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3342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其产量与收益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本文对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问题展开研究,从实际情况着手,提出有效技术手段来帮助广大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收益。
  关键词:选种育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山东省独特的温带季风气候中,为小麦的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地,小麦的种植面积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为了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降低虫害,培育出高产量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小麦尤为重要。
  一、优化小麦种植技术
  1.重视地块质量
  想要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要求对种植地块进行科学的耕粑,优先选择与拖拉机配套的铧式犁或旋耕机。地块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此前种植过豆科作物的土壤。最好在秋天进行整地,尽量不选择在春天进行。因为在春天整地会使土地的熟化时间缩短,小麦植株无法茁壮的发芽与成长。此外,春天的气温升高较快,容易使小麦的土壤环境发生改变,对出苗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需要在播种前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均匀彻底的灌溉底墒水,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做好选种育种
  在播种之前,正确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是增加产量的关键。专业人员需要对农民进行指导,选择适宜本地土壤环境生长的小麦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以及土质肥力进行科学选种。比如在降水量大、水源稳定的区域,适宜选择稳定性强、有较强抗冻性的品种。选种后,先对品种进行实验种植,对生长效果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应用。同时,种子在播种之前要经过精心筛选,去除病粒、烂粒等不健康的种子。种子通过在阳光下晾晒两到三天来减少其中的水分,同时起到杀菌的作用,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此时还应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使用农剂来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者药剂拌种,能有效起到杀菌的作用。其中,药剂拌种的方法指的是对种子、辛硫磷、磷酸二氢钾利用1:2:2的比例,加水进行喷雾拌种,密封12小时后晾干,再进行播种。
  3.合理施肥
  由于土壤本身的营养物质不够丰富,合理施肥有助于农作物快速健康的生长。农户应该对地块进行合理耕粑,改善土壤结构后,对土壤进行施肥。一般是对其进行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施用,在配比上,化肥要比有机肥施加的少。同时,化肥的施用要氮磷搭配。比如,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施用2000kg的有机肥,化肥磷酸二铵和尿素的施用量为16kg和10kg。施肥时要均匀播撒,确保化肥和种子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出现发酵烧苗的现象,导致病虫害的侵入,同时注意施后进行翻耕,使化肥更好的融入到土壤中。
  4.适期播种
  选择合适的时期播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过早或过晚的播种,会影响小麦的生长速度甚至招来虫害。小麦的种植适宜在10月3日左右开始进行,同时,播种的方式也决定着种子的生死,在使用播种机播种时,小麦之间的行距应控制在十五厘米的相同距离,统一播种深度为四到六厘米。要求保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的原则,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如果播种过浅,导致种子暴露在表面,在地面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影响发芽;播种过深,土层过厚,则导致种子无法出苗。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播种前期防治
  在播种前期防治小麦病虫害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第一,选择优秀的小麦品种,提前考察土壤之后,对小麦的抗病性和质量标准进行仔细评估,科学合理的选择与麦田相适应的种子,提升种植效果。第二,对麦田间的杂草进行仔细清理,去除多余的麦苗,使剩余麦苗在数量上和小麦的生长标准成正比。第三,严格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播种,避开容易发生虫害的时间,比如在小麦锈病、纹枯病的高发时期,避免虫害的入侵。
  2.播种时防治
  小麦在播种时容易出现金针虫、纹枯病等虫害,为了防止虫害的发生,在种子播种时就要开始进行防治。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包衣拌种和药剂拌种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包衣种子的优势是方法简便,持续效果长。但是在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对药剂种类合理选择以及准确把握使用剂量,使化学药剂充分发挥效用,同时控制用量,避免使用过量导致小麦产生药害。也可以用适量施加速效氮肥的方法,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3.生长期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时期,主要的病虫害有条锈病、红蜘蛛等。对条锈病的防治需要提早发现和防治,可以在小麦生长时期进行一定比例的玛菲兑水来对茎叶进行喷洒,可以防止授粉期病害的发生。另外,红蜘蛛这种病虫的传染性较强,容易快速的扩散蔓延,对小麦的危害性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可用5%扫螨净乳油进行防治。随时监控小麦的生长情况,对出现的虫害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在小麦出苗后,进行田间除草,杂草一般会在播种后的十五到二十天出土,所以進行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是小麦的幼苗期,有效除草能给麦苗带来健康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虫害的发生。
  4.麦穗成熟期防治
  要实现小麦的丰产丰收,麦穗成熟期是防治虫害的关键时期,在策略上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确保产量。从小麦抽穗期到扬花期这段时间,是吸浆虫的高发期,它从小麦上部开始产卵,逐步将危害转移到穗部。在此时期,进行第三次喷施玛菲,不仅能有效防止虫害,还能促进籽粒干物质积累,使麦穗更加饱满,提高产量。同时还要加强对白粉病的监督,一般对其可以采取喷施戊唑醇来进行防治,农药的选择应坚持低毒高效的原则,尽量使用无毒农药进行防治。另外,注意对天敌进行保护,有利于维护麦田的生态环境平衡。
  三、结语
  小麦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作物,广泛种植在很多地区。想要增加产量和收益,种植出高质量的小麦,必须有效结合相关科学种植方法,以及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不断创新研究新的种植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才能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海燕.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06):97-98.
  [2]李树林.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4):99-1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改革开放时,因为大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树木被砍伐,后来大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科学技术也日益发展,对于林业育苗的栽培技术日益重视,这对于林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为例,笔者通过对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现状的研究和现在管理技术的应用状况。从播种、扦插、苗木育苗、种子催芽等方面介绍现代林业育苗的管理
摘 要:在森林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林业部门作为森林保护开发的主管部门在森林保护工作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同时在现行森林保护工作中,由于在工作制度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导致在开展森林保护防止森林火灾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森林保护开展中应该针对保护森林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周边的生态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在保护森林同时针对森林周边自然生态和森林周边居民与森林和谐共存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摘 要:根据美国航天局的消息显示,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地球新增了5%的绿化面积,最主要的就是中印两国通过实际行动,使得地球变绿。荒漠的区域面积每年平均缩小2424平方公里,这样的面积远超过一个深圳的面积,由此可见我国植树造林活动效果显著。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离不开林业育苗管理技术,只有加强对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才能够促进植树造林的快速发展,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得到全面改善。  关键词
摘 要: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森林培育技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文章从加强森林培育技术的意义出发,通过在森林培育的技术准备阶段、育种阶段、育苗阶段和造林阶段四个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对实现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有所助力。  关键词:森林培育技术;可持续发展;育苗育种造林  中国泱泱大国土地资源丰富,同时荒漠化和未能妥善利用的土地也很多,加强森林培育技术,改
摘 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通过农药进行杀虫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影响下,绿色防控技术得以应用,对玉米常见病虫害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通过合理种植、物理诱杀、生物防治等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的质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保质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