本文从编辑的职业认同、职业责任、职业能力三方面阐释分析,提出新时期编辑主体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期对编辑的自身发展和编辑工作的良好运行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编辑;职业认同;职业责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3-0041-02
  我国的编辑工作起源于殷商,当时已有人从事专门的编辑整理工作,甲骨文书即有版式;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战国策》是编辑工作的结晶;南朝以梁昭明太子萧统为首的文学之士写出的《文选序》,阐释了选编的原则和方法;唐代刘禹锡、杜牧等文学家为纪念柳宗元、李贺等大家,对其作品进行编辑整理,继而有《柳宗元文集》、《李贺集》等作品的问世;雕版印刷业在南宋、明代的盛行,加速了编辑业的发展;清末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活跃文坛,近代职业编辑开始出现;现代的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编辑的工作内涵扩大,编辑的种类进一步细分,新时期如何做好编辑工作,值得深思。
  一、编辑的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编辑的职业认同是指编辑个体对编辑工作的肯定性评价,如对编辑工作的性质、功能、地位、价值等的认可。其职业认同程度影响着编辑的主体建设、编辑活动的开展以及出版物的质量。职业认同度高的编辑,有工作的兴趣,对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专业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积极性高,能够主动了解读者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继而能策划出精品出版物。我国著名的编辑大家叶圣陶先生与编辑工作结缘60余年,编辑作风严谨,编辑成果丰硕,他曾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叶老正是拥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才促使其坚持优良的编辑作风,取得了非凡编辑业绩。
  编辑的职业认同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编辑应加强职业认知的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度;出版社应提高对编辑的科学管理水平,为编辑实现个体价值创造良好环境;社会要强化对编辑的精神激励,提高编辑工作的社会荣誉感。在出版改革的新时代,市场竞争激烈,编辑工作的环境发生变化且任务繁重,因而增强编辑的职业认同势在必行。
  二、编辑的职业责任
  随着出版环境的变化,出版物的产品形态及传播方式、读者的消费方式以及出版单位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但出版物传承文明、记录历史、留住记忆、化育人类、弘扬真理的职能不变。编辑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需要认真担当起职业责任。第一,出版物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编辑在工作中要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通过出版物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做贡献。第二,编辑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由出版物使用价值的两面性决定的,由于出版物对读者的思想意识既可能产生积极有益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错误的影响,这就要求编辑审稿时要考虑出版物是否有益于人类的进步、读者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在保证出版文化性的前提下追求商业性。第三,编辑是一个把关人,不仅在出版方向上要严把政治关,在出版物的审稿中要严把质量关,同时在思想上要时刻保持清醒,严格贯彻执行《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增强保密观念,提高保密意识,掌握保密技能,把好保密关。第四,编辑要对优秀的出版物积极宣传推广,对劣质出版物进行强有力的批评,对读者的阅读热点和欣赏趣味进行正确引导,履行好编辑的宣传引导责任。
  三、编辑的职业能力
  邹韬奋先生说:“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前半句提到的是职业认同,后半句强调的是职业能力。能力是做好编辑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做好编辑工作,需具备并不断提高七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对政治形势的发展、社会的政治思想动向有较高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传播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使出版物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编辑对出版工作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体现为编辑的策划能力,策划能力同时展现编辑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成功的策划有助于出版物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出版单位的形象,有助于出版单位竞争实力的增强。而策划的成功与否与编辑的策划能力是分不开的。第三,编辑工作归根结底是语言文字工作,不断提高规范、加工和写作语言文字的水平,是当好编辑的基本条件之一。编辑的文字工作应该以“塑造文稿第二生命”为目的,即使一字一句的改动也要体现特点、妙笔生花。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得到书稿《社交方法》后,将其名字修改为更有诱惑力的《社交红利》,并利用众筹出版这个平台,成功吸引读者眼球,一月内加印3次达5万本,可谓大获全胜。第四,编辑工作是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出版物承担着传播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的任务,因此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容小觑。编辑要善于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学术文化团体活动,了解最前沿的专业动态资讯。同时要注意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维护作者权益。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为读者提供真实的信息,了解读者的需求,激发其阅读兴趣,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及时给与回复。第五,编辑工作是不断判断的过程,判断能力是编辑职业能力即学识、经验、水平等的综合体现。编辑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判断能力,在判断稿件时做到迅速又准确,不与符合出版条件的稿件失之交臂,也不让某些作品鱼目混珠。同时编辑要发挥创造性,突破定式思维,对有价值但相对不成熟的作品给予中肯的评价,创造出版的条件和机会。第六,被称为“信息加工工程师”的编辑,在新时期更应该提高信息的感知能力,加强信息的过滤再加工能力,具备相应的新媒体工具的操作能力,将信息收集、内容整合处理、传播媒介协调运用综合起来指导编辑工作的实践。第七,出版物不仅是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工具,也应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进而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随着公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需求的提高,读者对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形象化、艺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使出版物的审美功能和审美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时期编辑要增强职业认同,承担职业责任,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出版物的内容吸引读者的持久关注与情感共鸣,引导读者在平淡生活中发掘幸福感,做一名有担当的劳动者,与时俱进的传播者。
  责任编辑:毋斌
其他文献
基于环境统计数据,分析了辽河流域重点工业行业单位产值的新鲜用水量,CODCr和NH3-N等的产生强度,并与松花江、海河、淮河流域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了其产污特征.建立
利用废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木粉和聚氯乙烯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40目(0.35 mm)粒径非金属粉的非金属粉-木塑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整体优于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